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

每经网首页 > 每经热评 > 正文

每经热评|保险业销售误导顽疾为何久攻不破?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6-29 09:01:15

每经评论员 涂颖浩

最近,“20万买保险取出要等儿子99岁”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评论,有行业内人士对此事分析称,该事件有很大可能存在代理人销售误导问题。

在我们周围,类似的情况并非首次出现。“这个保险其实和存钱一样,五年后就可以取出来。”听信了代理人的一面之辞,又碍于朋友情面购买了不需要的产品,结果发现跟最初的预想天差地别。

夸大保险责任、隐瞒重要条款、诱导客户,种种销售误导乱象,为企业经营种下苦果。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保险领域共开出1705张监管处罚罚单,“欺骗投保人”正是一大典型违法违规事由。

犯了改,改了再犯,保险业销售误导顽疾为何久攻不破?笔者认为,代理人“背锅”的销售误导行为背后,也有保险经营者“重保费、轻客户利益”价值导向的原因。

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保险行业形象已有明显改观,从业者更应爱惜羽毛。若各方长期对保险销售误导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惜给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行业形象抹黑,那还何谈长远发展?

就此事件而言,笔者还留意到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一些人对保险误解已深。

评论中,持“保险不能买”“千万不要买理财险”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谈及人们对保险的误解,最为常见的就是“保险都是骗人的”。因为不喜欢某种保险营销行为,所以就一杆子打死保险产品,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未免过于偏激,缺乏理性思考。

笔者认为,这类对保险,尤其是偏理财类保险产品的误解,固然与保险行业的一些销售乱象有关,也一定程度与公众尚未形成正确的保险观有关。保险与银行存款、理财产品有本质的区别,尤其是对于保障期限长达数十年,甚至是以终身为期限的保险产品而言,若追求随存随取,或者是短期内跑赢理财产品,往往会大失所望。

保险产品有其复杂性,更长周期的保险产品保障期限更长,在低利率时代,此类以教育、养老为目的的长期险,可更好发挥强制储蓄的功能,这也是短期产品所不能替代的。以长期养老险产品为例,虽然缺少流动性,但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对消费者而言,保障期限越长,获得的保险利益可能越多。

相比发达市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保险业仅走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随着保险业不断向前发展,民众对保险的认知势必日益提升。从车险到健康险,越来越多的保险产品功能被公众所熟知,理赔案例让更多人看到了保险的作用。而今,具有长期属性的理财险已经开始被大众所关注。未来,不仅仅有现金、房产、基金、股票、信托等,保险也将成为家庭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前,销售误导行为仍然存在,对保险的误解亟待消除,重塑保险业形象需要保险从业者、消费者等各方共同努力。对于从业者而言,切莫为一时之利抹黑行业形象;对于消费者自身而言,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了解保险,消除误解,无论是对自身理财观的形成,还是对家庭资产配置都是大有裨益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