每日经济新闻
热点公司

每经网首页 > 热点公司 > 正文

东航、国航等多家航司接连推出飞行“次卡” 经营压力下提前回笼潜在现金流

每日经济新闻 2021-11-05 21:33:31

每经记者 岳琦    每经实习记者 杨煜    每经编辑 宋思艰    

继“随心飞”系列产品之后,飞行“次卡”成为民航业刺激出行需求的新产品。

11月3日,中国东航与在线旅游平台去哪儿推出“双十一”飞行“次卡”。这种“次卡”允许旅客以百元价格购买适用航线的单张机票,若购买后未兑换,则全额退款。据去哪儿数据,机票“次卡”的平均价格在300元左右,平均折扣在2折左右。

上线“次卡”产品的不止东航。今年7月,海航和去哪儿推出的“自由飞”产品便是“次卡”模式。10月,国航也与去哪儿合作,推出了“次卡”产品“国航广州赏秋卡”。

民航专家綦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航空公司推出“次卡”产品与其对未来疫情影响的预期有关,为了提前回笼现金流,才会配合OTA(在线旅游平台)来推“次卡”。

“次卡的平均折扣在2到3折,这个票价并不是航空公司愿意卖的,但是航司可能判断未来季度或者次卡的(出行)周期内,还卖不出这个价,所以用次卡来提升上座率。如果市场恢复、票价反弹了,航司会降低次卡的发放数量。”綦琦说道。

綦琦认为,“次卡”对消费者和航司来说是“双赢”。“单次预售类产品,迎合了疫情下消费者和航司收益管理的痛点。对消费者来说更便宜、更灵活;对航司来说把预订环节提前,可以方便灵活调节舱位,引导预售客源到航班富余座位上。”

不过,民航专家林智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飞行“次卡”是现在低迷市场下的特惠产品,不会长期持续。“飞行次卡和随心飞面临同样的困境,就是没有办法防止旅客的消费降级。所以对于航空公司而言,这不会是一个全面放开的产品,每个航班的兑换数量一定是有限制的。”

2021年前三季度,多家上市航司的亏损程度同比去年有所收窄,但全行业的亏损规模仍在数百亿。林智杰认为,尽管“随心飞”产品和飞行“次卡”都是用低价刺激旅客出行,但这两种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杯水车薪。林智杰表示,产品创新本身的意义要多于产品的经济效益。“这象征着航空公司的营销更加贴近旅客,更加围绕旅客需求,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落脚点。”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少婷 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东航 国航 航空公司 航司 飞行次卡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