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

每经网首页 > 推荐 > 正文

专访北京思灵创始人陈兆芃:机器人养猪潜力大,但还需“算经济账”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5-31 23:00:25

◎北京思灵创始人陈兆芃表示,在养殖领域,北京思灵需要新希望手把手地教,这种经验会沉淀为专业的算法,“在完成前期的经验积累后,双方可以输出智慧、智能养殖场,并不受地域限制,不断复制这种养殖场模式。”

◎陈兆芃直言,当前机器人养猪存在的难点是“成本非常高”。

每经记者 曾剑    每经编辑 汤辉    

5月30日,第四届全国青年企业家峰会在南京举办,由新希望集团承办的峰会分论坛——扬子江论坛于当晚举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看到,这场论坛由新希望(000876,SZ)董事长刘畅主持,包括兴源环境(300266,SZ)党委书记颜学升、北京思灵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思灵)创始人陈兆芃等进行了主题演讲。

其中,陈兆芃演讲的“智能机器人助力新农业”的话题引起了不少参会人士的兴趣。陈兆芃透露,目前北京思灵与新希望在农业领域有深度合作,特别是机器人养猪这一块将会有大动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兆芃表示,高阶机器人已经可以做到介入生猪养殖的各个阶段,但是否能够大规模推广应用,还需要算一笔经济账。

机器人已能全程陪护生猪养殖

某种意义上讲,用机器人养猪并非新鲜事物。目前,在养猪场中直接应用的相对成熟的机器人包括车载机器人、轨道机器人等。此类机器人拥有语音图像视频识别、智能算法和信息传输处理等功能,可以进行数据统计、健康分析、环境监测等。比如机器人巡检监测/监控系统24小时全方位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避免猪场生产损失。

不过,整体来看,这些设备尚处在“手自一体”的阶段。要做到“取消手动控制,让机器人完全接管猪舍内的管理”恐怕并不容易。

在陈兆芃看来,真正的养猪机器人与上述机器人存在很大差异,现在的机器人存在三方面的缺点:没有大脑,没有神经系统,没有灵活的四肢。

“现在很多机器人公司都在说做机器人,但实际上只是在做机器。我们(北京思灵)做的不太一样,我们希望把机器变成人。”陈兆芃称。

北京思灵创始人陈兆芃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曾剑 摄

陈兆芃表示,如果机器人的智能程度不够,就会导致其应用环境和场景受限。因此,真正智能的机器人需要一个聪明的大脑,聪明大脑具有“工业级、跨平台、易用性”的特征;同时,这样的机器人需要很敏感,在很多关节上都装入了传感器。

“养殖是一个生命培育的过程,从母猪发情、受精、怀孕、小猪出生、育肥,期间需要防止猪生病,要给它打疫苗,这个过程很复杂,机器人要做到这些内容很难,但我们的机器人已基本上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陈兆芃表示。

陈兆芃指出,新希望等在包括生猪养殖在内的农业领域进行智能化机器人布局,具有很前瞻的战略意识,长远来看,这个领域的市场潜力巨大。

对于机器人在农牧养殖上的应用,刘畅也较为看好。她表示,机器人行业是非常大的产业,目前人们只看到(机器人)代替人进行精密操作的一些情况,而在此之外,机器人还有很多可应用的场景,“一旦机器人能够独立完成一系列的工序,一定会引领行业的变革”。

会很快出合作成果,推广还需找平衡点

提及与新希望合作的缘由,陈兆芃表示,术业有专攻,北京思灵养猪肯定是没有新希望专业。在养殖领域,北京思灵需要新希望手把手地教,这种经验会沉淀为专业的算法,“在完成前期的经验积累后,双方可以输出智慧、智能养殖场,并不受地域限制,不断复制这种养殖场模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新希望方面已对北京思灵进行了战略投资。今年年初,北京思灵宣布完成超1.3亿美元B轮融资,新希望集团是主要投资方之一。

对于北京思灵与新希望的具体合作内容,陈兆芃只是称目前有很多项目推进,希望能尽快展现部分成果。“大概几个月后,大家就能够看到一些样板:机器人实现生猪养殖的一些工序,并逐步实现工序的全覆盖。”他说道。

