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每经专访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2021年全球经济大概率复苏,增速预计达6%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2-27 11:05:12

每经记者 李娜    每经编辑 吴永久    

2021年中国经济会有多高的增长?明年中国出口还能像今年这样超预期吗?通胀会于何时到来?“十四五”规划下,经济发展会有哪些新变化?宏观政策将会恢复到正常化吗?明年是否还能超配权益类资产?……

时至年末岁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近距离聆听她对2021年全球经济以及中国的经济、出口、内需、通胀、十四五规划、人民币汇率、宏观政策、股票市场等最新的研判。

我们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2%”汪涛率先拿出了最新的研究结论。

 

全球经济衰退最坏的阶段应该已过去

最坏的阶段已过,2021年复苏是全球经济体的主旋律,这已成为共识。

“我们认为明年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会出现比较可观的反弹,美国增长可能会接近4%,欧元区在6%左右。整体来看,我们预计全球经济可能在今年下降3.5%,明年可能上涨6%左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明确表示。

在汪涛看来,这种经济复苏还存在着不确定性。经济的风险点或者说不确定性最大的肯定还是疫情和疫苗的情况。

北半球进入冬季以来,欧洲、美国等地出现了新一轮疫情。欧洲采取了一些控制措施,局势有所好转。不过从现在到明年春天之前,疫情仍然可能恶化,这种情况下正常的经济活动会受到一些影响、甚至可能中断。另外,对于大规模疫苗的接种,有些人是比较抗拒的,比如美国有很多人并不愿意接种疫苗。因此,明年疫情是否会反复具有一些不确定性。

站在当下,全球经济衰退最坏的阶段应该已过去。最坏的阶段是在疫情突然打击下,很多经济和生活突然中断。现在虽然疫情比春天的时候要更严重,但实际上从经济活动来看,其实比今年二季度要好。

“大概率上,明年全球经济还是会比今年好,复苏是确定的,只不过复苏的强度和平滑度可能还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汪涛总结道。 

出口明年名义增长或达到10%

突发的疫情打断经济活动的正常节奏,也缩小了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鉴于2020年的低基数,年末之际,不少机构也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会非常突出。

明年中国经济反弹持续,我们预计经济增速将达到8.2%,主要动力来自出口和国内消费。内需里,消费的补涨尤为突出。在经济活动和就业收入恢复正常的大背景下,消费信心也有望得到恢复,这种情况下,明年消费增长会比较快。另外,明年的出口会继续比较强,因为全球经济会出现反弹。”汪涛分析指出。

事实上,出口大幅增长是2020年中国经济的亮点之一。特别是除防疫物资外,居家办公用品,出行工具、家电等行业订单暴涨显然超出了市场预期。2021年全年中国出口创汇方面可能不会像今年11月这样火爆。

不过采访中,汪涛团队依然十分看好2021年中国出口行业的前景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我们预计明年中国出口增长可能实际增长8%左右,以美元计价的名义增速有可能达到10%。全球经济增长是主要拉动因素,它是在疫苗帮助之下经济活动的正常化的必然结果。”汪涛进一步指出。

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8%。其中,出口16.13万亿元,增长3.7%。1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3.09万亿元,增长7.8%。其中,出口1.8万亿元,增长14.9%,以美元计增幅超过20%。

汪涛认为,最近几个月出口虽然很好,但今年前11个月的出口增长并不算大,明年会超过这个增幅,但是不会超过今年11月份20%以上的增长幅度。中国率先走出了疫情,生产供应都恢复比较快,因此得以增加了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明年这个份额可能会略有下降,到下半年对防疫物资的需求也可能会下降。2021年,在全球经济从3.5%的下跌到6%的增长、全球工业生产从5%以上的下跌到6%以上的增长这样的大反转的背景下,全球需求会明显反弹,这一定会对中国经济、对中国出口是有拉动的。

不太担心通胀

11月中国CPI同比降0.5%,首次由正转负,并创下十一年来新低。数据显示,猪肉价格下跌,是带动食品价格指数下跌的主因。不过,市场并不担心经济处于通缩状态,反而认为从中长期看,经济更像是再通胀状态,进而对通胀的讨论更为火热。

