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热点公司

每经网首页 > 热点公司 > 正文

腾讯造“芯”详解:造什么样的芯片、为什么造芯片

每日经济新闻 2021-11-04 10:52:53

◎腾讯公司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OO兼腾讯云总裁邱跃鹏介绍称,随着云计算行业的发展,软硬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软件定义硬件势不可挡。芯片是硬件中最核心的部分。

◎沙利文及头豹研究院总监李庆表示,软硬一体是AI的趋势,算法的支撑必须靠底层芯片的能力依托,而现有的都不足以完美匹配AI的算法模型应用。不仅是腾讯,华为、阿里在做AI芯片,这是在做AI平台的企业必然要走的方向。

每经记者 郭荣村    每经编辑 魏官红    

11月3日,在2021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首次正式公开了公司在芯片方面的动作:针对AI计算的“紫霄”芯片,用于视频处理的“沧海”芯片以及面向高性能网络的“玄灵”芯片,都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其中,“紫霄”目前已经流片成功并顺利点亮。

腾讯从QQ起家,成立以来都是围绕软件生态在进行拓展,迈入芯片行业,从“软”到“硬”,称得上是业务布局的一次重要探索。腾讯要造什么样的芯片?腾讯为何要造芯片?

造什么样的芯片

腾讯造芯片,早有端倪。

2018年5月,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一次论坛演讲中,就透露了一些关于芯片的想法。

他当时说,做软件、做服务,离芯片好像远了一点。但实际上腾讯做了很多数据中心,包括云,对很多服务器端,甚至包括芯片的需求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服务是海量的,用户规模特别大,可以倒逼芯片设计行业做出针对性设计。“如果我们还能介入支持一些芯片的研发,可能更好。”

很快,腾讯采取投资的方式,初步迈入芯片领域:2018年8月,AI芯片初创公司燧原科技获得3.4亿元Pre-A轮融资,由腾讯领投。

到了今年六七月,外界突然发现,腾讯在网上发布了多个芯片研发岗位需求,涉及芯片架构师、芯片验证工程师等。于是人们推测,腾讯在芯片领域的布局加码了。

11月3日,在2021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芯片的面纱被揭开,三款芯片都属于专用芯片。其中,“紫霄”主要用于AI,“沧海”主要用于视频,“玄灵”主要用于智能网络。对于这些芯片的特性,腾讯方面进行了专业化的说明,但对于非业内人士,还是不太容易理解。归结起来,三款芯片的性能跟同类产品相比,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据了解,未来腾讯在芯片方面的策略,会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条是自研,一条是合作。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表示,腾讯会一直寻求通过生态共建的模式,与国内外芯片企业保持深度战略合作,把芯片的定制化能力和软件的定制化能力结合起来。

为什么造芯片

腾讯造芯片的背后包含着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想做,另一个是为什么能做。

首先看“想做”的问题。

腾讯公司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OO兼腾讯云总裁邱跃鹏在大会上介绍称,随着云计算行业的发展,软硬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软件定义硬件势不可挡。芯片是硬件中最核心的部分。腾讯在芯片领域一直在积极探索,并且有着长期的投入。而AI计算、视频处理、高性能网络这三个是存在强烈需求的场景。

汤道生在接受媒体群访时也进行了回应。他表示,腾讯在这方面的投入有需求驱动的因素,也因为需要解决一些问题,或者是需要降低成本,或者是把腾讯的基础设施更高效地使用起来。

“比如AI芯片,AI服务的规模就很大,怎么通过自研的芯片来降低能耗,怎么让成本可以更优,这都是推动我们不断在这个领域去做投入的地方。再比如,因为音视频使用场景越来越多,它作为一个底层技术,作为人与人沟通更自然的交互模式,它在腾讯很多场景被应用,去满足医疗、教育、直播这样的需求,也成为了重要的消耗计算资源的地方。我们在音视频的编码技术、硬件芯片也做了不少投入,希望能够软硬一体,更高效地去支持音视频编解码。再比如星星海服务器,是基于为云打造的,多核的芯片,符合云应用场景的需求。”汤道生说。

沙利文及头豹研究院总监李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软硬一体是AI的趋势,算法的支撑必须靠底层芯片的能力依托,而现有的都不足以完美匹配AI的算法模型应用。不仅是腾讯,华为、阿里在做AI芯片,这是在做AI平台的企业必然要走的方向。

再来看“能做”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芯片的门槛非常高。但相比通用芯片,专用芯片的机会更多,腾讯选择的切入口,就是专用芯片。

李庆认为,腾讯的选择是明智的,这部分芯片并不是要开放出来对各行各业用,而是有专门用途,从AI本身算法应用来讲,也是趋于专业方向,视频处理,音视频技术这块是腾讯擅长的部分,基于这部分的能力匹配结合AI,是非常符合目前的发展策略的。研发跟着实际需求走,不盲目跟风,不吹概念,这很实事求是。

当然,腾讯造芯片也不是没有挑战。李庆表示,毕竟腾讯不是做硬件起家,关键是自研的程度,与外界合作的程度。建立生态一直是腾讯恪守的原则,这部分将来肯定会被开放出来给合作伙伴。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