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深度

每经网首页 > 深度 > 正文

武汉城市圈发力,长株潭终于要“开跑”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4-07 22:03:01

曾开启“中国第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的长株潭,这次能跑起来吗?

每经记者 程晓玲    每经编辑 刘艳美

长沙 图片来源:摄图网

清明小长假期间,长株潭城际发送旅客26.3万人,同比增长300%。

与热络的民间往来相呼应的,是最近三地官方的频繁互动。

拿上周来说:周一,湖南省委书记、省长分别率队前往长株潭观摩考察;周三,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又前往株洲、湘潭调研推进一体化工作,三市书记、市长面对面沟通交流。

而就在三地一把手“三天两聚首”间隙,上周二,中部地区迎来重磅利好——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

不少人感慨,缓慢前行30多年后,长株潭一体化的步子终于又 “踩到了点上”。

在此之前,“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已被明确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从国家层面到湘鄂两省内部,均将武汉、长株潭两大都市圈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长株潭都市圈地理位置示意图

这一次,曾开启“中国第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的长株潭,能跑起来吗?

01

打开全国区域经济版图,北有京津冀,南有粤港澳,东有长三角,西有成渝,GDP占全国20%以上、人口超过全国总人口1/4的中部地区,尚缺强有力的增长极。

城镇化空间格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

沿长江而下,东、西“两极”已然聚势活跃起来,作为“龙腰”的长江中游抱团崛起,成为大势所趋。

在此背景下,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主力成员,武汉、长株潭两个都市圈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被同时点名要加快建设,并明确目标为“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放眼现有的东西南北“四极”城市群,都是双核乃至多核联动发展格局,长江中游城市群自然也不例外——“攥指成拳”的前提,是两大都市圈都要足够有力。那么,两大都市圈当前实力如何?

数据来源:湖北、湖南2020年统计年鉴(注:武汉城市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未纳入仙桃、潜江、天门3市数据)

对比2019年两个都市圈各项综合指标可以发现,就体量而言,武汉城市圈的“盘子”大得多——长株潭都市圈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30.45万人,均不及武汉城市圈的一半。

在此基础上,两个都市圈经济总量分别为2.76万亿元、1.68万亿元。以此计算,长株潭都市圈以不到武汉城市圈50%的面积和人口,创造了超过其60%的GDP。

如果摊到人均指标上,长株潭都市圈的优势更加突出。

2019年,武汉、长株潭都市圈人均GDP分别为8.65万元、11.09万元,后者比前者多了将近1/3。

根据湖北、湖南两省统计局公布的2020统计年鉴数据,武汉城市圈(仙桃、潜江、天门3市未纳入计算)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611元,长株潭为50651元,二者相差超过1.3万元。

此外,两个都市圈在三产占比、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方面并没有拉开很大差距,产业构成具有较高相似度。

而以省内占比来看,长株潭都市圈以占湖南省1/7的国土面积、22%的人口,创造了4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

武汉城市圈则以不到湖北省1/3的面积,撑起了湖北省50%以上的人口、60%以上的经济总量。

02

可以看到,武汉城市圈当前正强势发力,这无疑给长株潭一体化推进增添了紧迫感。

此前城叔曾分析,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不久,湖北省委书记和省长就带队到江西、湖南“串门”,用三天时间共论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大计。大有作为“带头大哥”牵线引路的姿态。

几天前,湖北又召开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明确要把“1+8”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做实,以武汉、鄂州为核心区,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

可以说,从官方战略到民间热议,从顶层设计到地方意识,加速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思路已经在当地形成共识。

图片来源:黄冈市政府网站

反观长株潭都市圈,内部成员之间协同程度不高、向心力不足等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比如,省会长沙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虹吸”效应,就频频引发城市圈内其他成员的担忧。

2016年,《株洲日报》曾发文称,株洲应警惕省会产生“虹吸效应”;2018年,其又在评论中公开表示,长沙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大于“辐射效应”,很多干部害怕在中心城市周边“灯下黑”。

当地一位政协委员更是直言,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株洲的交通枢纽地位有被长沙、衡阳、郴州等城市逐步取代的危险,在生产要素方面也存在流失的风险。

其举例称:“以株洲市民到长沙等外地购房为例,由开通前的10%提高到开通后的20%,在客观上形成了产业、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外流出的趋势。”

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也曾在《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梗阻点及对策》一文中指出,长沙不断吸引包括株洲、湘潭在内的周边地区的资源,三市之间的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

客观经济数据似乎也间接印证了这种隐忧。

公开数据显示,2000年,长沙GDP为656.41亿元,株洲、湘潭约为291亿元、224亿元,二者都接近长沙1/3的水平;到了2020年,长沙12142.52亿元、株洲3105.8亿元、湘潭2343.1亿元,长沙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二者之和的2倍。

就在上月,《湖南日报》刊发的一篇文章也直指,尽管长沙、株洲、湘潭近年来发展很快,势头良好,但此前三市协同发展程度依然不高,“重复建设、府际合作不当、竞争力未能形成合力、协同组织的协调能力不强、对资源和环境的综合治理协同不够等问题还依然存在。”

03

作为城市群建设的先行者——长株潭经济区构想的提出,比开发上海浦东的提议还早了8年,建设经验曾为建立北京经济圈提供参考和借鉴。

不仅如此,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三座城市彼此空间距离在半小时左右车程,郊区相互距离最远不到25公里,湘潭和株洲则不足10公里。

长株潭都市圈示意图 图片来源:泽平宏观

不过,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建设“长株潭经济区”,启动”中国第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至今的30余年里,长株潭一体化进程时而停滞、时而重启,饱受争议和质疑。

甚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长株潭一体化对于当地老百姓而言,仅仅停留在“0731”这个统一的电话区号上。

反观邻省,历经12年建设、全长560公里的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画圆”通车后不久,一条新的环线又密集开工;旨在辐射带动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人才集聚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正式启动建设……一系列大动作不断展开,无疑“刺痛”着长株潭都市圈的神经。

好消息是,最近一段时间,长株潭三地互动变得越来越频繁——

2月18日,首批18项政务服务实现长株潭通办;

2月20日,长株潭营商环境一体化攻坚行动正式启动,同日,长株潭一体化三十大标志工程推进会召开;

2月23日,长株潭三市科技创新合作座谈会举行;

3月29日,2021长株潭民营经济融合发展论坛在长沙召开;

4月1日,长沙发布2021年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计划,全市共铺排市政基础设施项目834个, 其中重点推进长株潭基础设施一体化……

省级层面的重视程度也在加码。

去年12月底,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五大重点问题中,“加大力度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排在首位——“建立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第一副组长、常务副省长和长沙市委书记任副组长的一体化发展高位推进机制”,为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定调”。

具体到未来走向,据当地媒体报道,在3月31日三市市委书记、市长面对面沟通中,“十同”一词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并回答了长株潭融什么、怎么融的问题——即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三市同城、市场同治、产业同兴、创业同为、开放同步、平台同体、生态同建、服务同享。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