对此,汪涛则是直言:“我们并不太担心通胀的问题。当然我们判断消费者价格会反弹,尤其是中国。中国现在的消费价格已经开始下降,未来几个月可能还会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猪肉价格回调带动食品价格下降。”

在汪涛看来,未来消费物价(CPI)肯定会反弹,到明年下半年可能反弹至2%以上,但是并没有通胀的担忧。总体来说,全球都面临相当大的产出缺口,核心制造业产品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即使在今年全球大放水的背景下,实际上总需求还是不足,预计很多国家只有到明年底才可能恢复到2019年的经济水平,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胀很难起来。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全球需求回暖,油价虽然出现了一些反弹,但也非常难大幅上涨

首先,全球经济体对石油需求的反弹力度可能不会很大,主要是航空出行的需求恢复可能滞后。供给端方面,一旦油价可能上涨到45美元/桶或者 50美元/桶以上,很多供给可能也会被释放出来,比如美国的页岩油等等,因此油价可能不会大幅上涨。

“虽然最近大宗商品价格有所上涨,但是下游的产品需求并不是特别旺盛,因此这个价格上涨就很难完全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所以不需要担心物价的上涨。而且欧美等很多国家的失业率还是非常高,也很难短期内恢复到正常水平。”

据了解,综合考虑今年基数较低、明年内需反弹,瑞银预计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速将从目前的0附近回升至2021年下半年的2%~3%。总体而言,预计2021年整体CPI平均增长1.7%,2022年小幅升至2.4%。另一方面,PPI增速有望在明年一季度末转正,全年可能平均增长1.5%~2%。

“十四五”规划下的三大重点

十四五规划的相关要点和2035年的远景发展目标,清晰地传递出未来政府将更加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优化,并将科技和创新作为核心战略支撑的意愿。

瑞银认为,“十四五”规划下有三大重点,它们分别是“双循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谈到双循环的理解,汪涛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深刻理解:

首先,坚定不移继续地扩大开放,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其次,在去全球化的压力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整个世界经济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未来看,中国国内经济体量巨大。未来要发展,就需要发掘内需和内循环的潜力,向国内要增长,向国内的经济要更高的效率。而不管是供给还是需求,都有很大的空间。比如,供给方面,有些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国内企业,可能不如以出口为主的企业更有效率、更有竞争性,可以通过一些改革来提高它们的效率,提供提高国内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改革来更持续地更有效地去扩大国内的需求,比如说社会保障体系和户籍制度改革。

最后,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需要保证我们产业链的供应链的安全和独立。而这里面必然要讲到创新和科技助力。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在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曾被多次提及,而此次提出的需求侧改革尚属首次。

“我觉得需求侧改革可能是为了跟以前的这种需求侧管理进行区分。因为一般来说需求侧管理或者扩大内需,大家就想到放水或者是紧缩,或者是减税,或者给消费券等等,它是从一个政策效果来看的。我觉得需求侧的改革并不是简单的刺激,可能还是要看怎么能够持续地扩大内需,释放一些有效需求,因为它面临的是一个长期怎么去使得老百姓有消费能力和有信心消费的问题。”汪涛进一步指出:“另外,我觉得配合供给侧改革,有些需求可以做一些改革,比如说大家有消费需求、但可能不是很方便,那么流通体制等方面是不是可以做一些改革。”

宏观政策正常化

疫情之下的2020年,一些刺激的宏观政策相继出台,以确保经济的正常运行。 

和市场主流的预测一样,瑞银认为,考虑到2021年经济增长有望大幅反弹,预计国内宏观政策的支持力度会有所减弱,更加注重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货币条件可能收紧,整体信贷增长可能放缓,而随着大部分减税降费政策到期,国内财政政策应会正常化。明年贷款增长可能放缓、政府债券发行量可能下降,受此影响,整体信贷增速(社融余额剔除股票融资)或会从今年底的13.8%左右放缓至明年底的10.8%左右。

“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发行都会减速,同时名义GDP增长又会迅速大幅反弹,因此明年可能会实现宏观杠杆率下降,也就是说明年就有望实现去杠杆,至少是稳杠杆,这是宏观政策一个最大的方向,对市场来说可能也是高度关注的。”汪涛强调指出。

