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每经专访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补齐服务贸易短板,要聚焦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2-29 00:15:06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星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的严重冲击、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任务,我国经济经受住了考验,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外贸方面,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超过29万亿元,同比增长1.8%,11月单月出口金额和进出口总额两项数据均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新高。

“十四五”大幕即将拉开,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外贸将迈上怎样的新台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之间如何进行高效联动?“十四五”时期如何进一步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对此,《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

受访者供图

2020年外贸或增长2%

NBD:11月份我国出口增速创年内新高,您如何预判四季度及全年外贸走势?

霍建国:今年在疫情影响下,外贸出口有一个波动的过程,一季度出口呈现两位数下滑,二季度开始复苏,三、四季度出现较大幅度反弹。所以从全年来看,根据目前企业配货能力和出口订单状况,12月份大概率延续11月份的增长趋势。

按照当前进出口增长情况来看,今年全年保持正增长应该没有悬念,根据我们的预测,全年外贸规模有望保持2%左右的同比增幅。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前三季度,出口增长较明显的产品有防疫物资、“宅经济”商品等。其中,医疗仪器及器械同比增长48.2%,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同比增长37.5%,中药材及中式成药6.2%。

由于疫情,人们出行受到限制,“宅经济”商品市场需求大。加之欧洲、北美地区主要制造国产能出现缺位,国内相关产品的“出口替代”作用显现。

但我认为这类商品外部需求的可持续性并不大,随着海外疫情的好转,相关国家复工复产之后,对市场消费品的供给就会跟上。

中国仍然需要培育自己的出口增长竞争力,尤其要聚焦在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

NBD: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前11个月,我国外贸仍然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国外贸可能会呈现哪些特点?

霍建国: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世界经济面临的矛盾还比较多,欧美经济在明年上半年恢复的可能性不会特别大,因为今年是严重的负增长。它们明年可能会由负转正,但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因此,明年我国外贸进出口仍然会面临一些外部挑战。

但我国在外贸领域还是会有不少机遇。首先是产业门类齐全、市场空间广阔、人力资源丰富等多重优势是我国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和竞争的坚实基础。

其次,“十四五”时期,通过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

三是通过坚持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将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

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NB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如何理解外贸的综合竞争力。

霍建国:从贸易强国发展的角度讲,我们有几个弱项。一个是服务贸易发展滞后,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现有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有可挖掘和提升的空间。也就是说,我们国家产品的供给能力还不够强,还停留在价值链的中下游。

我们要考虑,如何在某些领域大幅提升产品的价值,或者继续提升产品的配套能力和质量,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

外贸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制成品的提质增效问题,这将有助于提升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和出口议价能力。例如纺织、家具等传统出口产品,虽然中国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但这些产品的外部需求相对饱和,所以传统产品巩固市场份额的方式是降低价格。然而,这方面的空间已经非常狭窄了,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必须及时转变思路。

另一个方面就是补齐服务贸易出口短板,这也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外贸最具提升空间的领域。“十四五”时期,服务贸易占我国贸易规模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髙技术产业的出口能力将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传统出口商品的市场份额将有所收缩,但整体出口效益会明显改观。

NBD:疫情对外贸造成冲击的同时,也衍生出许多新业态、新模式。聚焦“十四五”,您认为服务贸易可能会有哪些新业态?服务贸易的增长潜力体现在什么地方?

霍建国:从目前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的逆差仍然比较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旅游业。今年因为疫情,这方面的逆差有了很大改观,但从常态化角度来看,旅游在服务贸易逆差中的比例接近70%。而旅游人群当中,有境外购物需求的人占很大一部分。因此,如果能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或者数字贸易,也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我们并不是要抑制海外消费,而是通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形成一个国际市场的循环机制——当国内消费者能够便捷购买到海外产品,并且实现了零关税,同时具有完善、低成本的运输链条,那么这部分群体可能就没有必要通过出国旅游实现境外消费的目的。

从客观现象来看,后疫情时代,数字驱动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更为明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跨越了服务生产与消费不可分离的障碍,为服务业全球拓展和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也使得教育、健康、医疗、文化等传统不可贸易的服务逐渐变得可贸易。

“双循环”是相互促进过程

NBD:“十四五”时期如何平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让外贸促进双循环发展?

