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成渝双城经济圈要加快做好这几件事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2-30 23:08:13

□ 每经特约评论员 陈宪(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嘉华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这段讲话的重点,一是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二是提出了“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这一重要命题。

2019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一年多后,2020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至此,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与京津冀、粤港澳和长三角并列的城市群国家战略,为“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渝双城经济圈规划面积18.5万平方公里。“成”的部分为1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万。“渝”即重庆市全域,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人口3000万。区域一体化发展无疑呈现多层次格局,成渝双城经济圈也是如此。成渝双城在相向发展的过程中,各自表现为多圈层空间结构的互动发展。这不仅是自然地理和行政地理的客观反映,而且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治理、交通网络和全产业链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正确理解成渝双城的空间层次,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能够有效促进这一地区更好更快地实现其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使命和价值。

根据增长极和区域集群理论,以及创业创新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特征,可以研究分析成渝的空间结构。“成”的部分可分为四个圈层:一是成都等15个城市(绵阳、雅安和达州三市不是全境)即“成”的全域;二是成都、德阳、眉山和资阳4市即成都城市群;三是成都市市域即成都“一心三轴多中心”都市圈;四是成都市中心城区即11个行政区加高新区和天府新区。

“渝”即重庆市为三个圈层:一是重庆市全域,即一区两群(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二是主城都市区,原主城9区,渝西地区12区,分别为核心区和新区;三是主城核心区即原主城9区。

在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呈现两种发展模式:中心城市模式和都市圈模式。重庆和成都均为地处西南的国家中心城市,且规模均达到超大城市级别。如果说长三角、珠三角已经开启都市圈发展模式,那么,成渝还是中心城市发展模式。这两种模式的不同在于,一个仍处于集聚阶段,另一个则从集聚走向了溢出和辐射,乃至城市间分工的均衡发展。上海和苏州,深圳和东莞,就基本呈现这种发展态势。在重庆和成都,人们不难发现,它们最“亮”之所在,还是“主城核心区”或“中心城区”,不仅消费最“亮”,产业也最“亮”。这是它们仍然处在集聚发展阶段的证据。不过,假以时日,成渝地区也将从集聚式发展走向溢出和均衡发展。

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级地方政府提出了多项战略举措和政策措施。笔者以为,当前比较重要的有这几件事,需要加快行动。

首先,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这个要求对正在推进一体化的地区都是适用的,包括成渝双城经济圈。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根本性进展以后,推进区域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是行政壁垒。唯有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才能提高政策协同,进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自由流动,促进区域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加快城市功能建设,尤其是在成渝的“主城核心区”或“中心城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政府的经济职能与行为大致集中在三个方面:项目建设、制度建设和功能建设。在时间轴上,这三个方面有先后和重点之分。

在项目建设、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城市政府,主要指超大、特大和大城市政府高度关注功能建设,即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和软实力建设。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数字化和数字经济,也是城市功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建设是在城市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升级、专业化分工和创新驱动的前提下提出来的。现代服务业或者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城市的服务功能。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产生了巨大的生产性服务需求,生产性服务供给又有着显著的集聚特征。创新驱动则要求人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精神起主导作用,进而对教育、文化、治理、传播和智库等城市软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因素的叠加,大城市尤其是超大特大城市在功能建设上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划、政策和实施举措。在成渝的发展和未来规划中,也可以看到功能建设受到的重视,以及加快建设的实际行动。

再次,营造创新和产业生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和产品配套能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各个创新主体、创新环节和创新因素之间组成的,相互联系和依赖的生态链,包括产业链、配套链、供应链、服务链等,是产业创新的重要特征和内容。不同要素和行业间创新生态链的组合,形成了区域创新生态圈。它对于创新创业的成功率(试错为对的概率)和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成渝双城经济圈近年来经济发展的进步,与创新和产业生态的发育与形成密切相关。成渝未来现代产业体系的完善与建成,也与此息息相关。

最后,制定和优化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区域政策,在一体化中逐步实现相对均衡的发展。

毋庸讳言,在成渝的内部结构中,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是相对严峻的。在推进相对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同时,通过区域政策的有效协同,并通过延伸产业链、提高配套能力等措施,加大支持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是摆在成渝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们期待,在“十四五”期间,这一态势能够向积极的方面转变,并在第二个百年到来之前,初步实现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均衡发展。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