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史上首次:上半年GDP总值超50万亿大关!20多项关键指标解读“十四五”首份经济“半年报”,研判2021“下半场”走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7-16 09:20:31

每经记者 李可愚  张怀水  张蕊    每经实习记者 李明明    每经编辑 陈旭 陈星    

8604277858319366144.jpeg

进入“十四五”时期以来的首份中国经济“半年报”正式出炉——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经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

在此前经历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中国为何能实现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中国经济在企稳回升的过程中又涌现了哪些新增长点和新亮点?展望未来,哪些关键指标是经济持续复苏的关键?

在数据发布后的第一时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入分析经济半年报以及与其关联的各项经济数据,通过20多项关键数据的解读,深刻呈现当前中国经济指标继续走稳、生产消费不断走强、关键指标体现经济运行活力的态势。

与此同时,上半年不少关键指标对下半年中国经济的运行也起到预示性作用,如何解读各项数据背后体现的未来经济运行趋势?我们在第一时间试图为读者提供参考答案。


01 数据说话:

2021上半年中国经济有哪些亮点 

6017029867601688576.jpeg

半年度GDP总值首超50万亿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持续缩小

6017029867601688576.jpeg

刚刚揭晓的中国经济“半年报”称得上一份持续向好的“成绩单”,发布的很多数据都有超预期的表现。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把握经济运行态势的最关键指标,而该指标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复苏态势。

初步核算,2021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这也是我国上半年GDP总值历史上首次突破50万亿元大关。

3362807173926552576.png

在短短4年间,我国半年度GDP总量稳步跨越了40万亿元和50万亿元两个关键台阶,显示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并未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因素打断。

而从GDP季度增速上看,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GDP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显示出经济复苏仍旧动力十足。

6773076520723663872.png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记者分析,二季度GDP两年复合增速5.5%,较一季度的5.0%有所抬升。从主要需求来看,出口、投资和消费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4.2%、5.4%和4.7%,高于一季度的13%、2.9%、4.2%,出口持续高增长对经济形成有力支撑,消费增速延续修复,投资受制造业改善和地产投资保持韧性影响也有所改善。

不仅经济总量继续稳步攀升,而且经济发展的成果也更具有普惠性。今年上半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61,比上年同期缩小0.07。2018年以来,同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一直处于不断缩小的通道,显示出城乡居民收入结构持续改善、更趋合理。

6351999432340024320.png

8897227861050033152.png

3606826715073736704.jpeg

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扩张

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9年多来高位

3606826715073736704.jpeg

工业是驱动中国经济运行的关键命脉之一,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工业生产延续了去年二季度以来的上涨势头,一些指标甚至创下多年来的新高。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是体现工业运行情况的关键指标。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5%。

4031884495727689728.png

更为关键的是,从环比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56%,而且该指标自2021年开年以来就一直保持正增长状态。

环比增速能够刨除同期基数因素影响,因此虽然从同比数据看工业增加值有小幅回落,但实际上工业生产仍处于持续扩张过程之中。

8331150101463051264.png

数据还显示,当前我国工业产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产业利用率达到多年来罕见的高位。这体现出经济运行和工业生产持续火热,经济景气度明显提升。

694442269552151552.png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分析,6月份工业生产总体延续前期景气态势,6月份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5%,两年复合增速6.8%,相比历史同期处于较高的景气区间。

具体来看,国内需求对工业生产有一定支撑,“6·18”促销活动对居民消费有一定促进作用,支撑相关产品生产,6月投资增速总体向好,制造业投资积极,对工业生产形成支撑;外需方面,出口集装箱指数CCFI在6月持续上升屡创新高,显示外需景气度依然较高。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认为,数据显示经济新动能持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猛。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22.6%,两年平均增长13.2%,明显高于工业整体水平;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05%、69.8%和48.1%,两年平均增长均高于30%。


3606826715073736704.jpeg

居民消费价格平稳:

猪肉价格同比已连续9个月下降

3606826715073736704.jpeg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5%。其中,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涨幅比5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上半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6%,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4%。

5444203858172994560.png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0.4%,衣着价格同比持平,居住价格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1%,交通通信价格上涨1.9%,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0.9%,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3%,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1%。

