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

每经网首页 > 推荐 > 正文

复旦大学教授解释芯片突破为何难:10个参数没搞清,就需要1000道实验去做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9-17 19:11:56

每经记者 郭荣村    每经编辑 陈俊杰    

9月17日,“泛半导体行业智能制造升级实践分享——先进制造业发展创新论坛”在广州举行。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伍强在论坛上分享了他在芯片产业方面的思考。

他说,一个晶体管大概有30个工艺参数,一道光刻大概有20到30个参数,一个28纳米的工艺流程,约有1000步工艺。对于一道工艺或者一种器件,如果我们有10个参数搞不懂,或者需要进行优化,想做排列组合实验,每个参数做两个条件(偏大,偏小),则有1024个实验需要做。这里面还是假设设备、材料、算法全都是没问题的。

“所以说,碰到一个复杂系统,比如说一个芯片工艺,或者说一台复杂设备,像光刻机几十万个零件,如果大家要说好不好?有没有做出来?什么时候做好?就要问这几十万个零件,我们做的怎么样。” 伍强说。

那么,境外集成电路一般怎么做?伍强表示,没有一家企业能把整个集成电路行业、整个生态创办起来。所以境外一般是由大公司为主导,如美国的intel、IBM的处理器,日韩企业的存储器,我国台湾地区的代工等等。每个企业的成功产品背后,都有制造标准与规范,每个企业都与供应商保持着协同研发与合作关系。同时,它们还针对共性技术,建立研发联合体。此外,国外还会制定科学的技术发展路线图,避免投资浪费,恶性竞争等干扰,也可以提供技术指导,激励各方努力地投入。

对于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伍强建议,由国家部门组织或者参与,由权威学术或工业机构牵头成立共性技术研发联合体。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