近几个月来,央行保持政策利率不变,而市场利率持续上行、目前维持高位。随着经济增长进一步反弹,瑞银预计在年内及2021年央行可能不会再降准,亦不会下调回购利率或MLF利率。鉴于明年CPI增速可能较为乏力,预计央行也不会加息。不过,鉴于明年上半年增长可能强劲反弹、而央行流动性操作保持“中性”,短期市场利率和国债收益率可能进一步上行。明年下半年,随着增长势头放缓、通胀未见起色,市场利率可能有所走低,不过明年底的水平可能仍会略高于今年年底。

人民币或小幅升值

202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出先贬后升的趋势。疫情严重时期,人民币即期汇率一度跌破7.15。伴随经济稳步恢复,人民币汇率自5月底以来走出一波升值行情。12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362元。

谈到2021年人民币汇率走势,汪涛认为继今年比较明显升值的势头,明年人民币汇率可能前面比较强、后面稍微弱一点,全年都相对比较强势。

“受益于经常账户顺差扩大、境内外利差可观,以及境外证券投资流入增加,中国基本面上可以支撑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美元明年继续走弱,美元兑欧元、日元还会再贬值,大概有3~5个百分点。全球复苏之下,部分配置美国资产的资金会流向其他的一些风险资产,这样就带动美元走弱。”汪涛进一步分析指出。

据汪涛团队判断,相对于美元走弱,明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可能达6.4,但是在年中的某个时候可能会强过6.4,有可能到6.2。

之所以预计人民币汇率在2021年下半年升值趋势放缓,汪涛认为,这是因为明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可能会恢复得比较快,而中国经济恢复的势头相对放缓,美国市场利率开始上行,中国的市场利率可能开始下行或者表现得比较平稳,再加上其他新兴市场或者国家经济也开始恢复,有些国际流动资金就可能开始去配置其他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明年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犹存,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可能有所下降,美国经济反弹也可能导致境内外利差收窄,以及国内居民持续的多元化配置海外资产的需求,这些都可能会限制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

超配权益类风险资产

在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资产又该如何配置?

汪涛认为,经济复苏程度的不确定性会直接影响到资产配置,同时不同配置时点也会有所不同。总体来说,明年全球经济反弹、货币政策相对也还比较宽松,肯定还是会超配股票风险资产。另外,初期可能会相对多配置一些欧洲和新兴市场,它们存在补涨的可能性,毕竟它们今年表现很差。美国今年很强,但在更长期一点来看,瑞银仍然也还是比较看好美国权益资产,其增长的空间也许不太大,但空间还是有的。最后,也可以配置周期性行业

另据瑞银股票策略团队研究认为,2021~2022年的主题之一是中国家庭的在岸股票资产可能增加。该团队估算到2020年底时,内地家庭将持有70万亿美元资产(净资产45万亿美元)。到2022年底,在基金、保险和直接股权上的资产配置比例可能从17%升至21%,以美元计达到约16万亿美元。配置转变的速度可能受影子银行产品供给减少、大城市购房限制继续存在及上市股票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影响。再加上资本市场改革和市场日益机构化,投资者对质量和增长的偏好应会继续存在。



回首2020年的投资历程,你会想到什么?新《证券法》实施,创业板实施注册制,新三板精选层推出,爆款基金频繁出现!“赛道”、“顺周期”更是成为了2020投资热门词汇!从全年看,上证指数涨幅不大,但是以白酒消费、新能源、半导体等为代表行业却是牛股频出,结构性分化无疑是2020年最大的特征!

在即将迈进2021年之际,《每日经济新闻》将连续第13年重磅推出年度投资特刊,今年的主题是《韧劲2021》。

此次年度投资特刊汇聚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陶冬、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等多位首席经济学家把脉宏观经济走势,还有包括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兴业证券等多位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为你研判市场起伏。

此外,我们还专门走访了诸多分析师、行业专家与业界人士,以及公司经营管理人士,为你分析理财配置,挖掘产业投资机会……全方位展示韧劲2021下的投资机会。12月29日每日经济新闻推出年度投资特刊《韧劲2021》,敬请期待!

