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专家热议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双碳”不能只依赖颠覆性技术,关键在于把传统技术用好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9-06 20:35:17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在参加论坛讨论时表示,碳中和将会推动多个方面的转型,比如能源系统要实现净零排放,同时实现电气化。根据预测,到2050年前后,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可能超过70%甚至80%。

◎李俊峰认为,对于碳达峰、碳中和这样一个命题来说,其技术创新在很多方面可能不是所谓的颠覆性技术,而是把传统的技术利用得更好。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旭    

95日,由太和智库发起主办、每日经济新闻战略合作的第五届太和文明论坛在线上拉开帷幕。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中国向世界作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也为相关的技术创新、金融支持、国际合作等创造了大量机遇。

在论坛期间举行的经济科技分论坛上,出席嘉宾就上述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就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可能并不像许多人想的那样要用“颠覆性的技术”,关键是要把传统技术运用得更好。

图片来源:新华社

能源系统要实现净零排放和电气化

李俊峰在论坛讨论期间表示,碳中和将会推动多个方面的转型,首先是能源系统要实现净零排放,同时实现电气化。根据预测,到2050年前后,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可能超过70%甚至80%;其次,交通也要实现净零排放,交通领域的能源提供也将以电气化取代燃油化。

然后是工业系统的净零排放,可以用电的地方尽可能用电,不能用电的难以净零排放的行业,要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包括冶金行业等。

李俊峰认为,碳中和将会推动新一代科技创新的发展,包括新一代的电力系统、新一代的工业、新一代的交通、新一代的建筑甚至新一代的生活方式等多个领域。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否一定需要某种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对此李俊峰表示,对于碳达峰、碳中和这样一个命题来说,其技术创新在很多方面可能不是所谓的颠覆性技术,而是把传统的技术利用得更好。

比如说,现在的能源体系并不是把传统的化学能体系全部推翻,而是要充分把它利用起来,当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主导地位的时候,煤电装备也有一定的用处,会作为补充,换句话说,并不是要全部弃用原有的设备。

此外,如果在建筑工程中,如果大量使用框架式建筑,不仅可以实现建筑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也可以大幅减少碳排放。

数字经济发展将减少碳排放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丁一凡在论坛发言中表示,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相关材料方面,我国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现在的太阳能发电已经占到全球太阳能发电的32%

“我们生产的太阳能板占全球的60%以上,太阳能电池也占了全球的50%以上。”在丁一凡看来,中国未来的绿色发展将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新型城镇化,从节能、生产和生活方面都做了很多设计,使得这种城镇化会更少使用能源,更少使用交通。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碳排放。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能源强度的下降,在制造业领域,这一指标在“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未来,随着数字化生产和电气化生产的推进,我们的碳排放也会持续下降。

丁一凡强调,在多个与碳达峰碳中和有关的关键技术突破方面,我国有了非常快的发展。比如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我们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氢能运用上,我们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在发言中表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改变我们现时的生活、消费的行为和观念。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消费观念,只有低碳、绿色、节俭的生活和消费才是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为此要树立崇尚节俭、拒绝浪费、追求绿色的观念。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碳达峰 碳中和 气候变化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