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讯推荐

每经网首页 > 商讯推荐 > 正文

畜禽育种有差距 养殖龙头提速补行业短板

2021-05-24 11:56:54

温氏股份因养殖被行业及市场所熟悉,但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温氏股份就启动了种猪、家禽等育种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目前已成为育种行业龙头。去年,温氏股份成立了种猪事业部,定位为一家商业育种公司,在保障集团内部种猪供应的同时,为社会和同行提供优质的种猪产品,目标是要做世界一流的种猪公司。

行业方面,根据报道,今年初,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对外透露,我国种业总体上供应有保障,风险也可控,但在种子资源保护利用、科技自主创新、企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

育种难点:投入大、见效慢、保护少

据了解,对于畜禽的育种,国际上通用的育种方案是引进优良品种,根据本地市场需求确定主选性状进行遗传改良。例如,我国的猪、牛、羊和蛋鸡品种,最开始也都经历了引进国外优秀品种、选育成适宜我国的高产优质品种的过程。

不过,在进口品种国产化过程中,育种技术仍有差距。

有专家总结,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例如白羽肉鸡还没有完全突破,能繁母猪年均提供育肥猪数量较低。二是育种基础还有待夯实,生产性能测定规模小、自动化、智能化的程度还不太高。三是育种体系还有待完善,畜禽核心育种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四是畜禽企业总体实力弱,投入少,竞争力不强。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今年初,相关政策文件的发布,将种业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文件不仅将种业首次单独成段表述,还使用了“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标题。

育种存在的短板,对于企业而言,这与投入大、时间长、见效慢有莫大关系。

首先是育种场投入建设成本,广东温氏南方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东介绍,一个普通规模的家禽育种场,初始建设成本也在5000万元~8000万元不等,且在目前对于高效、科技等要求更高的背景下,上亿元的投入并不少见。同时,育种过程中的运营成本也不少。

此外,育种的过程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

以番鸭为例,今年3月,温氏白羽番鸭1号入选农业农村部国家畜禽新品种及配套系、遗传资源名单(第381号),成为国内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番鸭品种。据温氏股份水禽事业部助理总裁季从亮介绍,该品种选育从2007年开始,到最终通过审定,经过了十多年时间,“基本上培育一个品种都要十多年,最快也要七八年。”

“就算品种培育出来了,还要经过市场的检验,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有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别人就不养你的,整个过程需要不断优化、修正。”季从亮进一步解释道。

除了以上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难,经济收益过低,也让育种工作变得更加艰难。此前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据吴珍芳介绍,以种猪为例,在国内,育种公司将选育后的种猪卖给下游养殖公司,中间没有专利授权费,“实际上是把遗传物质也卖了,下游养殖公司可以自行留种,育种公司长期大量投入的育种研发经费,没有更好的效益体现。国内绝大部分育种公司育种研发积极性不高,只是单纯的制种,并没有在遗传改良上下大功夫。而且好的遗传性能受不同养殖条件影响,育种价值的体现不充分。”因此,吴珍芳呼吁,应该给予育种企业更多的政策扶持,提高企业育种研发投入积极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育种意义: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

育种之路上的这些难点,使得大部分畜禽企业对育种事业“望而止步”或是“有心无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专家们也指出,虽然育种工作投入大、见效慢,还存在不确定性,但温氏股份还是选择了在育种之路上毅然前行,原因无他——无论是对于整个行业,亦或是企业自身,掌握自主育种能力,都极为重要。

对于企业而言,自主育种也是实现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养殖供给平衡的情况下,养殖企业比拼的就是竞争力了。竞争力如何体现,一是养殖成本,二是市场售价,你能不能比其他企业成本低,同样的肉拿去卖,你能产品质量能不能卖出更高价?比别人少吃0.1公斤饲料,比别人多卖0.1元,看着差别不大,但在规模下,差距就出来了。”吴珍芳计算道。

以生猪为例,当今世界瘦肉型品种有三个,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简称杜长大),这些品种有着共同的特点,吃得少、长得快、瘦肉率高。

吃得少、长得快,意味着养殖企业可以降低养殖成本,行业中,有个“肉料比”的概念,即多少饲料,长多少肉。据了解,我国地方猪种,一般需要喂养5~6斤饲料,才能长一斤猪肉,而“杜长大”只需要喂养2~3斤饲料,即可长一斤肉,这意味着,仅仅是饲料,养殖成本高出一倍。

与此同时,“杜长大”还有瘦肉率高的特点,瘦肉率一般在65%左右,我们国家地方猪种瘦肉率大概是在33%~42%之间,平均瘦肉率在38%左右。饲养“杜长大”瘦肉型猪种的经济效益要优于地方猪种。吴珍芳介绍道。

再有,通过科学育种,还能提高母猪的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断奶仔猪数量),为企业产能快速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因此,对于养殖企业来说,无论是生猪,还是家禽、水禽、牛羊等,上述指标的微小提升,都有极大意义。也正是如此,温氏股份多年来便在育种工作上苦下功夫,近年来,更是加大智能化投入,以提升育种效率和准确性。

季从亮介绍,在育种实践中,有一半以上的精力花在收集各种性状的性能测定上,再结合系谱来进行选育,智能化提高了采集效率、准确性,例如以往可能一天才能完成1个有数千只鸭群体的体重测定,采用智能测定工具后,现在2个小时就能完成,测定的数据也更为准确。

“原本我们每天都要人工称量饲料的重量,现在有了饲料报酬自动测定技术,家禽每天吃了多少,就会自动传到系统里去,系统再把数据整理成表格输出,效率倍增。”林东也介绍道。

龙头发力:强优势、补短板

对此,行业公司、育种专家们也正在努力研发,培育创新品种,努力使我国成为种业大国。

作为行业龙头的温氏股份便是此中代表,该公司有着较为完善的育种体系,基础扎实,技术优势明显。据了解,目前,温氏股份已建有国内一流的黄羽鸡、生猪种业资源库,搭建了完善的畜禽育种技术体系。

家禽育种方面,以养鸡起家的温氏股份,早在成立之初(1980年代)就开始探索种鸡的饲养及选育工作,到1994年,广东温氏南方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据该公司总经理林东介绍,目前,温氏股份有7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畜禽品种认定。在华南、华中、西南已设立三大家禽育种中心,在四川、湖北、江苏、广东设立了六大育种基地,年产能达到2500万套,育种的产品覆盖辐射全国。

种猪育种方面,温氏集团自1998年开始种猪的育种工作,2012年成立广东温氏种猪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成立种猪事业部,先后培育出12个专门化品系和2个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在主要生产性能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水禽育种方面,据温氏股份水禽事业部助理总裁季从亮介绍,从2003年开始探索水禽养殖的温氏股份,在2007年开始组建水禽育种团队,进行素材收集及专门化品系的选育。目前选育的各类型水禽品系有10个。

据了解,品种“强优势”和技术“补短板”,是温氏股份未来在育种工作上的努力方向。此外,今年初,全国人大代表、温氏股份名誉董事长温鹏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后还将下大力气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适宜品种的研发与推广,促进育繁和推广一体化发展。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编 蒲祯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温氏股份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