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核酸检测成春节返乡“刚需”:概念股火速升温,体外诊断板块的风能吹多久?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1-27 09:23:25

每经记者 金喆  陈星  刘玲  方京玉    每经编辑 魏官红    

7642629281285578752.jpeg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作为病毒检测主要手段的核酸概念股及相关板块整体大涨,特别是近期国家卫健委宣布春节返乡需核酸检测证明后,体外诊断板块再度领跑大盘。

截至2021年1月26日,体外诊断板块已有7家市值超过500亿元的上市公司,板块2020年平均涨幅达到73.99%,而在1月25日之前的3个交易日里,大多数公司涨幅超过10%。

当核酸检测报告成为必不可少的“通行证”,涉及体外诊断业务的公司似乎迎来了“好生意”。

1月25日午后开盘不久,浩欧博(688656,SH)迅速翻红,盘中创新高95.55元/股,从1月13日上市算起,9个交易日涨幅已经超过160%。如此受资本看好,或与公司主营体外诊断业务有关。

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入研究发现,在春节返乡政策之下,只有体外诊断板块中二分之一的公司“受益”,包括8家拿到国家药监局颁发的核酸检测试剂盒注册证的设备公司,以及3家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的医疗服务公司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当新冠疫情散去后,伴随业绩高增长的高估值泡沫也可能被瞬间戳破。除了维持业绩增量,他们还需要面临更深层的产业思考:如何在高度依赖进口的核心材料上获得更多自主权,如何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上获得更多主动权。

 

2164831317283459072.png

核检报告成春节返乡“通行证”:已有医院实行预约制

2164831317283459072.png

1月20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关于印发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指出,加强返乡人员管理。返乡人员需持7天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返乡,返乡后实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聚集、不流动,每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要求从1月28日春运开始后实施,至3月8日春运结束后截止。

《方案》出台次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以测试者的身份咨询了多家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旗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迪安诊断旗下一家医学检验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咨询的人很多,“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多家机构表示,可以在打电话预约当天进行检测,且均能在24小时内获得核酸检测报告。针对是否有必要提前为春节返乡进行核酸检测预约,多家第三方检测机构表示,可以提前电话咨询,目前暂无提前预约的必要。

而据媒体报道,1月21日,东部地区的一些医院门口已排起长龙。1月22日和2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别前往广州、深圳两地部分医院进行实地探访。

虽然是周五(1月22日)下午,深圳坂田医院依然有几名排队做核酸检测的人。门诊大楼门口贴出了《关于咽拭子核酸采样的温馨提示》,现场医务人员告诉记者,“这几天采样的人还是挺多的,今天上午采了七八百管,下午的人目前还没那么多。”

3342093539831547904.jpeg

深圳坂田医院核酸检测采样点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玲 摄

记者了解到,由于返乡要求七日内核酸检测,目前前往医院做检测的人主要是附近餐饮、工地的打工族,工厂还未开始放假。

一位刚做完咽拭子核酸的王女士向记者表示,她在附近开了一家“湘赣木桶饭”,由于返乡政策的出台以及疫情变化,提前关掉了店铺,计划近两天回老家。“以前每年都是2月初才回家,现在出台这个政策,怕到时候回不去了,就先把店关了早点回老家。”

在附近工地工作的李师傅,也是核酸检测大军的一员,他告诉记者,最近工地不太忙,而且老板也担心,害怕疫情蔓延,所以这几天工地就开始放假了,往年都是到月底才放假。

8718598621948242944.jpeg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核酸检测采样点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玲 摄

1月2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以下简称龙华分院)了解到,龙华分院为了分流人员,医院的咽拭子核酸采样已实行网上预约制,需要在微信公众号上提前预约。深圳市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信息显示,当日上午10点,龙华分院上午的采样已约满,下午余200多个号。

8240039495683747840.jpeg

深圳市人民医院实行网上预约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玲 摄

2198605156696436736.jpeg

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玲 摄

位于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酸检测采集点,则采取提前挂号预约制。1月23日早上10点,记者到达该医院采集点时看到,20余位已预约核酸检测的到访者正依次到取样窗口进行取样,医院保安也在现场引导到访者有序排队,并保持一米间距。

