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

每经网首页 > 每经热评 > 正文

每经热评|以数字赋能监管 使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相适配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7-09 09:05:55

每经评论员 杨弃非  

81日起,对于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深圳将划分禁停、限停区域,并采取“政府约束经营者、经营者约束使用人”的监管模式,规定经营者需约束使用人遵守车辆停放管理要求。这意味着,继武汉、北京之后,深圳共享单车也进入“入栏监管”阶段。

自诞生之日起,共享单车“随骑随停”的模式在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乱停乱放的治理难题。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说“铺量”是共享单车的1.0时代,2.0时代是资本入局,看谁撑得更久,那么现在,已经到了共享单车的3.0时代,看谁的运维更精细。

从实践来看,通过硬性的停车要求和罚款政策,电子围栏确实让共享单车有处可去,不再无序占道。但为停进爆满的停车区而将单车叠堆停放、“骑车1公里、停车2公里”等极端情况的出现,让共享单车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提供便利的初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重新显现。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指出,这反映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技术成熟度尚不足以支撑更有效的监管措施,二是治理的精准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技术的提升已在推进。以深圳为例,在此前已推进共享单车定点停放的区域,共享单车被升级置换为具有北斗高精准定位技术的车辆。升级后的共享单车,定位精度达到亚米级,能更准确识别路边小块规范停车点的范围,受房屋密集区等的影响也将大大减弱。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城市如何真正转变治理逻辑,提升治理的精准性。在一些城市,停车区的划定过于简单,而共享单车使用所表现出的潮汐性更进一步增加了停车需求的复杂性。揭开电子围栏的无形“外衣”,本质上还是公共自行车时代的有形围栏。

在数字化推动共享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样需要以数字赋能监管。比如,随着定位技术进入亚米级别,各共享单车企业沉淀的大量用户骑行和停放数据,都能成为精准监管的辅助工具。完全可以根据用户停放习惯,依靠大数据划定停车区,结合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并设置一定的容错机制,以实现停车供需的精准匹配。而从体制机制层面来看,政府、企业和用户之间还需要构建起新的互动框架,以推动共识的进一步形成。

经过前一轮共享单车“野蛮生长”后,理性认识正普遍产生,使用者的素质和配合度明显提升,共享单车企业也纷纷建立起适应于城市需求的发展模式。在此阶段,更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理方式,使共享单车真正与城市发展相适配。

去年,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探索触发式监管机制。这不仅需要政府打破监管惯性思维,还需要构建各类主体参与的多方协同治理体系,使政府监管从被动控制走向自律自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