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新文化热点

每经网首页 > 新文化热点 > 正文

“如果杜甫有手机,他还会创作诗歌吗?” 后疫情时代“科技+文化”如何更好表达?李敬泽们这样说……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1-30 18:37:57

“如果杜甫有手机,他的诗作还会被创作吗?”现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抛出这样一个脑洞问题。

每经记者 温梦华    每经编辑 董兴生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直播带货火爆,迎来“全民直播时代”;线上教育发展迅猛,学生线上学习,老师线上教学,多家资本巨头更是瞄准线上教育;线下娱乐的骤然停摆,用户向线上转移。

当弥漫全球的新冠疫情很大程度上从物理空间上阻隔了人群间的连接,打破了现代社会正常的流动秩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则在重构与维系连接中发挥突出作用,两者不断相互催化并跨界融合,带来新的表达与思考。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近日,戴锦华、李敬泽、王石等10余位来自文化艺术与科技领域的大咖齐聚第五届腾云峰会现场,对“科技将如何重构新连接,催生数字文化新表达”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跨界探讨。

科技促进新连接

“如果杜甫有手机,他的诗作还会被创作吗?”现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抛出这样一个脑洞问题。

随即,他开玩笑说,很有可能杜甫四分之一的诗是不必写的。“‘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写的都是地理、空间和时间上的阻隔,这种阻隔、这种不连接使得杜甫变成了在地理和空间的阻隔中去惦念着、去建构着他和世界联系的一位诗人。甚至他有20多首诗作都在想念他的好兄弟李白,但如果他有手机的话,他和李白天天都可以微信、视频、打电话。”

在李敬泽看来,技术促成连接的努力仍将一往无前,但同时也必须意识到这种连接的“流动边界”在哪里,这也恰恰是科技需要和人文、人性对话的地方。“2020年,我们强烈意识到必须超越隔阂,去实现连接和理解;但同样在2020年,我们意识到必须确认自己是谁,我和别人在哪里不一样?”

面对技术和文化的链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认为,互联网时代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分众时代,一个快速的、同时也是流动性的重新形成过程。而在全球范围之内流行的疫情,则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互联网创造了一个全球前所未有的连接和流动,它提供了所有的连接、传播的硬件基础,但是与此同时,不同次元彼此之间的绝对疏离,网络上的各种冲突,迅速地被简化、被激化、被白热化。这样的冲突又很容易蔓延到网络之下,直接侵害现实空间和现实生活。”

面对全新的形势,戴锦华总结,新连接不仅是形而下的连接,同时是思想观念的全新创造,新的技术革命下,只有真正与现实连接,才能重启人文科学的价值。

科技推动文化“次元破壁”

正如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所说,疫情期间科技推动文化打破了时空的边界。这点毋庸置疑,无论是长视频、短视频、直播,亦或是一切“互联网+”等,都是在尝试“次元破壁”。

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认为:“文化和科技从来就没有分开过,它们一直是相伴相生相随。”那么,在经历了疫情带来的新变化后,“文化+科技”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

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提出:人类表达的最终目的,不止是传递信息与知识,更是自我表达、自我存在。他解释,从这个角度出发,游戏便是很好的表达;人们从中锻炼动作、思维、逻辑或接受教育,都是寻找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在今年担任《王者荣耀》学术顾问的他看来,近年来强调的中国文化、中国特色,对外传播时同样需要转化为产品、服务。“包括游戏在内,恰恰能更有效地形成中国文化软实力,更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不仅仅是游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学、动漫、广播剧、竖屏剧等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层出不穷。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4.67亿人。其中,使用手机进行网络文学阅读的用户规模为4.65亿人,手机网民使用率为49.9%。

“网络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中国知名网络小说作家、阅文集团白金作家唐家三少深有体会。他认为,过去文学创作的高门槛如今已被网络大大降低,作者可以随时发布并即刻得到读者的反馈和支持,这大大促进了创作生态的繁荣,网络文学从个人表达逐渐衍变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这正凸显了“科技+文化”的力量。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直播带货火爆,迎来“全民直播时代”;线上教育发展迅猛,学生线上学习,老师线上教学,多家资本巨头更是瞄准线上教育;线下娱乐的骤然停摆,用户向线上转移。 当弥漫全球的新冠疫情很大程度上从物理空间上阻隔了人群间的连接,打破了现代社会正常的流动秩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则在重构与维系连接中发挥突出作用,两者不断相互催化并跨界融合,带来新的表达与思考。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近日,戴锦华、李敬泽、王石等10余位来自文化艺术与科技领域的大咖齐聚第五届腾云峰会现场,对“科技将如何重构新连接,催生数字文化新表达”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跨界探讨。 科技促进新连接 “如果杜甫有手机,他的诗作还会被创作吗?”现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抛出这样一个脑洞问题。 随即,他开玩笑说,很有可能杜甫四分之一的诗是不必写的。“‘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写的都是地理、空间和时间上的阻隔,这种阻隔、这种不连接使得杜甫变成了在地理和空间的阻隔中去惦念着、去建构着他和世界联系的一位诗人。甚至他有20多首诗作都在想念他的好兄弟李白,但如果他有手机的话,他和李白天天都可以微信、视频、打电话。” 在李敬泽看来,技术促成连接的努力仍将一往无前,但同时也必须意识到这种连接的“流动边界”在哪里,这也恰恰是科技需要和人文、人性对话的地方。“2020年,我们强烈意识到必须超越隔阂,去实现连接和理解;但同样在2020年,我们意识到必须确认自己是谁,我和别人在哪里不一样?” 面对技术和文化的链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认为,互联网时代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分众时代,一个快速的、同时也是流动性的重新形成过程。而在全球范围之内流行的疫情,则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互联网创造了一个全球前所未有的连接和流动,它提供了所有的连接、传播的硬件基础,但是与此同时,不同次元彼此之间的绝对疏离,网络上的各种冲突,迅速地被简化、被激化、被白热化。这样的冲突又很容易蔓延到网络之下,直接侵害现实空间和现实生活。” 面对全新的形势,戴锦华总结,新连接不仅是形而下的连接,同时是思想观念的全新创造,新的技术革命下,只有真正与现实连接,才能重启人文科学的价值。 科技推动文化“次元破壁” 正如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所说,疫情期间科技推动文化打破了时空的边界。这点毋庸置疑,无论是长视频、短视频、直播,亦或是一切“互联网+”等,都是在尝试“次元破壁”。 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认为:“文化和科技从来就没有分开过,它们一直是相伴相生相随。”那么,在经历了疫情带来的新变化后,“文化+科技”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 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提出:人类表达的最终目的,不止是传递信息与知识,更是自我表达、自我存在。他解释,从这个角度出发,游戏便是很好的表达;人们从中锻炼动作、思维、逻辑或接受教育,都是寻找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在今年担任《王者荣耀》学术顾问的他看来,近年来强调的中国文化、中国特色,对外传播时同样需要转化为产品、服务。“包括游戏在内,恰恰能更有效地形成中国文化软实力,更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不仅仅是游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学、动漫、广播剧、竖屏剧等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层出不穷。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4.67亿人。其中,使用手机进行网络文学阅读的用户规模为4.65亿人,手机网民使用率为49.9%。 “网络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中国知名网络小说作家、阅文集团白金作家唐家三少深有体会。他认为,过去文学创作的高门槛如今已被网络大大降低,作者可以随时发布并即刻得到读者的反馈和支持,这大大促进了创作生态的繁荣,网络文学从个人表达逐渐衍变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这正凸显了“科技+文化”的力量。
李敬泽 葛剑雄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