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不再单拼费率、责任后,8000亿健康险赛道险企如何突围?多家公司抢滩健康管理领域,打造“医+药+险+科技”全链条模式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6-07 18:45:44

◎健康险单一的医疗财务风险分摊功能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医疗模式的转变,不能满足客户新的需求。因此,健康保险角色从疾病风险的承担者扩展至疾病风险的预防者和健康生命维护者。

◎记者梳理了近几个月保险公司发布的新产品,发现这些产品均配上了健康管理服务。其实,健康管理服务之于保险公司来说,只是一个表象,背后是保险公司在相关产业链条上的业务延伸。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打造健康险服务生态,旨在达成“医+药+险+科技”的全链条模式,使用户在服务闭环中享受到健康保险、医疗健康管理以及互联网医疗科技平台等多重服务。

每经记者 袁园    每经编辑 廖丹    

经历过爆发式增长的保险行业,正在追求从量到质的转变:从靠人口红利、流量红利推动保费高增的模式,回归到保险保障及服务功能本身。

数据显示,2020年,健康险保费规模已超过8173亿元,在各大险种中保持着领先的增速。2021年一季度,健康险保费收入达到3066亿元,以超千亿元的优势超过车险,成为保险第二大险种。

此外,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又提升了国民整体健康意识,深刻改变着中国保险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于是,与健康险天然相关的健康管理服务就成为了保险公司新的“必争之地”,而这一趋势在重疾新规之后更加明显。商业健康保险也步入了保险保障与健康管理服务赋能竞争的新阶段。

从被动理赔到健康管理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学院梳理,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商业健康险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2011~2019年,原保费收入从692亿元快速增长到70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4%。对比发展较为稳定的寿险和财险,健康险成为保险领域内增长最为迅猛的细分市场。

不同的是,随着医学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险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支付医疗费用、收入损失、丧葬费及遗属生活费等领域,而是希望健康险能分享医疗卫生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让疾病得以诊治,甚至是让自己的生命更长久、更健康、更有质量。显而易见,健康险单一的医疗财务风险分摊功能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医疗模式的转变,不能满足客户新的需求。因此,健康保险角色从疾病风险的承担者扩展至疾病风险的预防者和健康生命维护者。

这从监管的政策方向也可看出一二。2020年9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的通知》,进一步推动商业保险与医疗健康服务的融合;2020年1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发布《保险机构健康管理服务指引》四项标准,在服务内容、风险分类、方案设置等方面做出规定。

事实上,保险公司也是这么做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近几个月保险公司发布的新产品,发现这些产品均配上了健康管理服务。

4月7日,平安人寿发布“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务计划,与重疾产品匹配,提供包含保险保障、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在内的解决方案;5月21日,京东健康联合复星联合健康、京东安联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推出“家医保”管理型健康险服务;5月28日,中英人寿推出“安享一生”重大疾病保险,搭配一站式医疗服务,覆盖“咨询-体检-就医-治疗-出院”全流程健康服务。

“中国市场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阶段,保险本质上承担支付方角色,但是只做支付方无法满足客户真正的需求,因为客户需要的是健康,是整体解决方案。”有保险从业人士表示,全程数字化的健康管理非常重要,从海外保险公司来看,支付方正在从被动理赔朝全流程健康管理角色转变,随着角色向前端移动,它们会参与医疗服务质量认定、影响患者医疗决策,更重要的是帮助保险客户来预防疾病。

业态下产业链条的延伸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健康管理服务之于保险公司来说,只是一个表象,背后是保险公司在相关产业链条上的业务延伸。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打造健康险服务生态,旨在达成“医+药+险+科技”的全链条模式,使用户在服务闭环中享受到健康保险、医疗健康管理以及互联网医疗科技平台等多重服务。不同保险公司的大健康布局主要由以合作支付推动健康保险服务升级、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康医疗管理服务、建设互联网医疗科技平台三大方向入手,连接医疗、保险、数据、药品活动,形成服务闭环。

只是,不同险企涉足健康管理服务的策略不尽相同而已。《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大型保险集团主要从自建体系、资本运作等角度来切入,而中小险企主要是从战略合作、服务采购等渠道来切入。整体来看,资本运作和自建体系的模式,虽然成本和准入门槛均相对较高,但费用控制权高,也易于发挥集团内部的整体协同效应。

在打造医疗健康生态圈的探索中,中国平安的模式值得关注,其通过平安好医生从流量端和支付端切入,最终形成一个健康服务的闭环平台。在流量端,平安好医生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汇聚流量,通过高频的健康管理服务带动低频的医疗服务实现高活跃和留存。在支付端,平安医保科技通过与医疗健康服务各参与方的连接和协同,为医保、商保、医疗健康产业上下游的服务提供商乃至C端用户提供一揽子智能化解决方案。

除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行业巨头也在探索相关路径。以中国人寿为例,其最受关注的就是斥巨资入住万达信息,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成建制地派出高管团队,所看重的也正是其在医疗信息化领域领军企业的地位,试图通过此举补足公司在保险科技领域的短板。

2020年10月,中国人寿与万达信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双方联手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平台“蛮牛健康”APP,着力构建健康筛查、健康计划、医疗服务、健康商城、生活检测、金融保险六层健康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民、全生活周期的“保险+健康”生态圈新路径,为用户建立全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健康险市场不仅是费率和责任的比拼

险企频繁涉足健康医疗领域,将保险+健康管理结合起来,并非是一时兴起。

其实,管理式医疗中有一种最常见的模式——HMO模式,即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医疗保健组织),HMO注重的是对人的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管理式服务,以此降低人的生病风险。直白点说,即通过构建一种医疗保健服务闭环,压低服务价格,来为付费会员提供服务,加入保险公司之后,保险公司则成为直接付费方。在国外,联合健康集团、凯撒医疗是该模式的引领者。

这种模式是否适合国内险企?有研究认为,国内险企在做这些布局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健康险产品服务内容趋于同质化,而且一些增值服务并未能够与保险产品产生较强的关联,这自然使得生态联动难以实现。同时,由于客户健康管理依从性较弱,保险公司难以通过健康管理实现控制风险、提高黏性的作用,附加的健康服务还会增加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

也有观点指出,我国健康险行业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链主体之间的合作模式仍在进一步探索中,保险公司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大规模、深层次合作还未实现,保险公司在医疗健康产业链中的资源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尚未建立。

问题挡不住起前进的脚步。毕竟大健康是当下最有想象力、生态最复杂的一个产业。对保险公司而言,未来有太多的想象空间和创新空间。正如国信证券所言,预计商业健康险市场未来不仅仅是责任和费率的比拼,更是健康管理服务赋能的竞争,多维度、多层次结合健康管理服务为客户提供保险保障。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健康险 健康管理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