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聚焦“双碳” 业界热议中国环境产业发展新动向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7-10 08:31:28

◎7月8日,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在成都举办,本次论坛以“链接与重置:碳中和愿景下产业新势力”为主题。

每经记者 张蕊 成都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廖丹

7月8日,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在成都举办,本次论坛以“链接与重置:碳中和愿景下产业新势力”为主题。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致辞中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李高指出,近年来我国低碳环保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20年我国低碳环保产业产值达到7.5万亿元,2015到2020年年均增长率超过15%,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李高表示,“十四五”时期,将重点强化倒逼机制,释放产业发展的潜力;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全力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低碳环保产业提质增效。

我国实现碳中和面临多重挑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的变革,也是一场硬仗,一次大考。”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赵笠钧说。

他提到,以紧迫的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我国将全面加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的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产业支撑体系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迈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被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新发展阶段迎来的最大机遇。

事实上,“双碳”目标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的除了机遇还有挑战。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首席科学家雷宪章坦言,首先我们要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我国最重要的新能源是风和光,到现在为止中国风和光的总体装机容量是5.3亿,到2030年至少要达到12亿,但是行业专家估计甚至要达到18亿、20亿,是现在的3~4倍,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找到能有效消纳新能源的一种手段。

其次,到2060年仍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排放,所以怎么实现碳中和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雷宪章说,因此我们必须要寻找二氧化碳的绿色处理方式,把二氧化碳的绿色化作为一个全新的、有生命力的产业去开拓、发展。

另外,到2060年我们会有90%的电量是新能源,“新能源是靠天吃饭,有太阳就可以发电,有风就可以发电,但是我们的负荷必须要稳定,间歇的发电和稳定的负荷怎么匹配,这也非常具有挑战性。”雷宪章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也表示,要实现“双碳”目标,我国有“三高一短”的压力:即一是我们是高碳能源结构;二是高碳产业结构;三是我们是中高速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还在进行当中;四是我们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在大的经济体里是最短的,欧盟是有70年,美国大概是43年,中国只有30年。

环境产业探索新业务助力“双碳”

“十四五”时期,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的目标,产业重点也将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与过程控制,从常规污染物向特殊污染物转移,从单因子控制转向多因子协同控制。

借着“碳中和”的风口,环境产业将迎来一个充满机遇的发展期。当下,环境企业该如何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贞勇以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探索——水管家模式为例说开。他表示,水管家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管家。

“我们从三个业务覆盖面来探索水管家跟碳达峰、碳中和之间的关系。”李贞勇说,水管家第一件事情是要做水环境综合治理,第二件事情是要做跟水环境、跟生态环保相关的上下产业链相关的介入,第三个是助力地方发展,要把生态价值实现的机制落地,也就是绿色青山变金山银山。

李贞勇说,与之前我们主要着眼于如何把水环境治理好而言,水管家是侧重在水环境治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如何低碳,不管是建管网,还是建污水处理厂,还是在河湖、库岸、底泥等的治理方面。

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表示:“在双碳环境下,如果火电行业要减少的话,它的负荷率下降,我们需要更加低负荷下的清洁技术来作为保障性服务,这对于以前高负荷的情况需要做技术性的调整;另外,在环境治理方面,我们现在比较关注生态修复类的,有一种新模式EOD,我觉得在双碳背景下这类开发是有意义的。”

环境监测类企业先河环保总裁陈荣强表示,未来要建立温室气体的监测体系,这对于监测仪器的精度要求非常高,目前这一类仪器主要依赖于欧美。“我们公司储备的机器已经到了比对阶段,下半年出来,我觉得这个意义还是很大的。”

围绕新能源领域加大投资

当前政策对于碳中和的引导和布局力度不断加大,绿色金融作为绿色经济的催化剂,是推动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和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未来绿色金融如何发挥资金杠杆和资源配置作用,支持碳达峰、碳中和?

中金资本管理部联席负责人、董事总经理王曙光表:“我们十分看好中国的绿色金融,潜力巨大,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按照我们研究院的测算,要实现碳中和,中国的绿色投资需求将达到139万亿元,其中的绿色投资约占整个GDP的2%左右。”王曙光说。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安平表示,百万亿级别的需求投资完全靠政府的投入肯定是不够的,所以还是要撬动方方面面的社会投资。

张安平说,作为绿色基金,我们要围绕新能源领域里趋势性的、新的领域,围绕核心的产业链里的核心产业、龙头企业加大投资;二是围绕绿色创新技术的投资,主要是碳中和产业链上的能够体现我们方向性的、关键性的、突破性的、引领性的技术进行加大投资;另外就是围绕碳产品产业链的投资。

谈及金融如何支持碳中和,张安平认为,围绕碳产品的核心要素,加大金融的创新力度是一个重要发力点;并且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要形成合力,不仅是期货还是信贷,都要形成统一的标准,同时要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突出重点、体系化的金融支撑。

华泰证券董事总经理董光启表示,绿色金融怎么来支持碳中和,首先还是要加大学习和认知,百万亿级的规模,这里边有很多业务机会,我们要加强布局;第二个层面是要加强服务和引导;第三个层面是绿色企业在整个融资上市的过程当中特别不容易,呼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绿色企业的支持。