记者:李娜

编辑:吴永久

视频编辑:祝裕

视觉:刘青彦

排版:吴永久 牟璇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2021年中国经济会有多高的增长?明年中国出口还能像今年这样超预期吗?通胀会于何时到来?“十四五”规划下,经济发展会有哪些新变化?宏观政策将会恢复到正常化吗?明年是否还能超配权益类资产?…… 时至年末岁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近距离聆听她对2021年全球经济以及中国的经济、出口、内需、通胀、“十四五”规划、人民币汇率、宏观政策、股票市场等最新的研判。 “我们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2%。”汪涛率先拿出了最新的研究结论。 全球经济衰退最坏的阶段应该已过去 最坏的阶段已过,2021年复苏是全球经济体的主旋律,这已成为共识。 “我们认为明年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会出现比较可观的反弹,美国增长可能会接近4%,欧元区在6%左右。整体来看,我们预计全球经济可能在今年下降3.5%,明年可能上涨6%左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明确表示。 在汪涛看来,这种经济复苏还存在着不确定性。经济的风险点或者说不确定性最大的肯定还是疫情和疫苗的情况。 北半球进入冬季以来,欧洲、美国等地出现了新一轮疫情。欧洲采取了一些控制措施,局势有所好转。不过从现在到明年春天之前,疫情仍然可能恶化,这种情况下正常的经济活动会受到一些影响、甚至可能中断。另外,对于大规模疫苗的接种,有些人是比较抗拒的,比如美国有很多人并不愿意接种疫苗。因此,明年疫情是否会反复具有一些不确定性。 站在当下,全球经济衰退最坏的阶段应该已过去。最坏的阶段是在疫情突然打击下,很多经济和生活突然中断。现在虽然疫情比春天的时候要更严重,但实际上从经济活动来看,其实比今年二季度要好。 “大概率上,明年全球经济还是会比今年好,复苏是确定的,只不过复苏的强度和平滑度可能还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汪涛总结道。 出口明年名义增长或达到10% 突发的疫情打断经济活动的正常节奏,也缩小了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鉴于2020年的低基数,年末之际,不少机构也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会非常突出。 “明年中国经济反弹持续,我们预计经济增速将达到8.2%,主要动力来自出口和国内消费。内需里,消费的补涨尤为突出。在经济活动和就业收入恢复正常的大背景下,消费信心也有望得到恢复,这种情况下,明年消费增长会比较快。另外,明年的出口会继续比较强,因为全球经济会出现反弹。”汪涛分析指出。 事实上,出口大幅增长是2020年中国经济的亮点之一。特别是除防疫物资外,居家办公用品,出行工具、家电等行业订单暴涨显然超出了市场预期。2021年全年中国出口创汇方面可能不会像今年11月这样火爆。 不过采访中,汪涛团队依然十分看好2021年中国出口行业的前景。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我们预计明年中国出口增长可能实际增长8%左右,以美元计价的名义增速有可能达到10%。全球经济增长是主要拉动因素,它是在疫苗帮助之下经济活动的正常化的必然结果。”汪涛进一步指出。 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8%。其中,出口16.13万亿元,增长3.7%。1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3.09万亿元,增长7.8%。其中,出口1.8万亿元,增长14.9%,以美元计增幅超过20%。 汪涛认为,最近几个月出口虽然很好,但今年前11个月的出口增长并不算大,明年会超过这个增幅,但是不会超过今年11月份20%以上的增长幅度。中国率先走出了疫情,生产供应都恢复比较快,因此得以增加了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明年这个份额可能会略有下降,到下半年对防疫物资的需求也可能会下降。2021年,在全球经济从3.5%的下跌到6%的增长、全球工业生产从5%以上的下跌到6%以上的增长这样的大反转的背景下,全球需求会明显反弹,这一定会对中国经济、对中国出口是有拉动的。 不太担心通胀 11月中国CPI同比降0.5%,首次由正转负,并创下十一年来新低。数据显示,猪肉价格下跌,是带动食品价格指数下跌的主因。不过,市场并不担心经济处于通缩状态,反而认为从中长期看,经济更像是再通胀状态,进而对通胀的讨论更为火热。 对此,汪涛则是直言:“我们并不太担心通胀的问题。当然我们判断消费者价格会反弹,尤其是中国。中国现在的消费价格已经开始下降,未来几个月可能还会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猪肉价格回调带动食品价格下降。” 在汪涛看来,未来消费物价(CPI)肯定会反弹,到明年下半年可能反弹至2%以上,但是并没有通胀的担忧。