一位计划于1月27日返回湖北老家的男士在完成取样后向记者表示,自己将按当地防疫要求携带有效核酸检测报告,并在达到后进行居家隔离。

8746786086672416768.jpeg

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酸检测采集点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方京玉 摄

另一名完成采样的男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己是要进行住院陪护,按照要求,需出示核酸阴性证明。“住院陪护做核酸检测不需要预约,医生直接开单挂号就行了,费用方面也只用出挂号费,但是返乡的话就属于个人原因,需要交75元检测费和10元挂号费,总共85元。”

“到时候还是要做核酸(检测),确定好回家的日程就提前两三天去做,因为医院出核酸报告是在48小时之内。我在学习强国APP上看到,春运期间要持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返乡,还要提前报备当地居委会。返乡后不强制隔离但是要居家观察14天,中间做两次核酸检查。”虽然返乡要求较多且程序复杂,但该男士对过年回家的期盼依然热烈:“老家在江苏,陪病人已经三个多月了,如果能达到回家的条件过年肯定是要返乡的。”


2164831317283459072.png

板块股价涨幅翻倍:

头部公司涨跌不一,也有公司“强蹭概念”

2164831317283459072.png

核酸检测成为春节返乡“刚需”,嗅觉灵敏的资本市场也火速响应。《方案》提出的第二天,即1月21日,凯普生物、迪安诊断、金域医学、华大基因、达安基因等集体上涨,体外诊断板块一片飘红。

Choice数据显示,1月21日~1月25日期间的3个交易日,体外诊断板块平均涨幅累计超过10%,而在整个2020年,体外诊断板块平均涨幅达到73.99%,领跑大盘。

104133478382872576.png

2020年体外诊断板块领跑大盘

图片来源:Choice截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体外诊断板块又细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三种主流业务。核酸检测作为新冠确诊的金标准,就属于分子诊断。

从业绩上来看,整个体外诊断板块均因新冠疫情实现较大增长,已有超过25家上市公司发布2020年业绩预增提示。而研发、申报效率最高,并在2020年1月底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试剂盒生产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幅最大。后期陆续获得核酸检测试剂盒、抗体试剂盒、抗原试剂盒的上市公司,业绩上也有不同程度增长。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截至1月25日,全国共有近20家企业获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其中8家是上市公司。而在去年1月第一批获准上市的4家公司,都在疫情中实现较大业绩增长。

“不可同日而语”,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圣湘生物(688289,SH)营销管理委员会执行总经理万东池发出感慨。去年1月28日,圣湘生物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通道,快速得到审批并取得注册证书,是国内“抢拔头筹”获批上市的企业之一。

而在上市以前,圣湘生物的试剂产品中,病毒性肝炎系列产品占比最大。尽管过去三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保持持续增长,但规模上仍不大,2019年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65亿元和3765.06万元。

疫情给圣湘生物带来的变化有多大?

“在今年1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截至目前,全国8437个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相当于2020年3月底2081个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核酸检测的4倍。”万东池表示,目前公司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营销网络,而且产品已服务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形成了较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特别是“圣湘方案”在很多国家成为当地抗疫核酸检测主导方案。春节回乡需要核酸检测的消息出来后,很多熟人和客户主动找过来,希望圣湘生物方面加大发货量和发货频次。

同样获得国内核酸检测试剂上市许可的迈克生物方面也对记者表示,因春运返乡检测高峰,试剂预定量较往常有3至4倍的增长。

7034367958440101888.png

其实,财务报表则更能直观地呈现圣湘生物过去一年的业务火爆情况——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21亿元,同比增长逾11倍;归母净利润为12.32亿元,同比增长近147倍。招股说明书显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预计占圣湘生物上半年预测销售收入的比重为85.04%。

与圣湘生物同批拿证的华大基因(300676,SZ)也丝毫不逊色,2015年~2019年,华大基因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2亿元、3.33亿元、3.98亿元、3.87亿元、2.76亿元,而公司2020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16.54亿元,与前5年的归母净利润总和不相上下。

