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将进一步提高数字人民币可得性,构建分布式数字身份认证体系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9-24 18:25:28

◎穆长春指出:“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为国内零售支付市场提供的公共产品,其初心就是推动金融普惠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过程中,一直努力落实金融普惠的理念。”

◎穆长春称:“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是有层次的,相辅相成的,包括储蓄、融资、支付、保险、养老金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其中支付服务是普惠金融体系的基石。”

每经记者 肖世清    每经编辑 廖丹    

9月24日,在第十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为国内零售支付市场提供的公共产品,其初心就是推动金融普惠的发展,所以,在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过程中,一直努力落实金融普惠的理念。

此外,穆长春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数字人民币在试点过程中是如何助力普惠金融落实的。他表示,一是在数字人民币设计上增强支付服务的可获得性;二是在数字人民币设计上致力降低支付成本,提高可负担性;三是在数字人民币设计上提升支付产品使用效率;四是在数字人民币试点中维护支付市场的公平竞争。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支付服务是普惠金融体系的基石

穆长春认为,普惠金融的内涵要从四个方面去理解:一是服务可得性,二是成本可负担,三是可使用、高效率,四是竞争环境公平。

“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是有层次的,相辅相成的,包括储蓄、融资、支付、保险、养老金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其中支付服务是普惠金融体系的基石。”穆长春称。

穆长春表示,目前,在支付普惠领域还存在着“数字鸿沟”。在一些偏远山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较弱的地方,一些人群难以享受到数字金融技术带来的好处。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造成不同群体从数字金融服务中获益的能力有所分化,对于有障碍人群,单纯依赖数字技术的普惠服务难以实现便利和高效。同时,一些定位于当地展业的中小银行、微型金融机构由于自身的科技实力较弱,数字化转型困难,难以与大型机构竞争,被迫退出一些细分、长尾市场。

他指出,全球约有15亿人因无法认证身份而在经济活动中被边缘化。尽管生物识别等数字技术可带来稳定、高效的身份识别系统,但也会增加个人信息相关风险问题,威胁普惠金融的稳健发展。最后,二十国集团和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组织都非常关注当前跨境支付存在的“成本高、效率低、透明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关系到普惠金融工作的推进。

从四方面落实金融普惠理念

论坛上,穆长春指出:“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为国内零售支付市场提供的公共产品,其初心就是推动金融普惠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过程中,一直努力落实金融普惠的理念。”

他表示,落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增强支付服务的可获得性,数字人民币的账户松耦合设计,可方便偏远地区民众在不持有传统银行账户的情况下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

“我们联合运营机构,进行无障碍设计,优化了数字人民币APP屏幕阅读器、语音助手、对比度增强和内容放大功能,提升可访问性,提供友好的前端交互体验,满足有障碍人士的需要。”穆长春说道,“为缓解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不会用、不敢用电子产品的困境,我们还推出了数字人民币可视卡硬件产品,短期来华的非居民如果不习惯使用手机APP软钱包,也可以使用可视卡。另外,对于通信网络覆盖不佳的场景,公众可以依托双离线功能,实现随时随地便捷支付。”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数字人民币的可得性,构建分布式数字身份认证体系,为更广泛的群体提供数字金融身份识别与认证服务。”穆长春表示。

二是在数字人民币设计上致力降低支付成本,提高可负担性。人民银行不向发行层收取费用,商业银行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换服务费,有助于减轻实体经济负担,优化营商环境。在降低支付信息保护成本方面,针对公众使用移动支付所付出的隐私成本过高的问题,数字人民币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可控匿名原则,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以满足公众对小额匿名支付服务需求,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缓解“隐私悖论”及社会焦虑。

三是在数字人民币设计上提升支付产品使用效率。结合数字人民币的银行账户松耦合和价值特征,实现“支付即结算”,提高支付体系运转效率,提升商户资金周转效率;数字人民币具备可编程属性,可以加载智能合约用于条件支付、担保支付等较为复杂的支付功能,为“三农”、“支微支小”等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创新赋能。

四是在数字人民币试点中维护支付市场的公平竞争。一方面,数字人民币将为不同支付服务机构的创新发展提供公平的准入机会和统一基础设施,促进市场竞争择优;另一方面,利用数字人民币的法偿地位打破支付市场中的机构壁垒、工具壁垒和平台壁垒,实现数字人民币的全场景支付,提升零售支付服务的可达性和社会总福利水平。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数字人民币 穆长春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