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19.3%,粮食价格上涨1.2%,鲜果价格上涨2.6%,鲜菜价格上涨3.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4%。

4653611165146327040.png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期CPI环比下降主要受食品价格影响,特别是受猪肉价格持续下降影响较大。另一方面,把食品和能源剔除掉之后的核心CPI相对也比较弱,主要原因在于中游制造业的产成品库存还比较高,与下游之间的博弈能力偏弱,所以上游涨价后,中游制造业比较难向下游传导,这些因素都造成整个CPI处于近年来比较低的水平。

8461300680529789952.png

杨畅认为,目前的CPI涨幅比较温和,仍处于正常区间,表明物价水平总体是稳定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也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猪肉价格同比已经连续9个月下降,上半年平均下降19.3%,影响CPI下降约0.45个百分点。可以说,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食品价格由涨转降是影响涨幅总体回落的最主要原因,其中猪肉价格又是重要原因。 


3606826715073736704.jpeg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

货币、信贷、社融表现全面超预期

6017029867601688576.jpeg

发电量是体现国内生产、消费和生活活跃程度的关键指标。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发电68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比2019年同期增长14.5%,两年平均增长7.0%,日均发电228.7亿千瓦时。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今年前5个月数据,可以发现6月日均发电量达到今年开年以来最高水平,也显著高于去年同期。

2098992892536488960.png

除了发电量,快递物流数据也是我们观察经济活跃度的一个关键指标。国家邮政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除2月受春节因素影响外,今年上半年其他所有月份的快递业务量全部在80亿件以上。

1481738263053332480.png

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业务研究三部副主任王岳含在7月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我国快递市场规模在2020年338.8亿件的较大基数上,始终保持中高位区间运行,各月增速均在20%以上,两年平均增速预计达32.9%,发展势头良好。

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货币、信贷、社融全面超预期增长,为经济健康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896596644861437952.png

3012656547912696832.png

174917626364182528.png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研究员冯柏分析,6月货币、信贷、社融的全面超预期增长,体现了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

7月9日央行发布公告,从7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一方面,PPI增速见顶回落,通胀水平温和可控,为降准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此次降准为银行提供了长期稳定资金来源,有助于实体经济的稳增长和降成本。


 02 如何预判中国经济“下半场”?

专家深入分析给出答案

从上半年经济各个分项数据看,中国经济延续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展望三季度乃至四季度,中国经济的运行又是否能延续这种良好态势?对此,我们用数据说话,给出答案。

6017029867601688576.jpeg

关键指标力挺经济增长:

PMI连续16个月处于景气区间、

疫苗接种已超14亿剂次……

3606826715073736704.jpeg

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一个重要的先导性经济指标,它的走势可以帮助我们提早预判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运行走势。

开年至今,我国PMI没有出现过掉落至50%荣枯线以下的情况,实际上该指标已连续16个月处于景气区间。

2334188444828811264.png

PMI持续走高体现出未来经济形势还将继续维持在增长轨道上,而其中一个重要分项数据——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也预示各类市场主体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持续保持乐观态度。自今年开年以来,这一分项指标一直处于57%以上的高位运行区间,这意味着市场主体对我国经济运行前景非常乐观。

1233553233210730496.png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也是另一个决定经济是否能持续增长的关键变量,在这方面中国同样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剂次最多的国家,而这是在仅仅半年多的时间里完成的。

4445804879664514048.png

全球经济的同步复苏也对中国经济持续向好起到了助推作用。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6%,高于上一期预测值,这也将是过去80年来经济衰退后达到的最快增速。世界银行指出,预计2021年全球增长将比之前预测更加强劲。疫苗接种的快速进展带来许多国家的预测上调。

864208804619078656.png

  

3666738011942323200.png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奇霖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奇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未来国内经济有望维持韧性,经济下行压力可控。随着国内疫苗接种的快速推进,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小。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有所缓解,大宗商品价格单边上涨的可能性已经很低,原先不敢接单的企业可能会重新接单,企业有望进一步补库存,在全球经济接力复苏的背景下,中国出口需求有望维持韧性。

刘爱华也指出,从影响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因素来看,总体上支持经济进一步恢复、进一步向好的因素在逐渐累积、逐渐增多。