2370002736929897472.png

刚好“赶上春节返乡政策挂牌上市的之江生物(688317,SH)也实现了业绩跨越式增长。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8.18亿元,2019年上半年为1.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28亿元,2019年上半年为3147万元。而2020年上半年及前三季度,之江生物核酸检测试剂盒收入分别达到6.02亿元及8.7亿元(其中新冠检测试剂盒销售收入分别为4.77亿元及7.56亿元),分子诊断仪器收入达到1.4亿元及2.72亿元,以核酸提取试剂为主的主营业务-其他收入分别达到6849.53万元及2.64亿元。

5256160195556558848.png

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比发现,资本市场对个股给出了不同的反应:部分板块内业绩增长特别明显的公司,2020年股价涨幅却不突出;另外,还有些个股“强蹭概念”,尽管没有涉足新冠检测业务,依然获得不小的涨势。

截至1月26日,体外诊断板块近一年的涨幅排名中,万泰生物以同比增长近34倍、总市值1323亿元位居第一,康泰医学涨幅也超过10倍。

万泰生物本身有疫苗和体外诊断概念,与新冠有关的业务是基于发光平台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双抗原夹心法)取得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2020年,公司总体销售情况良好,但疫情对公司2020年利润的影响尚不确定,有待经审计后的2020年年报最终确认。

近期,万泰生物(603392,SH)涨幅较大,与其宣布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获批临床有关。但从业务实际贡献度来看,新冠试剂盒和新冠疫苗均未对万泰生物带来实质性的较大经营贡献。

6784085423765746688.png

康泰医学(300869,SZ)则属于疫情下上市的“妖股“,上市当日盘中涨幅超10倍,而其与体外诊断的关联度不大。

6894551831797657600.jpe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年度涨幅排名第三的东方生物(688298,SH),在具备国内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上市资质的8家上市公司中涨幅最多。公司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0年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5.56亿元,同比增加14.74亿元,同比增长1795.10%。

719875791316610048.png

 

2164831317283459072.png

“疫情把体外诊断行业催熟了5年

进口替代速度加快,核心原材料仍有依赖

2164831317283459072.png

如今,“核酸检测”、“体外诊断”这些名词变得可谓是全民皆知,万东池的直观感受是,“疫情把体外诊断行业催熟了5年”。

他的说法得到了多名行业人士的认同——40多年前,国内体外诊断市场几乎没有国产厂家,检验技术发展落后,进口厂家长期占据体外诊断市场主流市场。20世纪80年代,国内涌现了一批体外诊断产品厂家,拉开了体外诊断国产化的序幕。在发展初期,国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与国外差距很大,主要以学习和模仿国外产品为主。

中国体外诊断行业从无到有、再到逐步国产替代只花了30年,增长速度远超全球水平。整体而言,PCR行业在不考虑新冠因素的情况下,有望维持20%~30%的行业增速,但新冠疫情的暴发瞬间点燃了这个行业。

2004年7月,科华生物(002022,SZ)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诊断试剂企业。免疫诊断是当时国内的主流技术,核酸检测还没有普及。科华生物在招股书中认可了核酸检测主要大类多聚酶联反应(PCR)试剂的优点,但同时提到,世界公认的罗氏PCR试剂及其他西方核酸试剂价格十分昂贵,每人份约80美金,很难在中国推广使用。

5810997346846813184.png

科华生物强调,由于诊断试剂存在和仪器捆绑的发展趋势,对仪器的市场需求极其巨大。国内诊断仪器市场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它的推广。在科华生物背后,很多公司也被称作体外诊断产品公司,但多半靠代理或者模仿、抄袭海外产品。

2003年,科华生物第一次将核酸诊断试剂收入列入报表,43.3万元的营收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0.2%。未曾想,10多年后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把这个关注度不高的行业推向风口。

这个行业在过去一年究竟有多火爆?深耕行业数十年的上市公司董事长也表示难以预料。

2020年5月21日,硕世生物董事长房永生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在一季度业绩猛增的基础上,公司计划2020年完成4.2亿元的销售额、1.5亿元的净利润。《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硕世生物尚未披露2020年业绩预告,但仅2020年前三季度的财务数据就已超预定业绩目标数倍。