霍建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改革开放是不矛盾的,同时会强调继续推进高水平开放。所以在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候要注意,它和改革开放不应该互相排斥,而是相互促进,因为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

中国虽然有很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作为支撑,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独立封闭地运行。我们的现实情况是,仍然有大量的原材料依赖进口,比如石油、天然气、大豆,以及很多资源性产品,比如铁矿石等。与此同时,很多企业也是通过出口维持内循环,因为出口能够支撑国内生产,带动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

因此,我认为,“双循环”是一个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的过程,我们既不能脱离国内大循环谈开放,也不会封闭起来单纯依托国内大循环。

NBD:我国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部分制造业产品对进口依赖度较高,未来要如何解决“卡脖子”问题?

霍建国:从外贸领域来看,在进出口结构当中,我们有相当一部分产品依托进口元器件进行组装。这部分产业具有挑战性的地方在于,如果外部供给中断,产品出口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注意技术驱动或者技术攻关,要逐步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如何解决?

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在2021年的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

NBD:“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外贸、投资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时期,聚焦高质量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霍建国:根据国际投资理论,我国已进入对外投资快速增长期。

首先,我认为要重视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格局。鼓励我国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有序向境外转移,逐步形成中国制造业主导的海外生产网络基地,延长中国主导的产业链。为企业产业链转移形式的对外投资项目提供相应的便利化支持,为企业资产整合提供法律支撑。同时应加快推动银行、保险、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业价值链向境外延伸,逐步形成全球配套服务体系。