3606826715073736704.jpeg

消费快速复苏: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均达两位数

6017029867601688576.jpeg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13.9%,两年平均增长4.6%。其中,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86亿元,同比增长12.1%,两年平均增长4.9%;环比增长0.70%。

2589851391951080448.png

4196269272789286912.png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高级经济师刘艳芳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高级经济师刘艳芳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受到基数影响,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前几个月有所放缓,但还是高于市场预期的。由于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严重影响,这种低基数效应是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较高的主要原因。但在去年二季度之后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快速好转,消费市场复苏进程提速,基数因素影响力逐步减弱,因此同比增速趋缓符合市场发展真实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零售总额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珠宝、化妆品、汽车、通讯器材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增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6月,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526亿元,同比增长59.9%;汽车类零售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化妆品类零售额1917亿元,同比增长26.6%;通讯器材类零售额3004亿元,同比增长26.1%。

2274819012418807808.png

刘艳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商品消费看,4~6月份,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从2.6%提升至3.2%,表明随着疫情影响加速衰退,市场信心预期良好,我国居民前期受抑的消费刚性需求开始加快释放,下半年消费市场整体将呈现出“绝对增速平稳回落,升级进程逐步加快”的发展势头。

刘艳芳认为,文娱、旅游等重点服务仍处于恢复阶段,预计到2021年底,我国服务消费市场将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正常水平。

此外,刘艳芳表示,从商品消费具体来看,以汽车、成品油为主的出行类商品将发挥消费增长压舱石的重要作用;以化妆品、珠宝、通讯器材为代表的升级类商品需求平稳、旺盛,拉动作用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比2019年同期增长17%,作为上下游关联较强的消费指标,预计家具、建材、家电等居住类商品需求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6017029867601688576.jpeg

汽车出口比去年同期翻番

新的动力源推动外贸持续增长

3606826715073736704.jpeg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的表现同样十分亮眼。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8.0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7.1%,创下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出口9.85万亿元,增长28.1%;进口8.22万亿元,增长25.9%。

1189468099012070400.png

2450060470678807552.png

5328279565114784768.png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的组合拳,比如减税降费、普惠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在持续发挥着作用。

与此同时,欧美等国家疫情部分得到控制,外部市场的需求逐步恢复。此外,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和协作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使我国上半年外贸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记者注意到,去年在疫情影响下,防疫物资、“宅经济”产品在拉动出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今年以来,拉动外贸增长的动力源发生了变化。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5.83万亿元,增长29.5%,占出口总值的59.2%,较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汽车分别增长17%、23.3%、101.4%。

6029144305479483392.png

张建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对机电产品、电子信息类产品、汽车以及生活类产品的需求会逐步攀升,尤其全球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为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拉动出口增长的动力源。

记者注意到,尽管全球汽车行业面临芯片荒、电池荒等各种供应链危机,但中国汽车出口却迎来罕见的“大爆发”,上半年全国汽车出口82.8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

张建平认为,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出现翻番,主要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发展迅猛。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拥有较完整的产业链,当前外部需求迅速攀升,一些受到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未来也有望成为中国汽车出口更具潜力的海外市场之一。

4946736980608018432.png

3606826715073736704.jpeg

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超六成目标

下半年就业形势有望更好

3606826715073736704.jpeg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3.5%。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5月份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5.4%、4.2%。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5月份持平。

2157639976713946112.png

7161109110792798208.png

中国就业促进会原副会长陈宇

中国就业促进会原副会长陈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的首位,出台了一系列确保就业的重要政策和措施,同时坚持扩大就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这是我国就业形势稳定,就业工作取得重大成绩的根本原因。

 

6990299737358718976.png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着疫情后经济复苏稳健,就业需求和岗位大规模增加,再加上“双循环”战略稳步推进,多方因素共同促进了上半年就业形势良好。

刘爱华指出,在看到就业总量稳定的同时,也要看到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随着6月份毕业季的到来,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将带动青年失业率明显上升。6月份,16~24岁城镇的青年调查失业率为15.4%,比上个月上升了1.6个百分点,和上年同月持平。其中,20~24岁的大专及以上人员失业率还要更高一些。

5335743950905329664.png

对此,原新表示,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有两方面原因,首先,6月份是各级各类技术学校学生和普通高等教育大学学生毕业旺季,在就业上有滞后性和时间效应。

