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

每经网首页 > 推荐 > 正文

远大医药间接参股美国科技公司 国产介入器械创新如何弯道超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2-09 22:51:05

每经记者 金喆    每经编辑 陈俊杰    

12月9日晚间,远大医药(00512,HK)发布公告,公司联营公司Sirtex Medical US Holding, inc.(以下简称Sirtex)认购美国Nanospectra Biosciences, Inc. (以下简称Nanospectra) 股权及订立产品合作,与此同时,Sirtex还宣布收购美国BlackSwan Vascular, Inc. (以下简称BlackSwan)部分股权及获得全部收购的权利。

远大医药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Nanospectra的主要产品AuroLase和BlackSwan主要产品LAVA均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AuroLase有望成为以超精准局灶疗法治疗前列腺癌领域中最早上市、目前唯一的全球创新产品。LAVA有望成为首个在美国获得批准的外周血管液体栓塞剂。

国家级首轮高值耗材带量采购颠覆了全行业对医疗器械的价值认知。远大医药海外并购会否成为医疗器械行业的普遍现象?介入器械要如何创新才能加速国产替代?一位长期关注医疗器械板块的行业人士表示,如同药品一样,介入耗材类的创新医疗器械领域会成为企业布局的重要方向,但以目前国内企业的水平来看,以参股或并购国外的技术型公司是更便捷的方式之一。

远大医药间接参股两家美国科技公司

公告显示,Sirtex以约150万美元认购Nanospectra首轮约6%的B-1类优先股,并有权任命一名董事会成员。双方还约定,Sirtex在一定期限内获得AuroLase在欧洲及亚洲地区的相关授权的独家优先谈判权,以及未来当Nanospectra拟转让控股权时享有独家优先谈判权。

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与外科手术,放射疗法或传统的替代性局灶疗法相比,AuroLase疗法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与手术、放射线和替代性局灶疗法相关的副作用,Nanospectra已于今年第一季度启动前列腺组织消融的关键试验。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前列腺癌标化发病率为 9.1/10万;而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前列腺癌近年来的上升趋势明显,已位居男性发病第六位。

另外,Sirtex将以约500万美元收购BlackSwan约12.5%的股本权益,并可以选择以约定价格购买公司剩余股份,同时还有权任命一位董事会观察员。此外,在BlackSwan的产品获得PMA注册提交后的一定期限内,Sirtex有权以不超过4150万美元的对价收购BlackSwan所有余下的股份。

据悉,LAVA已于2020年9月获得FDA的临床试验器械豁免(IDE)批准开展临床试验,有望成为首个在美国获得批准的外周血管液体栓塞剂。据悉,LAVA对应的外周血管介入市场,主要依赖进口产品。公开资料显示,预计2024年全球栓塞治疗市场规模可达49亿美元,其中液体栓塞剂市场规模可达25亿美元。预计未来国内液体栓塞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远大医药相关人士表示,上述产品尚处于研发阶段,是否能够获批上市进行生产销售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而上述交易协议下的交易也存在可能不会完成的风险。目前远大医药连同Sirtex储备了6款全球创新产品,共覆盖结直肠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三阴性乳腺癌以及鳞状细胞癌等五大实体瘤治疗领域。

介入耗材国产化程度还很低

政策层面上来看,随着全国、各省不同程度推进医疗器械集采落地,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生存逻辑已然生变,医疗器械的创新进程也要开启加速模式,在中国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国产替代和自主创新的机会和重要性。

前述人士指出,我国医疗器械经过十多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很少有国产生产企业没有涉及的领域了,集采后大部分做中低端产品的盈利空间被强力挤压,面临生存问题的时候只有两条路,要生存就得去投入创新,不然就退出市场。

在形势倒逼下,布局介入耗材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创新方向,2019年进入特别审批程序的28款创新医疗器械中,有5款是血管介入类。

这背后与介入治疗庞大的市场空间有关。目前,中国介入治疗患者数量、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一位,而介入耗材的国产化程度较低,截至去年底80%以上的耗材需要依赖进口。根据介入医学产业联盟援引数据显示,预计未来5至10年,外周血管介入器械、介入瓣膜器械、电生理消融器械、神经介入器械等细分市场分别有望增长至50亿元以上的全球销售规模。

“就算是目前国内做得最好的领域,也还是连抄带借的自主化,总体水平上还是跟国外有差距的。”他强调,国产品牌应跳出原来的简单模仿模式,对于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来说,通过并购的模式、吸收创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实力和产品储备,是一种较快捷的方式。

随着政策逐渐向创新产品倾斜、资本对医疗器械产业持续关注,而在前述行业人士看来,中国器械企业还是要以质量为先,不只是跟随仿制,还要在技术掌握、研发思路和临床沟通上多学习外资企业,做好产品更新迭代。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远大医药 介入耗材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