其次,继续加强境外经济合作区建设。提升我国现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园区的发展水平,在“一带一路”沿线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境外经济合作示范区。加大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赋予边境省区更为积极灵活的便利化措施,发挥好边境合作区在带动边区经济贸易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的严重冲击、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任务,我国经济经受住了考验,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外贸方面,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超过29万亿元,同比增长1.8%,11月单月出口金额和进出口总额两项数据均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新高。 “十四五”大幕即将拉开,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外贸将迈上怎样的新台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之间如何进行高效联动?“十四五”时期如何进一步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对此,《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 受访者供图 2020年外贸或增长2% NBD:11月份我国出口增速创年内新高,您如何预判四季度及全年外贸走势? 霍建国:今年在疫情影响下,外贸出口有一个波动的过程,一季度出口呈现两位数下滑,二季度开始复苏,三、四季度出现较大幅度反弹。所以从全年来看,根据目前企业配货能力和出口订单状况,12月份大概率延续11月份的增长趋势。 按照当前进出口增长情况来看,今年全年保持正增长应该没有悬念,根据我们的预测,全年外贸规模有望保持2%左右的同比增幅。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前三季度,出口增长较明显的产品有防疫物资、“宅经济”商品等。其中,医疗仪器及器械同比增长48.2%,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同比增长37.5%,中药材及中式成药6.2%。 由于疫情,人们出行受到限制,“宅经济”商品市场需求大。加之欧洲、北美地区主要制造国产能出现缺位,国内相关产品的“出口替代”作用显现。 但我认为这类商品外部需求的可持续性并不大,随着海外疫情的好转,相关国家复工复产之后,对市场消费品的供给就会跟上。 中国仍然需要培育自己的出口增长竞争力,尤其要聚焦在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 NBD: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前11个月,我国外贸仍然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国外贸可能会呈现哪些特点? 霍建国: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世界经济面临的矛盾还比较多,欧美经济在明年上半年恢复的可能性不会特别大,因为今年是严重的负增长。它们明年可能会由负转正,但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因此,明年我国外贸进出口仍然会面临一些外部挑战。 但我国在外贸领域还是会有不少机遇。首先是产业门类齐全、市场空间广阔、人力资源丰富等多重优势是我国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和竞争的坚实基础。 其次,“十四五”时期,通过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 三是通过坚持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将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 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NB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如何理解外贸的综合竞争力。 霍建国:从贸易强国发展的角度讲,我们有几个弱项。一个是服务贸易发展滞后,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现有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有可挖掘和提升的空间。也就是说,我们国家产品的供给能力还不够强,还停留在价值链的中下游。 我们要考虑,如何在某些领域大幅提升产品的价值,或者继续提升产品的配套能力和质量,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 外贸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制成品的提质增效问题,这将有助于提升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和出口议价能力。例如纺织、家具等传统出口产品,虽然中国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但这些产品的外部需求相对饱和,所以传统产品巩固市场份额的方式是降低价格。然而,这方面的空间已经非常狭窄了,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必须及时转变思路。 另一个方面就是补齐服务贸易出口短板,这也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外贸最具提升空间的领域。“十四五”时期,服务贸易占我国贸易规模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髙技术产业的出口能力将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传统出口商品的市场份额将有所收缩,但整体出口效益会明显改观。 NBD:疫情对外贸造成冲击的同时,也衍生出许多新业态、新模式。聚焦“十四五”,您认为服务贸易可能会有哪些新业态?服务贸易的增长潜力体现在什么地方? 霍建国:从目前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的逆差仍然比较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旅游业。今年因为疫情,这方面的逆差有了很大改观,但从常态化角度来看,旅游在服务贸易逆差中的比例接近70%。而旅游人群当中,有境外购物需求的人占很大一部分。因此,如果能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或者数字贸易,也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我们并不是要抑制海外消费,而是通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形成一个国际市场的循环机制——当国内消费者能够便捷购买到海外产品,并且实现了零关税,同时具有完善、低成本的运输链条,那么这部分群体可能就没有必要通过出国旅游实现境外消费的目的。 从客观现象来看,后疫情时代,数字驱动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更为明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跨越了服务生产与消费不可分离的障碍,为服务业全球拓展和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也使得教育、健康、医疗、文化等传统不可贸易的服务逐渐变得可贸易。 “双循环”是相互促进过程 NBD:“十四五”时期如何平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让外贸促进双循环发展? 霍建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改革开放是不矛盾的,同时会强调继续推进高水平开放。所以在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候要注意,它和改革开放不应该互相排斥,而是相互促进,因为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 中国虽然有很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作为支撑,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独立封闭地运行。我们的现实情况是,仍然有大量的原材料依赖进口,比如石油、天然气、大豆,以及很多资源性产品,比如铁矿石等。与此同时,很多企业也是通过出口维持内循环,因为出口能够支撑国内生产,带动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 因此,我认为,“双循环”是一个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的过程,我们既不能脱离国内大循环谈开放,也不会封闭起来单纯依托国内大循环。 NBD:我国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部分制造业产品对进口依赖度较高,未来要如何解决“卡脖子”问题? 霍建国:从外贸领域来看,在进出口结构当中,我们有相当一部分产品依托进口元器件进行组装。这部分产业具有挑战性的地方在于,如果外部供给中断,产品出口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注意技术驱动或者技术攻关,要逐步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如何解决? 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在2021年的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 NBD:“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外贸、投资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时期,聚焦高质量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霍建国:根据国际投资理论,我国已进入对外投资快速增长期。 首先,我认为要重视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格局。鼓励我国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有序向境外转移,逐步形成中国制造业主导的海外生产网络基地,延长中国主导的产业链。为企业产业链转移形式的对外投资项目提供相应的便利化支持,为企业资产整合提供法律支撑。同时应加快推动银行、保险、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业价值链向境外延伸,逐步形成全球配套服务体系。 其次,继续加强境外经济合作区建设。提升我国现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园区的发展水平,在“一带一路”沿线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境外经济合作示范区。加大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赋予边境省区更为积极灵活的便利化措施,发挥好边境合作区在带动边区经济贸易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