其次,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智能化时代到来,企业技术也在不断改革,岗位需求与人力供给匹配度有一定差距,劳动者能力素质的培养与就业岗位要求也存在一定差距,技能型人才供给相对不足,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原新预计,随着整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方积极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双循环”战略落实,下半年就业形势会比去年同期更好,就业难度和压力比去年同期将有所缓解。


3606826715073736704.jpeg

企业盈利增强 补短板领域发力

下半年固投有望持续恢复

3606826715073736704.jpeg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59万亿元,同比增长12.6%,6月份环比增长0.35%;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3%,两年平均增长13.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3%,两年平均增长2.9%;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4.8%。

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4%,两年平均增长3.8%。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5%,两年平均增长14.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9.7%、12.0%,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7.1%、9.5%。

6448150528287776768.png

中国财科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昌

中国财科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前投资总体向好,二季度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数据与一季度比,势头向好;需求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比较高;此外,社会领域投资增长也比较快,这些都是亮点。

3126784395930042368.png

对于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期,赵福昌认为,下半年投资总体应该会保持平稳,尤其是一些支持投资持续恢复的有利因素将发挥效力。

首先,企业盈利增强。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3.4%,两年平均增长了21.7%。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倍。这都为企业扩大投资创造了条件。

其次,产能利用率上升。二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4%,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了1.2个百分点。这就说明经济复苏向好,需求方面的牵引力比较足,存在扩大投资的潜力。

再次,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地方政府债券下半年有望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从这几方面来说,下半年投资应该会保持平稳。

1336856627982108672.png

谈及下半年如何扩大有效投资,赵福昌表示,在基础设施和社会领域投资方面,要做好补短板强弱项,可以更好发挥债券的作用。在“两新一重”等市场需求较好的投资领域,各级政府可以为扩大市场化投资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刘爱华也表示,从下阶段判断,目前支持投资持续恢复的有利因素在不断增多,“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在陆续部署推进。6月份新入库的5000万元及以上的大项目超过1万多个,环比增长11.6%。

另外,从长期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蕴藏了巨大的投资空间。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都蕴藏着很大的投资潜力。总体上,下阶段投资将会继续保持持续恢复的态势。

(本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公开资料)

6168897780599097344.png

记者手记丨 “十四五”开局 中国经济精彩纷呈

GDP同比增长12.7%!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交出的“成绩单”可谓十分亮眼,不仅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而且上半年度的GDP总值首次突破50万亿元大关。

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发现不一样的“风景”。解析好上半年经济高增长背后有哪些驱动因素,才能掌握支撑下半年经济回稳向好的动力源,进而把住未来经济走势的脉门。

为此,记者兵分几路,分门别类研究梳理消费、外贸、工业增加值、CPI等多项关键指标,通过对20多组数据的筛选、梳理,力求探寻出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新规律和新动能,以多维度呈现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新亮点、新趋势。