作为环保企业,李贞勇提到,希望在投资领域能够有更多更好的融资体系,要稳健地开展绿色基金业务,以融促产;其次积极开展内部绿色金融,支持低碳项目的发展,积极争取外部有利政策,创造绿色发展环境,积极参与碳市场的交易,建立碳资产管理运营平台,积极支持国内碳市场建设。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张蕊成都摄影报道每经编辑廖丹 7月8日,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在成都举办,本次论坛以“链接与重置:碳中和愿景下产业新势力”为主题。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致辞中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李高指出,近年来我国低碳环保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20年我国低碳环保产业产值达到7.5万亿元,2015到2020年年均增长率超过15%,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李高表示,“十四五”时期,将重点强化倒逼机制,释放产业发展的潜力;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全力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低碳环保产业提质增效。 我国实现碳中和面临多重挑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的变革,也是一场硬仗,一次大考。”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赵笠钧说。 他提到,以紧迫的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我国将全面加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的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产业支撑体系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迈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被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新发展阶段迎来的最大机遇。 事实上,“双碳”目标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的除了机遇还有挑战。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首席科学家雷宪章坦言,首先我们要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我国最重要的新能源是风和光,到现在为止中国风和光的总体装机容量是5.3亿,到2030年至少要达到12亿,但是行业专家估计甚至要达到18亿、20亿,是现在的3~4倍,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找到能有效消纳新能源的一种手段。 其次,到2060年仍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排放,所以怎么实现碳中和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雷宪章说,因此我们必须要寻找二氧化碳的绿色处理方式,把二氧化碳的绿色化作为一个全新的、有生命力的产业去开拓、发展。 另外,到2060年我们会有90%的电量是新能源,“新能源是靠天吃饭,有太阳就可以发电,有风就可以发电,但是我们的负荷必须要稳定,间歇的发电和稳定的负荷怎么匹配,这也非常具有挑战性。”雷宪章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也表示,要实现“双碳”目标,我国有“三高一短”的压力:即一是我们是高碳能源结构;二是高碳产业结构;三是我们是中高速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还在进行当中;四是我们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在大的经济体里是最短的,欧盟是有70年,美国大概是43年,中国只有30年。 环境产业探索新业务助力“双碳” “十四五”时期,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的目标,产业重点也将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与过程控制,从常规污染物向特殊污染物转移,从单因子控制转向多因子协同控制。 借着“碳中和”的风口,环境产业将迎来一个充满机遇的发展期。当下,环境企业该如何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贞勇以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探索——水管家模式为例说开。他表示,水管家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管家。 “我们从三个业务覆盖面来探索水管家跟碳达峰、碳中和之间的关系。”李贞勇说,水管家第一件事情是要做水环境综合治理,第二件事情是要做跟水环境、跟生态环保相关的上下产业链相关的介入,第三个是助力地方发展,要把生态价值实现的机制落地,也就是绿色青山变金山银山。 李贞勇说,与之前我们主要着眼于如何把水环境治理好而言,水管家是侧重在水环境治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如何低碳,不管是建管网,还是建污水处理厂,还是在河湖、库岸、底泥等的治理方面。 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表示:“在双碳环境下,如果火电行业要减少的话,它的负荷率下降,我们需要更加低负荷下的清洁技术来作为保障性服务,这对于以前高负荷的情况需要做技术性的调整;另外,在环境治理方面,我们现在比较关注生态修复类的,有一种新模式EOD,我觉得在双碳背景下这类开发是有意义的。” 环境监测类企业先河环保总裁陈荣强表示,未来要建立温室气体的监测体系,这对于监测仪器的精度要求非常高,目前这一类仪器主要依赖于欧美。“我们公司储备的机器已经到了比对阶段,下半年出来,我觉得这个意义还是很大的。” 围绕新能源领域加大投资 当前政策对于碳中和的引导和布局力度不断加大,绿色金融作为绿色经济的催化剂,是推动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和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未来绿色金融如何发挥资金杠杆和资源配置作用,支持碳达峰、碳中和? 中金资本管理部联席负责人、董事总经理王曙光表:“我们十分看好中国的绿色金融,潜力巨大,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按照我们研究院的测算,要实现碳中和,中国的绿色投资需求将达到139万亿元,其中的绿色投资约占整个GDP的2%左右。”王曙光说。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安平表示,百万亿级别的需求投资完全靠政府的投入肯定是不够的,所以还是要撬动方方面面的社会投资。 张安平说,作为绿色基金,我们要围绕新能源领域里趋势性的、新的领域,围绕核心的产业链里的核心产业、龙头企业加大投资;二是围绕绿色创新技术的投资,主要是碳中和产业链上的能够体现我们方向性的、关键性的、突破性的、引领性的技术进行加大投资;另外就是围绕碳产品产业链的投资。 谈及金融如何支持碳中和,张安平认为,围绕碳产品的核心要素,加大金融的创新力度是一个重要发力点;并且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要形成合力,不仅是期货还是信贷,都要形成统一的标准,同时要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突出重点、体系化的金融支撑。 华泰证券董事总经理董光启表示,绿色金融怎么来支持碳中和,首先还是要加大学习和认知,百万亿级的规模,这里边有很多业务机会,我们要加强布局;第二个层面是要加强服务和引导;第三个层面是绿色企业在整个融资上市的过程当中特别不容易,呼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绿色企业的支持。 作为环保企业,李贞勇提到,希望在投资领域能够有更多更好的融资体系,要稳健地开展绿色基金业务,以融促产;其次积极开展内部绿色金融,支持低碳项目的发展,积极争取外部有利政策,创造绿色发展环境,积极参与碳市场的交易,建立碳资产管理运营平台,积极支持国内碳市场建设。
碳中和 生态环境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