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重磅!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不让市场缺钱,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股票市场指数继续回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1-26 17:51:46

每经编辑 步静

据央行网站11月26日消息,中国央行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报告》显示,总体而言,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货币乘数与广义货币 M2 增长之间并无必然的逻辑关联,且我国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仍坚持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大型经济体,不需要以央行大规模扩表的方式投放流动性,不宜简单根据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幅度、货币乘数来衡量货币政策效果。观察货币政策的松紧,关键还是看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只要保持了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就说明银行货币创造的市场化功能正常发挥,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是适度的。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发挥基础货币投放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

今年以来已推出涉及9万亿元货币资金的货币政策应对措施,前10个月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

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合理把握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力度和节奏,保持短、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和需求均衡,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平稳运行。二是持续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按期完成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集中转换工作,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被完全打破。三是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突出分层次、有梯度的内在逻辑,增强直达性、精准性。四是以我为主,兼顾对外均衡。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市场预期平稳,跨境资本流动有序,市场供求平衡。五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持续深化LPR改革,巩固市场化LPR报价机制,督促金融机构更好地将LPR嵌入贷款FTP中,增强贷款内外部定价与LPR的联动性,用改革的办法促进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积极完善债券市场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统一。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实现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落地,持续推进托管行和交易报告库建设,确保金融市场整体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积极稳妥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整合入市渠道、优化入市流程,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更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根据宏观形势和市场需要,科学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让市场缺钱,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综合施策推动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发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直达性。

股票市场指数继续回升,成交量和筹资额同比增加。9月末,上证综合指数收于3218点,较6月末上升7.8%;深证成份指数收于12907点,较6月末上升7.6%。股票市场成交量明显增加,前三季度,沪、深股市累计成交158.4万亿元,日均成交8658亿元,同比增长58.6%。股票市场筹资额同比大幅增加,前三季度累计筹资8038亿元,同比增长63.6%。

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中长期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物价涨幅总体延续下行走势,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2020 年 7、8 月,受部分省份汛情影响,肉菜类价格一度有所回升,各部门多举措保供稳价,货币政策坚持稳健,近期已趋于回落。9 月CPI 涨幅已回落至 2%以下,初步估计全年 CPI 涨幅均值将处于合理区间。工业生产持续复苏向好,内外需逐步回暖,PPI 在第三季度各月均实现环比正增长,同比降幅总体呈收窄态势。不过,未来全球疫情演进及防控措施对供给端的冲击还有不确定性,基数效应、春节错位等因素可能对 CPI 形成一定扰动,仍需对短期物价走势保持密切关注。中长期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机制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货币条件合理适度,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封面图来自:摄图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