记者:李可愚 张怀水 张蕊

实习记者:李明明

编辑:陈旭 陈星

视觉:邹利

排版:陈星 马原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进入“十四五”时期以来的首份中国经济“半年报”正式出炉——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经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 在此前经历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中国为何能实现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中国经济在企稳回升的过程中又涌现了哪些新增长点和新亮点?展望未来,哪些关键指标是经济持续复苏的关键? 在数据发布后的第一时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入分析经济半年报以及与其关联的各项经济数据,通过20多项关键数据的解读,深刻呈现当前中国经济指标继续走稳、生产消费不断走强、关键指标体现经济运行活力的态势。 与此同时,上半年不少关键指标对下半年中国经济的运行也起到预示性作用,如何解读各项数据背后体现的未来经济运行趋势?我们在第一时间试图为读者提供参考答案。 01数据说话: 2021上半年中国经济有哪些亮点 半年度GDP总值首超50万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持续缩小 刚刚揭晓的中国经济“半年报”称得上一份持续向好的“成绩单”,发布的很多数据都有超预期的表现。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把握经济运行态势的最关键指标,而该指标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复苏态势。 初步核算,2021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这也是我国上半年GDP总值历史上首次突破50万亿元大关。 在短短4年间,我国半年度GDP总量稳步跨越了40万亿元和50万亿元两个关键台阶,显示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并未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因素打断。 而从GDP季度增速上看,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GDP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显示出经济复苏仍旧动力十足。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记者分析,二季度GDP两年复合增速5.5%,较一季度的5.0%有所抬升。从主要需求来看,出口、投资和消费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4.2%、5.4%和4.7%,高于一季度的13%、2.9%、4.2%,出口持续高增长对经济形成有力支撑,消费增速延续修复,投资受制造业改善和地产投资保持韧性影响也有所改善。 不仅经济总量继续稳步攀升,而且经济发展的成果也更具有普惠性。今年上半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61,比上年同期缩小0.07。2018年以来,同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一直处于不断缩小的通道,显示出城乡居民收入结构持续改善、更趋合理。 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扩张 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9年多来高位 工业是驱动中国经济运行的关键命脉之一,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工业生产延续了去年二季度以来的上涨势头,一些指标甚至创下多年来的新高。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是体现工业运行情况的关键指标。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5%。 更为关键的是,从环比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56%,而且该指标自2021年开年以来就一直保持正增长状态。 环比增速能够刨除同期基数因素影响,因此虽然从同比数据看工业增加值有小幅回落,但实际上工业生产仍处于持续扩张过程之中。 数据还显示,当前我国工业产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产业利用率达到多年来罕见的高位。这体现出经济运行和工业生产持续火热,经济景气度明显提升。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分析,6月份工业生产总体延续前期景气态势,6月份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5%,两年复合增速6.8%,相比历史同期处于较高的景气区间。 具体来看,国内需求对工业生产有一定支撑,“6·18”促销活动对居民消费有一定促进作用,支撑相关产品生产,6月投资增速总体向好,制造业投资积极,对工业生产形成支撑;外需方面,出口集装箱指数CCFI在6月持续上升屡创新高,显示外需景气度依然较高。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认为,数据显示经济新动能持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猛。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22.6%,两年平均增长13.2%,明显高于工业整体水平;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05%、69.8%和48.1%,两年平均增长均高于30%。 居民消费价格平稳: 猪肉价格同比已连续9个月下降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5%。其中,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涨幅比5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上半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6%,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4%。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0.4%,衣着价格同比持平,居住价格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1%,交通通信价格上涨1.9%,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0.9%,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3%,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1%。 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19.3%,粮食价格上涨1.2%,鲜果价格上涨2.6%,鲜菜价格上涨3.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4%。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期CPI环比下降主要受食品价格影响,特别是受猪肉价格持续下降影响较大。另一方面,把食品和能源剔除掉之后的核心CPI相对也比较弱,主要原因在于中游制造业的产成品库存还比较高,与下游之间的博弈能力偏弱,所以上游涨价后,中游制造业比较难向下游传导,这些因素都造成整个CPI处于近年来比较低的水平。 杨畅认为,目前的CPI涨幅比较温和,仍处于正常区间,表明物价水平总体是稳定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也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猪肉价格同比已经连续9个月下降,上半年平均下降19.3%,影响CPI下降约0.45个百分点。可以说,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食品价格由涨转降是影响涨幅总体回落的最主要原因,其中猪肉价格又是重要原因。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 货币、信贷、社融表现全面超预期 发电量是体现国内生产、消费和生活活跃程度的关键指标。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发电68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比2019年同期增长14.5%,两年平均增长7.0%,日均发电228.7亿千瓦时。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今年前5个月数据,可以发现6月日均发电量达到今年开年以来最高水平,也显著高于去年同期。 除了发电量,快递物流数据也是我们观察经济活跃度的一个关键指标。