4797394668338161664.png

当行业在需求井喷下迎来风口,体外诊断行业在原料及高端仪器依赖进口、核心技术进口替代、研发投入有限等方面的短板,也需要正视。

比如,在原料采购上,之江生物较为依赖进口。之江生物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Taq酶-I、引物探针、Autrax模块、Mic qPCR仪模块等试剂及设备主要原材料为进口采购,进口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7.79%、54.13%、66.44%和54.07%。

之江生物表示,公司主要采购内容中,除EX系列模块向境内采购,试剂产品及仪器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均是向境外采购。记者注意到,在之江生物的境外采购清单中,除了预混液非关键原材料,其余采购产品均是关键原材料、均涉及公司核心产品。

此外,之江生物还曾披露公司向TriLink Bio Technologies进口专利原材料dNTP(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正是公司生产核酸检测试剂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之一,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应用该材料生产的试剂产品销售收入占之江生物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7.86%、61.54%、56.35%和60.71%。之江生物表示,若未来双方合作受到影响或知识产权授权到期后无法续期,将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迈克生物方面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新冠检测需求量爆发为体外诊断行业,包括分子、化学发光和POCT等相关企业带来了一定市场机会,也暴露了产品供应上的短板,包括核心原材料、零配件依赖进口,供应保障面临较大风险。此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712091089378206720.png

而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此前公开表示,此次抗疫充分展示了中国基因科技行业“卡脖子的问题并不存在,从核酸检测的原材料、检测试剂,到自动化的检测平台,圣湘生物基本上都是国产供应链解决的,而且中国产品在全球抗疫中也发挥着中坚力量。

一位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体外诊断产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由上游的IVD原料决定的。其中,诊断酶、引物、抗原等核心反应体系原料是体外诊断行业最重要的上游战略节点,其质量是决定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虽然我国体外诊断行业有加强进口替代的趋势,进口替代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但由于我国在主要生物化学原料方面的制备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所以体外诊断核心原料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依赖进口的局面”。

该人士还表示,除了技术壁垒,体外诊断试剂也分很多细分领域、不同公司对原材料的重视程度不一样,造成了部分企业较为依赖进口。而具体到核酸试剂的生产,由于疫情的特殊性,企业如果要更换原材料,从研发、量产到申请获批都需要时间,为了抢速度,大部分企业沿用原来的进口材料。

“这个跟咱们国家的体外诊断行业起步比较晚有关系,国外很多企业已经做得比较久了,所以在原料和技术先进性上比我们有优势,但这几年随着进口替代速度的加快,有一部分核心原材料,实际上国内已经做得不比国外差了,我们的差距主要是在全自动的精密仪器方面。体外诊断跟很多行业一样,是一个逐渐追赶的过程。”他补充道。


2164831317283459072.png

行业火热、人才匮乏:

新冠疫情既是机遇,又是难题

2164831317283459072.png

既然行业发展进程在疫情催化下提前了5年,中国企业又是否做好了准备?

万东池认为,在医疗器械领域,国内企业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领域的创新是比较容易突破的,至少没有药品那么困难。”万东池说道,十年后体外诊断行业的分化会很明显,掌握了核心技术、能持续创新的企业会逐渐成为龙头,而一些营销型、渠道型的公司,发展可能就会受到较大影响。

对于体外诊断企业而言,这既是机遇,又是难题。机遇是新冠疫情为体外诊断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增量,还进行了一次难得的市场培育。而难题是,这个行业原本存在的水平差异、人才短缺、管控不严等问题在疫情的催化下愈加显现。

3744921226820366336.jpe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体外诊断行业现在可能已经提前进入2025年了,但很多人的思维和能力还停留在2020年。而且随着市场越热,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加上这个领域的人才数量本来就不太多,人才争夺战也就不可避免。”万东池表示。

前述行业人士也表示,在体外诊断行业,相互获取人才的现象本就存在,疫情的确让这个现象放大了。但在他看来,挖人仍然是行业良性竞争的表现,因为这促使了行业去吸纳更多的外部人才,或者引起外部对体外诊断行业的重视。

作为长期关注医疗器械行业的券商分析师,王彦明(化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医学检验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具备丰富经验的检验人才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但行业内人才匮乏现象严重,一方面是因为该行业没有标准的职称评级体系,另一方面是日益增多的检验业务量使得企业工作强度普遍偏大。

