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

每经网首页 > 每经热评 > 正文

每经热评|趋同报价破坏有效性 市场化询价也要硬约束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7-15 09:18:02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近日,上交所公布了网下询价合规情况专项现场检查结果。检查发现,一些机构存在询价决策流程不规范、报价结果缺少研究支持与合理解释、内控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不完善等违规行为。根据检查结果,6家来自上海的私募机构收到了书面警示的监管措施,这也是上交所首次对IPO网下报价中出现的违规行为采取监管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选取检查对象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方向都集中在“报价一致性较高”这一点上。为何这点如此重要?

科创板新股定价基于网下投资者报价来确定,机构报价是否独立、理性、严谨,直接关系新股市场化定价的有效性。为借重各类机构的市场化报价能力,激励各类机构参与网下询价,科创板网下配售部分新股根据有效报价的投资者的申购数量进行同比例配售,只要报价有效即可获配新股。有效报价的范围为“剔除最高报价部分后(不低于申购总量的10%)的剩余报价中,申购价格不低于发行价格的部分”。也就是说,网下报价部分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而是越接近最终发行价越好。

由于打新几乎等同于无风险的高额回报,“中签”而非“合理定价”才是网下投资者最关心的事情,打听并跟随他人报价成为最低成本的最优选择,询价价格趋同也就难以避免。最极端的案例是去年9月上市的上纬新材,总计有415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6954个配售对象符合询价条件,其中399家投资者管理的6903个配售对象报价统一为2.49元,占比超过90%。

询价趋同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一方面上市企业的发行价可能被人为压低,导致募资额不及预期,影响企业的正常投资计划;另一方面,新股总是大涨进一步强化了新股不败的神话,本应是有较高风险的投资行为成了人人争相参与的财富盛宴,不利于投资者形成必要的风险意识。

据笔者统计,在已上市的302只科创板新股当中,有186只股票最终的募集资金低于其募集意愿,是这些股票不受市场欢迎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些股票上市首日无一下跌,这意味着其本有机会募集到更多资金。其中,最极端的案例为龙腾光电,其首发价格仅1.22元,实际募集资金(4.07亿元)仅相当于预计募资额(15.52亿元)的约26%,但在上市首日,公司股价大涨了707%。

在上交所此次检查之前,无论是中证协发布的网下投资者管理细则,还是在上市公司的公告中,都明确要求询价机构不得有以下行为:比如“投资者之间协商报价”“故意压低或抬高价格”“无定价依据、未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理性报价”等。因为报价中的违规行为,也有一些机构被“关小黑屋”,即在一定时间内不得参与新股网下询价,但这些被处罚的机构多是因为“报价有效但未缴款”这类可清晰界定的原因,而“合理定价”的相关规定要执行到位,需要每家机构“自觉”,这样的软性约束显然不够。只有当软约束变成监管硬约束,报价机构只重自身利益、忽视市场整体效率的“负外部”行为才能得到扭转,新股的市场化定价才会真正有效。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评论员杜恒峰 近日,上交所公布了网下询价合规情况专项现场检查结果。检查发现,一些机构存在询价决策流程不规范、报价结果缺少研究支持与合理解释、内控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不完善等违规行为。根据检查结果,6家来自上海的私募机构收到了书面警示的监管措施,这也是上交所首次对IPO网下报价中出现的违规行为采取监管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选取检查对象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方向都集中在“报价一致性较高”这一点上。为何这点如此重要? 科创板新股定价基于网下投资者报价来确定,机构报价是否独立、理性、严谨,直接关系新股市场化定价的有效性。为借重各类机构的市场化报价能力,激励各类机构参与网下询价,科创板网下配售部分新股根据有效报价的投资者的申购数量进行同比例配售,只要报价有效即可获配新股。有效报价的范围为“剔除最高报价部分后(不低于申购总量的10%)的剩余报价中,申购价格不低于发行价格的部分”。也就是说,网下报价部分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而是越接近最终发行价越好。 由于打新几乎等同于无风险的高额回报,“中签”而非“合理定价”才是网下投资者最关心的事情,打听并跟随他人报价成为最低成本的最优选择,询价价格趋同也就难以避免。最极端的案例是去年9月上市的上纬新材,总计有415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6954个配售对象符合询价条件,其中399家投资者管理的6903个配售对象报价统一为2.49元,占比超过90%。 询价趋同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一方面上市企业的发行价可能被人为压低,导致募资额不及预期,影响企业的正常投资计划;另一方面,新股总是大涨进一步强化了新股不败的神话,本应是有较高风险的投资行为成了人人争相参与的财富盛宴,不利于投资者形成必要的风险意识。 据笔者统计,在已上市的302只科创板新股当中,有186只股票最终的募集资金低于其募集意愿,是这些股票不受市场欢迎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些股票上市首日无一下跌,这意味着其本有机会募集到更多资金。其中,最极端的案例为龙腾光电,其首发价格仅1.22元,实际募集资金(4.07亿元)仅相当于预计募资额(15.52亿元)的约26%,但在上市首日,公司股价大涨了707%。 在上交所此次检查之前,无论是中证协发布的网下投资者管理细则,还是在上市公司的公告中,都明确要求询价机构不得有以下行为:比如“投资者之间协商报价”“故意压低或抬高价格”“无定价依据、未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理性报价”等。因为报价中的违规行为,也有一些机构被“关小黑屋”,即在一定时间内不得参与新股网下询价,但这些被处罚的机构多是因为“报价有效但未缴款”这类可清晰界定的原因,而“合理定价”的相关规定要执行到位,需要每家机构“自觉”,这样的软性约束显然不够。只有当软约束变成监管硬约束,报价机构只重自身利益、忽视市场整体效率的“负外部”行为才能得到扭转,新股的市场化定价才会真正有效。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