国家邮政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除2月受春节因素影响外,今年上半年其他所有月份的快递业务量全部在80亿件以上。 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业务研究三部副主任王岳含在7月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我国快递市场规模在2020年338.8亿件的较大基数上,始终保持中高位区间运行,各月增速均在20%以上,两年平均增速预计达32.9%,发展势头良好。 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货币、信贷、社融全面超预期增长,为经济健康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研究员冯柏分析,6月货币、信贷、社融的全面超预期增长,体现了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 7月9日央行发布公告,从7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一方面,PPI增速见顶回落,通胀水平温和可控,为降准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此次降准为银行提供了长期稳定资金来源,有助于实体经济的稳增长和降成本。 02如何预判中国经济“下半场”? 专家深入分析给出答案 从上半年经济各个分项数据看,中国经济延续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展望三季度乃至四季度,中国经济的运行又是否能延续这种良好态势?对此,我们用数据说话,给出答案。 关键指标力挺经济增长: PMI连续16个月处于景气区间、 疫苗接种已超14亿剂次…… 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一个重要的先导性经济指标,它的走势可以帮助我们提早预判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运行走势。 开年至今,我国PMI没有出现过掉落至50%荣枯线以下的情况,实际上该指标已连续16个月处于景气区间。 PMI持续走高体现出未来经济形势还将继续维持在增长轨道上,而其中一个重要分项数据——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也预示各类市场主体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持续保持乐观态度。自今年开年以来,这一分项指标一直处于57%以上的高位运行区间,这意味着市场主体对我国经济运行前景非常乐观。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也是另一个决定经济是否能持续增长的关键变量,在这方面中国同样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剂次最多的国家,而这是在仅仅半年多的时间里完成的。 全球经济的同步复苏也对中国经济持续向好起到了助推作用。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6%,高于上一期预测值,这也将是过去80年来经济衰退后达到的最快增速。世界银行指出,预计2021年全球增长将比之前预测更加强劲。疫苗接种的快速进展带来许多国家的预测上调。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奇霖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奇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未来国内经济有望维持韧性,经济下行压力可控。随着国内疫苗接种的快速推进,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小。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有所缓解,大宗商品价格单边上涨的可能性已经很低,原先不敢接单的企业可能会重新接单,企业有望进一步补库存,在全球经济接力复苏的背景下,中国出口需求有望维持韧性。 刘爱华也指出,从影响下半年经济走势的因素来看,总体上支持经济进一步恢复、进一步向好的因素在逐渐累积、逐渐增多。 消费快速复苏: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均达两位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13.9%,两年平均增长4.6%。其中,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86亿元,同比增长12.1%,两年平均增长4.9%;环比增长0.70%。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高级经济师刘艳芳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高级经济师刘艳芳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受到基数影响,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前几个月有所放缓,但还是高于市场预期的。由于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严重影响,这种低基数效应是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较高的主要原因。但在去年二季度之后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快速好转,消费市场复苏进程提速,基数因素影响力逐步减弱,因此同比增速趋缓符合市场发展真实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零售总额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珠宝、化妆品、汽车、通讯器材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增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6月,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526亿元,同比增长59.9%;汽车类零售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化妆品类零售额1917亿元,同比增长26.6%;通讯器材类零售额3004亿元,同比增长26.1%。 刘艳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商品消费看,4~6月份,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从2.6%提升至3.2%,表明随着疫情影响加速衰退,市场信心预期良好,我国居民前期受抑的消费刚性需求开始加快释放,下半年消费市场整体将呈现出“绝对增速平稳回落,升级进程逐步加快”的发展势头。 刘艳芳认为,文娱、旅游等重点服务仍处于恢复阶段,预计到2021年底,我国服务消费市场将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正常水平。 此外,刘艳芳表示,从商品消费具体来看,以汽车、成品油为主的出行类商品将发挥消费增长压舱石的重要作用;以化妆品、珠宝、通讯器材为代表的升级类商品需求平稳、旺盛,拉动作用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比2019年同期增长17%,作为上下游关联较强的消费指标,预计家具、建材、家电等居住类商品需求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汽车出口比去年同期翻番 新的动力源推动外贸持续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的表现同样十分亮眼。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8.0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7.1%,创下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出口9.85万亿元,增长28.1%;进口8.22万亿元,增长25.9%。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的组合拳,比如减税降费、普惠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在持续发挥着作用。 与此同时,欧美等国家疫情部分得到控制,外部市场的需求逐步恢复。此外,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和协作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使我国上半年外贸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记者注意到,去年在疫情影响下,防疫物资、“宅经济”产品在拉动出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今年以来,拉动外贸增长的动力源发生了变化。