王彦明分析称,目前我国的医学检验行业还存在水平参差不齐、政策监管体系不明等问题,造成产品取样难以标准化、待检验样本质量管控不严格、取样检测流程不统一等现象较为普遍。他表示,前段时间发生的河北一检测机构谎报核酸检测结果就是问题的表现之一。

6410336411491006464.jpeg

涉嫌谎报核酸检测结果的深圳核子基因公司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玲 摄

还值得思考的是,疫情趋于稳定后,其给体外诊断行业带来的这波红利是否可持续?在采访中,多位从业者对该问题持乐观态度。

前述行业人士表示,疫情趋于稳定后,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增速肯定会放缓,不会出现百分之几百甚至是百分之上千的增幅,“但核酸检测作为疫情防控关键手段,对整个行业进行了深远的终端教育,特别是核酸检测深入人心,消费者意识到核酸检测的作用和意义之后,会保持常规需求的正向增长。第二,在疫情期间,企业建了很多实验室,也铺设了很多仪器,这部分终端需求建立起来了,以后的检测量会起来”。

迈克生物方面则表示,新冠检测产品在增厚公司业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协同其他产品平台的市场推广。随着春节核酸检测高峰过去,公司在新冠检测方面的重点是针对发热门诊患者、住院病人及陪护进行常规检测,另外,基于新冠流行病学研究,针对变异病毒推动试剂盒研发和上市。

万东池分析认为,疫情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短板将得到补充。此外,很多企业在这次疫情中铺设了新的渠道和业务,在新冠肺炎相关产品增厚业绩的同时,这些产业和业务有望支撑起疫情后的业绩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圣湘生物全年仪器累计发货6122台,是过往三年发货量总和的6.5倍。“随着越来越多医疗卫生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加上公司仪器不仅适用于新冠核酸检测,还可以适用于其他核酸检测项目,未来将进一步带动公司试剂的增量销售。”万东池补充道。

浙商证券的体外诊断行业研报显示,在新冠疫情前期摄取丰厚利润或借助资本市场对分子诊断赛道高估值溢价积极融资的企业,可加大研发、营销、产能投入,挖深护城河;或通过并购拓宽技术平台、产品线甚至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使得公司整体实力在短期内完成跃升。尤其是对于那些目前规模较小,处于起步阶段但优质高效的企业而言,抓住疫情期间的战略机遇窗口期将显著加速前期资本积累的缓慢过程,有望使其快速度过创业期甚至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尽管短期巨额利润注定无法长期持续。但疫情对于 IVD 企业乃至所有抗疫相关企业的意义绝非仅仅是“抢红包”或“中彩票”,而是为优质的中国制造器械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走上国际舞台,被全球客户发现并认可的历史性机遇。

7878043429387338752.png

记者手记|体外诊断行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前,核酸检测、试剂盒、体外诊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个陌生的名词。对于体外检测行业的从业者而言,他们似乎也习惯了自己处于一个关注者寥寥、还需要漫长时间进行培育的赛道。

突如其来的疫情将体外诊断行业放在了聚光灯下。几十成百倍的业绩增长、前所未有的资本追捧,让从业者感叹“疫情让IVD行业重新燃起了希望”,“疫情把行业往前推动了五年不止”。

资本追逐的潮头更迭不息,如何在资本的裹挟下保持初心,认准形势,才是体外诊断行业穿越周期,行稳致远的关键。在稿件的前期准备过程中,记者发现,我国体外诊断行业虽然已经开启了从代理向自研的转化,进口替代加速的进程,但精密仪器研发制造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人才数量无法满足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需要等限制因素依然制约着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真正立于潮头。

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言,只有加速进口替代甚至超越,发力自主创新,从源头掌握核心科技,才是我国体外诊断行业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

在资本狂欢、股价大涨之余,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性。一方面,随着疫情结束,相关公司需要做好业绩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准备,另一方面,第三方检测市场获大量资本涌入,随着检测需求下降,是否将出现产能过剩,行业一地鸡毛,或是出现大鱼吃小鱼、行业并购密集发生的情况,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长期关注的话题。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每日经济新闻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记者:金喆 陈星 刘玲 方京玉

编辑:魏官红

视频:朱星运

视觉:帅灵茜

排版:魏官红 马原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