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第12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在澳门开幕 聚焦金融创新破解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瓶颈等话题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7-22 22:40:30

◎论坛期间,多位嘉宾就后疫情时代国际基础设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促进国际基础设施合作高质量稳步发展、聚焦金融创新破解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瓶颈等重要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澳门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陈星

7月22日,第12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在澳门开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论坛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与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联合主办,是澳门今年首场以线下为主的大型国际会议,倍受国际业界关注。

记者注意到,论坛期间,多位嘉宾就后疫情时代国际基础设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促进国际基础设施合作高质量稳步发展、聚焦金融创新破解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瓶颈等重要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论坛上,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指出,面对疫情冲击,中国与世界各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推动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平稳健康发展,为实现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多双边经贸关系、促进东道国乃至世界经济恢复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探索第三方市场合作和多方合作 

任鸿斌结合当前国际基础设施发展形势,就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挑战,促进国际基础设施合作高质量稳步发展提出了五点倡议。 

他强调,一是坚持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加强战略对接,营造开放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三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构建更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推进基础设施联通,畅通经济运行的血脉和经络。充分考虑各国国情和发展需要,推动铁路、公路、港口、管网、信息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硬联通”,促进国际和区域规则、标准、文化等“软联通”。积极探索第三方市场合作和多方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互联互通,实现优势互补、协商共建、成果共享。

四是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基础设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吸引国际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各类投资基金、专项资金和资产管理公司等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实现多方共赢。鼓励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利用信贷、债券、基金、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通过银团贷款、项目融资、股权融资等投融资模式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增加企业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推进国际基础设施合作可持续发展。五是推进绿色发展,创新引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要坚持市场化和商业化原则 

除了上述五点倡议引人关注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论坛现场就金融创新破解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瓶颈展开热烈讨论。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兼秘书长艾德明在发言中指出,目前,全世界的资金是不缺的,但是流向基础设施领域的资金并不是那么多。 

“全世界有着巨大的对基建融资的需求,这些需求应该说远远超过我们今天出席会议的所有银行的融资总和,我们需要动员各路资本,从公共资金到私营部门投资者。目前在亚洲,基建的融资主要来自于银行业,我们认为应该动员各路资本资金更多进入到基建领域。”他说。 

他还强调,我们不仅需要筹集资金,而且在建设和投资的过程当中要遵循很高的社会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标准。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周学东则指出,开发性金融助力后疫情时代国际基建市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是要坚持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项目的资本金要合理;第二是期限要合理,一般都要提供中长期的,10年或10年以上的,有的甚至要到20年~30年的贷款期限。 

第三,对项目未来现金流的测算一定要合理。有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测算的现金流数据不是太可靠,使得项目建设以后还本付息的压力非常大。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李可愚澳门摄影报道每经编辑陈星 7月22日,第12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在澳门开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论坛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与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联合主办,是澳门今年首场以线下为主的大型国际会议,倍受国际业界关注。 记者注意到,论坛期间,多位嘉宾就后疫情时代国际基础设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促进国际基础设施合作高质量稳步发展、聚焦金融创新破解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瓶颈等重要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论坛上,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指出,面对疫情冲击,中国与世界各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推动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平稳健康发展,为实现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多双边经贸关系、促进东道国乃至世界经济恢复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探索第三方市场合作和多方合作 任鸿斌结合当前国际基础设施发展形势,就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挑战,促进国际基础设施合作高质量稳步发展提出了五点倡议。 他强调,一是坚持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加强战略对接,营造开放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三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构建更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推进基础设施联通,畅通经济运行的血脉和经络。充分考虑各国国情和发展需要,推动铁路、公路、港口、管网、信息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硬联通”,促进国际和区域规则、标准、文化等“软联通”。积极探索第三方市场合作和多方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互联互通,实现优势互补、协商共建、成果共享。 四是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基础设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吸引国际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各类投资基金、专项资金和资产管理公司等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实现多方共赢。鼓励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利用信贷、债券、基金、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通过银团贷款、项目融资、股权融资等投融资模式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增加企业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推进国际基础设施合作可持续发展。五是推进绿色发展,创新引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要坚持市场化和商业化原则 除了上述五点倡议引人关注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论坛现场就金融创新破解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瓶颈展开热烈讨论。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兼秘书长艾德明在发言中指出,目前,全世界的资金是不缺的,但是流向基础设施领域的资金并不是那么多。 “全世界有着巨大的对基建融资的需求,这些需求应该说远远超过我们今天出席会议的所有银行的融资总和,我们需要动员各路资本,从公共资金到私营部门投资者。目前在亚洲,基建的融资主要来自于银行业,我们认为应该动员各路资本资金更多进入到基建领域。”他说。 他还强调,我们不仅需要筹集资金,而且在建设和投资的过程当中要遵循很高的社会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标准。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周学东则指出,开发性金融助力后疫情时代国际基建市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是要坚持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项目的资本金要合理;第二是期限要合理,一般都要提供中长期的,10年或10年以上的,有的甚至要到20年~30年的贷款期限。 第三,对项目未来现金流的测算一定要合理。有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测算的现金流数据不是太可靠,使得项目建设以后还本付息的压力非常大。
基础设施 投资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