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5.83万亿元,增长29.5%,占出口总值的59.2%,较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汽车分别增长17%、23.3%、101.4%。 张建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对机电产品、电子信息类产品、汽车以及生活类产品的需求会逐步攀升,尤其全球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为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拉动出口增长的动力源。 记者注意到,尽管全球汽车行业面临芯片荒、电池荒等各种供应链危机,但中国汽车出口却迎来罕见的“大爆发”,上半年全国汽车出口82.8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 张建平认为,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出现翻番,主要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发展迅猛。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拥有较完整的产业链,当前外部需求迅速攀升,一些受到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未来也有望成为中国汽车出口更具潜力的海外市场之一。 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超六成目标 下半年就业形势有望更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3.5%。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5月份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5.4%、4.2%。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5月份持平。 中国就业促进会原副会长陈宇 中国就业促进会原副会长陈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的首位,出台了一系列确保就业的重要政策和措施,同时坚持扩大就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这是我国就业形势稳定,就业工作取得重大成绩的根本原因。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着疫情后经济复苏稳健,就业需求和岗位大规模增加,再加上“双循环”战略稳步推进,多方因素共同促进了上半年就业形势良好。 刘爱华指出,在看到就业总量稳定的同时,也要看到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随着6月份毕业季的到来,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将带动青年失业率明显上升。6月份,16~24岁城镇的青年调查失业率为15.4%,比上个月上升了1.6个百分点,和上年同月持平。其中,20~24岁的大专及以上人员失业率还要更高一些。 对此,原新表示,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有两方面原因,首先,6月份是各级各类技术学校学生和普通高等教育大学学生毕业旺季,在就业上有滞后性和时间效应。 其次,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智能化时代到来,企业技术也在不断改革,岗位需求与人力供给匹配度有一定差距,劳动者能力素质的培养与就业岗位要求也存在一定差距,技能型人才供给相对不足,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原新预计,随着整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方积极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双循环”战略落实,下半年就业形势会比去年同期更好,就业难度和压力比去年同期将有所缓解。 企业盈利增强补短板领域发力 下半年固投有望持续恢复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59万亿元,同比增长12.6%,6月份环比增长0.35%;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1.3%,两年平均增长13.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3%,两年平均增长2.9%;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4.8%。 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4%,两年平均增长3.8%。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5%,两年平均增长14.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9.7%、12.0%,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7.1%、9.5%。 中国财科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昌 中国财科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前投资总体向好,二季度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数据与一季度比,势头向好;需求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比较高;此外,社会领域投资增长也比较快,这些都是亮点。 对于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期,赵福昌认为,下半年投资总体应该会保持平稳,尤其是一些支持投资持续恢复的有利因素将发挥效力。 首先,企业盈利增强。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3.4%,两年平均增长了21.7%。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倍。这都为企业扩大投资创造了条件。 其次,产能利用率上升。二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4%,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了1.2个百分点。这就说明经济复苏向好,需求方面的牵引力比较足,存在扩大投资的潜力。 再次,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地方政府债券下半年有望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从这几方面来说,下半年投资应该会保持平稳。 谈及下半年如何扩大有效投资,赵福昌表示,在基础设施和社会领域投资方面,要做好补短板强弱项,可以更好发挥债券的作用。在“两新一重”等市场需求较好的投资领域,各级政府可以为扩大市场化投资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刘爱华也表示,从下阶段判断,目前支持投资持续恢复的有利因素在不断增多,“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在陆续部署推进。6月份新入库的5000万元及以上的大项目超过1万多个,环比增长11.6%。 另外,从长期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蕴藏了巨大的投资空间。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都蕴藏着很大的投资潜力。总体上,下阶段投资将会继续保持持续恢复的态势。 (本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公开资料) 记者手记丨“十四五”开局中国经济精彩纷呈 GDP同比增长12.7%!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交出的“成绩单”可谓十分亮眼,不仅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而且上半年度的GDP总值首次突破50万亿元大关。 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发现不一样的“风景”。解析好上半年经济高增长背后有哪些驱动因素,才能掌握支撑下半年经济回稳向好的动力源,进而把住未来经济走势的脉门。 为此,记者兵分几路,分门别类研究梳理消费、外贸、工业增加值、CPI等多项关键指标,通过对20多组数据的筛选、梳理,力求探寻出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新规律和新动能,以多维度呈现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新亮点、新趋势。 记者:李可愚张怀水张蕊 实习记者:李明明 编辑:陈旭陈星 视觉:邹利 排版:陈星马原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