总体来说,全球都面临相当大的产出缺口,核心制造业产品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即使在今年全球大放水的背景下,实际上总需求还是不足,预计很多国家只有到明年底才可能恢复到2019年的经济水平,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胀很难起来。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全球需求回暖,油价虽然出现了一些反弹,但也非常难大幅上涨。 首先,全球经济体对石油需求的反弹力度可能不会很大,主要是航空出行的需求恢复可能滞后。供给端方面,一旦油价可能上涨到45美元/桶或者50美元/桶以上,很多供给可能也会被释放出来,比如美国的页岩油等等,因此油价可能不会大幅上涨。 “虽然最近大宗商品价格有所上涨,但是下游的产品需求并不是特别旺盛,因此这个价格上涨就很难完全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所以不需要担心物价的上涨。而且欧美等很多国家的失业率还是非常高,也很难短期内恢复到正常水平。” 据了解,综合考虑今年基数较低、明年内需反弹,瑞银预计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速将从目前的0附近回升至2021年下半年的2%~3%。总体而言,预计2021年整体CPI平均增长1.7%,2022年小幅升至2.4%。另一方面,PPI增速有望在明年一季度末转正,全年可能平均增长1.5%~2%。 “十四五”规划下的三大重点 “十四五”规划的相关要点和2035年的远景发展目标,清晰地传递出未来政府将更加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优化,并将科技和创新作为核心战略支撑的意愿。 瑞银认为,“十四五”规划下有三大重点,它们分别是“双循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谈到双循环的理解,汪涛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深刻理解: 首先,坚定不移继续地扩大开放,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其次,在去全球化的压力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整个世界经济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未来看,中国国内经济体量巨大。未来要发展,就需要发掘内需和内循环的潜力,向国内要增长,向国内的经济要更高的效率。而不管是供给还是需求,都有很大的空间。比如,供给方面,有些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国内企业,可能不如以出口为主的企业更有效率、更有竞争性,可以通过一些改革来提高它们的效率,提供提高国内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改革来更持续地更有效地去扩大国内的需求,比如说社会保障体系和户籍制度改革。 最后,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需要保证我们产业链的供应链的安全和独立。而这里面必然要讲到创新和科技助力。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在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曾被多次提及,而此次提出的需求侧改革尚属首次。 “我觉得需求侧改革可能是为了跟以前的这种需求侧管理进行区分。因为一般来说需求侧管理或者扩大内需,大家就想到放水或者是紧缩,或者是减税,或者给消费券等等,它是从一个政策效果来看的。我觉得需求侧的改革并不是简单的刺激,可能还是要看怎么能够持续地扩大内需,释放一些有效需求,因为它面临的是一个长期怎么去使得老百姓有消费能力和有信心消费的问题。”汪涛进一步指出:“另外,我觉得配合供给侧改革,有些需求可以做一些改革,比如说大家有消费需求、但可能不是很方便,那么流通体制等方面是不是可以做一些改革。” 宏观政策正常化 疫情之下的2020年,一些刺激的宏观政策相继出台,以确保经济的正常运行。 和市场主流的预测一样,瑞银认为,考虑到2021年经济增长有望大幅反弹,预计国内宏观政策的支持力度会有所减弱,更加注重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货币条件可能收紧,整体信贷增长可能放缓,而随着大部分减税降费政策到期,国内财政政策应会正常化。明年贷款增长可能放缓、政府债券发行量可能下降,受此影响,整体信贷增速(社融余额剔除股票融资)或会从今年底的13.8%左右放缓至明年底的10.8%左右。 “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发行都会减速,同时名义GDP增长又会迅速大幅反弹,因此明年可能会实现宏观杠杆率下降,也就是说明年就有望实现去杠杆,至少是稳杠杆,这是宏观政策一个最大的方向,对市场来说可能也是高度关注的。”汪涛强调指出。 近几个月来,央行保持政策利率不变,而市场利率持续上行、目前维持高位。