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东部地区示范领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积极跟进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1-14 21:15:59

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编辑 段炼    

2019年10月,国务院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下称《条例》),成为全球首部国家层面优化营商环境的专门行政法规。为促进《条例》更好落地见效,受国务院委托,在国务院办公厅政府职能转变办公室的指导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条例》实施一年来的情况进行了评估。

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有关情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表示,《条例》落实工作呈现出东部地区示范领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积极跟进等特点。

不同地区间落实进展不平衡

据介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选取了《条例》中有硬性改革要求的34个条目,通过企业座谈、政府座谈、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线上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评估组实地调研了全国9个省市的18个典型城市,并与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

《条例》落实工作呈现出三个基本特点。张军扩介绍说,一是总体进展良好。34条有硬性约束的具体条目,达到“基本落实”及以上水平的占90.7%。二是呈现梯度推进格局。东部地区示范领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积极跟进。三是企业满意度整体较高。调查问卷列出的21个《条例》条目中,有20个条目的平均得分在4分以上(满分5分)。

值得注意的是,张军扩指出,这次调研评估确实发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区域之间不是很平衡。当然,因为不是把全国30多个省都调查了,只调查了9个省。说东部地区,数据只来源几个省,说东北地区,去东北地区只调研了1个省,每个省都有2个城市。

张军扩强调,总体来讲,东部尤其是东部的大城市,是最先进的,得分最高。相对来讲,中西部地区和过去比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横向比还是有差距。

“这个差距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张军扩表示,客观的就是,营商环境的好坏其实是和基础条件有关的。企业感受到有的地方过去本来就做得很好。像东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执法方面过去就比较好,有基础,比如执法能力、服务水平、财力等。

“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感受就是服务,比如减税降费到不到位,支持到不到位,和地方财力有很大关系,清理账款拖欠,也和地方财力有很大的关系。”他说。

对于主观因素,张军扩表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当中也有一些感受,一些地方对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的理解不够透彻,有时候只关注那些有明确要求做的任务,对一些更加重要的、实质性的工作关注度不够,推动力度也欠缺。

对相对滞后地方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

对于解决落实进展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张军扩认为,下一步,还是得从两个方面努力。首先,这些地方要进一步增强对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尤其是要建立领导协调推进机制,认真学习领会条例要求、实质,按照这些要求去做。同时,客观上一些相对滞后的地方,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补齐短板。

“优化营商环境是我们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抓手。高质量发展首先要靠创新、靠民间投资、靠社会力量,那就得优化营商环境。只要你认识到这一点,高度重视它,我想总还是有办法的。”张军扩说。

此外,调研中还发现了一些地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我们这次评估,专门做了一个很长的‘经验清单’,有关部门正在梳理,准备在全国推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马骏说。

有些地方实行的惠企政策直达企业的举措令马骏印象深刻。他表示,今年抗击疫情,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很多惠企政策,这些政策主要是针对小微企业。小微企业量大面广,如果按照过去的办法,一个一个地去申请,一个一个地去审批,会发现时间很长、成本很高,根本就来不及。

为解决上述情况,马骏表示,有些地区就利用智能技术、大数据、电子政务平台这些工具,通过数据自动筛选、智能审批、资金自动到账这样一些智能办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惠企政策直达。

马骏还举例说,很多地方在推“一件事一次办”。一些企业到政府办事的时候,办一件事可能要很多手续,要去很多不同的部门。比如开办企业,需要登记注册,要刻章,要办税,要开户,还要办社保等,这些事项对企业来说就是一件事,政府有了共享的数据,有了政务平台,就可以打破部门壁垒,就可以一次办齐。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2019年10月,国务院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下称《条例》),成为全球首部国家层面优化营商环境的专门行政法规。为促进《条例》更好落地见效,受国务院委托,在国务院办公厅政府职能转变办公室的指导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条例》实施一年来的情况进行了评估。 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有关情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表示,《条例》落实工作呈现出东部地区示范领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积极跟进等特点。 不同地区间落实进展不平衡 据介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选取了《条例》中有硬性改革要求的34个条目,通过企业座谈、政府座谈、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线上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评估组实地调研了全国9个省市的18个典型城市,并与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 《条例》落实工作呈现出三个基本特点。张军扩介绍说,一是总体进展良好。34条有硬性约束的具体条目,达到“基本落实”及以上水平的占90.7%。二是呈现梯度推进格局。东部地区示范领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积极跟进。三是企业满意度整体较高。调查问卷列出的21个《条例》条目中,有20个条目的平均得分在4分以上(满分5分)。 值得注意的是,张军扩指出,这次调研评估确实发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区域之间不是很平衡。当然,因为不是把全国30多个省都调查了,只调查了9个省。说东部地区,数据只来源几个省,说东北地区,去东北地区只调研了1个省,每个省都有2个城市。 张军扩强调,总体来讲,东部尤其是东部的大城市,是最先进的,得分最高。相对来讲,中西部地区和过去比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横向比还是有差距。 “这个差距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张军扩表示,客观的就是,营商环境的好坏其实是和基础条件有关的。企业感受到有的地方过去本来就做得很好。像东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执法方面过去就比较好,有基础,比如执法能力、服务水平、财力等。 “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感受就是服务,比如减税降费到不到位,支持到不到位,和地方财力有很大关系,清理账款拖欠,也和地方财力有很大的关系。”他说。 对于主观因素,张军扩表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当中也有一些感受,一些地方对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的理解不够透彻,有时候只关注那些有明确要求做的任务,对一些更加重要的、实质性的工作关注度不够,推动力度也欠缺。 对相对滞后地方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 对于解决落实进展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张军扩认为,下一步,还是得从两个方面努力。首先,这些地方要进一步增强对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尤其是要建立领导协调推进机制,认真学习领会条例要求、实质,按照这些要求去做。同时,客观上一些相对滞后的地方,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补齐短板。 “优化营商环境是我们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抓手。高质量发展首先要靠创新、靠民间投资、靠社会力量,那就得优化营商环境。只要你认识到这一点,高度重视它,我想总还是有办法的。”张军扩说。 此外,调研中还发现了一些地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我们这次评估,专门做了一个很长的‘经验清单’,有关部门正在梳理,准备在全国推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马骏说。 有些地方实行的惠企政策直达企业的举措令马骏印象深刻。他表示,今年抗击疫情,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很多惠企政策,这些政策主要是针对小微企业。小微企业量大面广,如果按照过去的办法,一个一个地去申请,一个一个地去审批,会发现时间很长、成本很高,根本就来不及。 为解决上述情况,马骏表示,有些地区就利用智能技术、大数据、电子政务平台这些工具,通过数据自动筛选、智能审批、资金自动到账这样一些智能办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惠企政策直达。 马骏还举例说,很多地方在推“一件事一次办”。一些企业到政府办事的时候,办一件事可能要很多手续,要去很多不同的部门。比如开办企业,需要登记注册,要刻章,要办税,要开户,还要办社保等,这些事项对企业来说就是一件事,政府有了共享的数据,有了政务平台,就可以打破部门壁垒,就可以一次办齐。
营商环境 国务院 评估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