不过,虽然机器人能够“独立”养猪,但陈兆芃也直言当前存在的难点是“成本非常高”。“当前我们需要在成本和推广上找一个平衡点,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探求的事,只有实现了(机器人)养殖的流程化、批量化,养殖成本才能够降下去。”他表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5月30日,第四届全国青年企业家峰会在南京举办,由新希望集团承办的峰会分论坛——扬子江论坛于当晚举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看到,这场论坛由新希望(000876,SZ)董事长刘畅主持,包括兴源环境(300266,SZ)党委书记颜学升、北京思灵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思灵)创始人陈兆芃等进行了主题演讲。 其中,陈兆芃演讲的“智能机器人助力新农业”的话题引起了不少参会人士的兴趣。陈兆芃透露,目前北京思灵与新希望在农业领域有深度合作,特别是机器人养猪这一块将会有大动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兆芃表示,高阶机器人已经可以做到介入生猪养殖的各个阶段,但是否能够大规模推广应用,还需要算一笔经济账。 机器人已能全程陪护生猪养殖 某种意义上讲,用机器人养猪并非新鲜事物。目前,在养猪场中直接应用的相对成熟的机器人包括车载机器人、轨道机器人等。此类机器人拥有语音图像视频识别、智能算法和信息传输处理等功能,可以进行数据统计、健康分析、环境监测等。比如机器人巡检监测/监控系统24小时全方位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避免猪场生产损失。 不过,整体来看,这些设备尚处在“手自一体”的阶段。要做到“取消手动控制,让机器人完全接管猪舍内的管理”恐怕并不容易。 在陈兆芃看来,真正的养猪机器人与上述机器人存在很大差异,现在的机器人存在三方面的缺点:没有大脑,没有神经系统,没有灵活的四肢。 “现在很多机器人公司都在说做机器人,但实际上只是在做机器。我们(北京思灵)做的不太一样,我们希望把机器变成人。”陈兆芃称。 北京思灵创始人陈兆芃图片来源:每经记者曾剑摄 陈兆芃表示,如果机器人的智能程度不够,就会导致其应用环境和场景受限。因此,真正智能的机器人需要一个聪明的大脑,聪明大脑具有“工业级、跨平台、易用性”的特征;同时,这样的机器人需要很敏感,在很多关节上都装入了传感器。 “养殖是一个生命培育的过程,从母猪发情、受精、怀孕、小猪出生、育肥,期间需要防止猪生病,要给它打疫苗,这个过程很复杂,机器人要做到这些内容很难,但我们的机器人已基本上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陈兆芃表示。 陈兆芃指出,新希望等在包括生猪养殖在内的农业领域进行智能化机器人布局,具有很前瞻的战略意识,长远来看,这个领域的市场潜力巨大。 对于机器人在农牧养殖上的应用,刘畅也较为看好。她表示,机器人行业是非常大的产业,目前人们只看到(机器人)代替人进行精密操作的一些情况,而在此之外,机器人还有很多可应用的场景,“一旦机器人能够独立完成一系列的工序,一定会引领行业的变革”。 会很快出合作成果,推广还需找平衡点 提及与新希望合作的缘由,陈兆芃表示,术业有专攻,北京思灵养猪肯定是没有新希望专业。在养殖领域,北京思灵需要新希望手把手地教,这种经验会沉淀为专业的算法,“在完成前期的经验积累后,双方可以输出智慧、智能养殖场,并不受地域限制,不断复制这种养殖场模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新希望方面已对北京思灵进行了战略投资。今年年初,北京思灵宣布完成超1.3亿美元B轮融资,新希望集团是主要投资方之一。 对于北京思灵与新希望的具体合作内容,陈兆芃只是称目前有很多项目推进,希望能尽快展现部分成果。“大概几个月后,大家就能够看到一些样板:机器人实现生猪养殖的一些工序,并逐步实现工序的全覆盖。”他说道。 不过,虽然机器人能够“独立”养猪,但陈兆芃也直言当前存在的难点是“成本非常高”。“当前我们需要在成本和推广上找一个平衡点,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探求的事,只有实现了(机器人)养殖的流程化、批量化,养殖成本才能够降下去。”他表示。
北京思灵 新希望 机器人养猪 养猪场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