随着经济增长进一步反弹,瑞银预计在年内及2021年央行可能不会再降准,亦不会下调回购利率或MLF利率。鉴于明年CPI增速可能较为乏力,预计央行也不会加息。不过,鉴于明年上半年增长可能强劲反弹、而央行流动性操作保持“中性”,短期市场利率和国债收益率可能进一步上行。明年下半年,随着增长势头放缓、通胀未见起色,市场利率可能有所走低,不过明年底的水平可能仍会略高于今年年底。 人民币或小幅升值 202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出先贬后升的趋势。疫情严重时期,人民币即期汇率一度跌破7.15。伴随经济稳步恢复,人民币汇率自5月底以来走出一波升值行情。12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362元。 谈到2021年人民币汇率走势,汪涛认为继今年比较明显升值的势头,明年人民币汇率可能前面比较强、后面稍微弱一点,全年都相对比较强势。 “受益于经常账户顺差扩大、境内外利差可观,以及境外证券投资流入增加,中国基本面上可以支撑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美元明年继续走弱,美元兑欧元、日元还会再贬值,大概有3~5个百分点。全球复苏之下,部分配置美国资产的资金会流向其他的一些风险资产,这样就带动美元走弱。”汪涛进一步分析指出。 据汪涛团队判断,相对于美元走弱,明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可能达6.4,但是在年中的某个时候可能会强过6.4,有可能到6.2。 之所以预计人民币汇率在2021年下半年升值趋势放缓,汪涛认为,这是因为明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可能会恢复得比较快,而中国经济恢复的势头相对放缓,美国市场利率开始上行,中国的市场利率可能开始下行或者表现得比较平稳,再加上其他新兴市场或者国家经济也开始恢复,有些国际流动资金就可能开始去配置其他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明年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犹存,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可能有所下降,美国经济反弹也可能导致境内外利差收窄,以及国内居民持续的多元化配置海外资产的需求,这些都可能会限制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 超配权益类风险资产 在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资产又该如何配置? 汪涛认为,经济复苏程度的不确定性会直接影响到资产配置,同时不同配置时点也会有所不同。总体来说,明年全球经济反弹、货币政策相对也还比较宽松,肯定还是会超配股票风险资产。另外,初期可能会相对多配置一些欧洲和新兴市场,它们存在补涨的可能性,毕竟它们今年表现很差。美国今年很强,但在更长期一点来看,瑞银仍然也还是比较看好美国权益资产,其增长的空间也许不太大,但空间还是有的。最后,也可以配置周期性行业。 另据瑞银股票策略团队研究认为,2021~2022年的主题之一是中国家庭的在岸股票资产可能增加。该团队估算到2020年底时,内地家庭将持有70万亿美元资产(净资产45万亿美元)。到2022年底,在基金、保险和直接股权上的资产配置比例可能从17%升至21%,以美元计达到约16万亿美元。配置转变的速度可能受影子银行产品供给减少、大城市购房限制继续存在及上市股票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影响。再加上资本市场改革和市场日益机构化,投资者对质量和增长的偏好应会继续存在。 回首2020年的投资历程,你会想到什么?新《证券法》实施,创业板实施注册制,新三板精选层推出,爆款基金频繁出现!“赛道”、“顺周期”更是成为了2020投资热门词汇!从全年看,上证指数涨幅不大,但是以白酒消费、新能源、半导体等为代表行业却是牛股频出,结构性分化无疑是2020年最大的特征! 在即将迈进2021年之际,《每日经济新闻》将连续第13年重磅推出年度投资特刊,今年的主题是《韧劲2021》。 此次年度投资特刊汇聚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陶冬、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等多位首席经济学家把脉宏观经济走势,还有包括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兴业证券等多位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为你研判市场起伏。 此外,我们还专门走访了诸多分析师、行业专家与业界人士,以及公司经营管理人士,为你分析理财配置,挖掘产业投资机会……全方位展示韧劲2021下的投资机会。12月29日每日经济新闻推出年度投资特刊《韧劲2021》,敬请期待! 记者:李娜 编辑:吴永久 视频编辑:祝裕 视觉:刘青彦 排版:吴永久牟璇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