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深度

每经网首页 > 深度 > 正文

“副中心”突围,江西北强南弱格局能否改写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1-20 18:24:41

近日,赣州宣布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目的是“扩大城区人口规模、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进程”。但这“慢半拍”的一步,能否实现预期?被寄予厚望的赣州,能否担当“副中心”大任?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刘艳美

赣州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举全省之力打造“强省会”,是近年来区域发展的的主流趋势。尤其在中西部省份,表现更为突出。

一直希望寻找“存在感”的江西,近年来做大省会的声量日益提高。去年5月,南昌被赋予“彰显省会担当”的重大使命。此后,南昌也提出对标杭州、成都、合肥等地,“加快做大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

而对非省会城市来说,与强省会相伴而生的问题是,随着市场要素和政策资源向省会转移,将进一步削弱其竞争优势,增加被虹吸概率。

日前,《求是》杂志刊发的高层重磅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指出,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实际上,对于培育“副中心”,江西起步很早。早在2005年,江西就提出“一主两副”发展战略:“一主”指省会南昌,“两副”则是九江和赣州。2016年,上饶又与九江和赣州一道,升格“省域副中心城市”。

不过,此后江西仅针对赣州出台专门支持政策,把赣州发展放在优先位置,举全省之力支持。

近日,赣州宣布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目的正是“扩大城区人口规模、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进程”。但这“慢半拍”的一步,能否实现预期?被寄予厚望的赣州,能否担当“副中心”大任?

01

近年来,强省会时代来临的声音不绝于耳。一方面,在起步相对较晚的地区,若省会不能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省域经济竞争力也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省会过大,又不利于区域协同发展。

根据2019年公开数据,除四大直辖市外,省会GDP占到全省经济总量1/4以上的省份,已超过一半,总数多达15个,银川和长春首位度甚至已超50%。

这15个省份,基本位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数据来源:wind 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曾指出,综合研究认为,“一市独大”的首位度最好不要超过30%。首位度过大不利于省域内的协调发展,省会城市过大会造成虹吸效应,对周边地区发展很不利。

为此,许多地方也在尝试通过培育省域副中心城市,寻找平衡。

所谓“副中心”,一般而言,指经济实力较周边地市强大,拥有独特的优势资源或产业,且与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未来能够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早在2003年,为改变武汉“一城独大”的局面,湖北就确立“一主两副”发展战略,襄阳、宜昌被列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另一个中部大省河南,在2012年国家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中,也明确洛阳在中原经济区及河南发展格局中的“副中心城市”地位。

“作为一个人口和经济大省,没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副中心是不行的。一个还不够,两三个也不多。”西部大省四川在2018年也提出“一干多支”战略,鼓励和支持绵阳、德阳等7个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不过,多年过去,放眼中西部诸省,在各个省会城市之外,一口叫得出的公认的副中心城市,仍然不多;如何在强省会基础上,打造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仍待破题。

02

与一众强省会相比,南昌存在感较弱。但换个思路,这也给了赣州打造“副中心”更多的机会。

赣州是江西省“南大门”,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打开江西地图,如一张西望的侧面人像:南昌位于大脑正中,被省内其他地市环绕;赣州则占据人像颈部和下颌区域,与湖南、广东、福建接壤。

江西行政区划图

在整个中部地区,江西经济相对落后;在江西省内,经济又一直呈现北强南弱格局。对江西来说,赣州这个副中心城市的崛起,显然至关重要。

从省会首位度来看,2019年南昌GDP占江西全省22.6%。放眼全国,南昌之后,大多是省内经济和人口密度大、强城云立的东部省会,如福州、广州、南京、济南等。

以赣州自身实力衡量,中部六省中,赣州是唯一人口超过省会的副中心城市或经济第二城。数据显示,10年来,赣州常住人口一直比南昌多出300万以上。

其他省份中,武汉、合肥、郑州等强省会,常住人口基本均比副中心城市或经济第二城多出300到500万不等。长沙虽然曾以10万人以内的缺口不敌省内城市衡阳,但随着近年来省会吸引力一路提升,到2019年底,长沙常住人口已反超衡阳100万以上。

整个中西部地区,“一城独大”的省份中,省会城市与副中心城市或经济第二城相比,少则二三倍,多则五六倍。如果聚焦中部六省,这一比例也基本在2~3倍的水平。唯独江西,第一位南昌GDP仅为第二位赣州1.6倍。

数据来源:wind及公开报道 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有分析指出,江西已经从“一主两副”格局,朝南北“双核发展”趋势转变。

尤其在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据地理位置之利的赣州,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外溢和产业转移上,有着“近水楼台”的天然优势。

今年4月,江西成为继宁夏、贵州之后,全国第三个、中部第一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当时国家批复就明确:该试验区建设,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10月,江西又出台政策,“支持赣州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03

机遇之下,赣州建设副中心城市的脚步正在加速。

政策支持上,2017年起,江西相继出台政策文件、赣州明确重点工作和责任分工。今年6月,江西又出台18条政策,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10月,明确“重点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新一轮产业高质量发展”。

基础设施上,随着时速350公里的昌赣客专通车,赣州去年底正式迈入高铁时代。不仅如此,为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赣州正朝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方向努力。目前,赣深高铁、兴泉铁路正在建设,将于明年建成通车。届时,赣州北上南昌、南下深圳只需2小时。

产业成果上,今年7月,珠海格力电器正式签约赣州,与赣州在智能制造等多方面开展合作。这也是赣州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引进的第一家世界500强制造企业。

曾经的“老少边穷”一跃成为“桥头堡”,前景可谓一片光明。不过,在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看来,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赣州还还存在不少短板:一是缺少大支柱产业、龙头企业,二是缺少龙头企业品牌,三是赣州高校不多、缺少人才。

实际上,赣州此前一直是一个小县城,直到1999年才正式升格为地级市,城市承载力有限。为扩大城市规模,赣州历经数次区划调整。在《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当地目标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至2020年发展到200万,至2035年发展到320万,建成I型大城市”。

不久前,赣州宣布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也正是希望进一步“扩大城区人口规模”。不过,自2019年底国家明确“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后,已有不少大中城市积极响应。即便在江西省内,省会南昌也已于今年4月宣布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赣州的反应,显得有些“姗姗来迟”。

尤其,摆在赣州面前的严峻现实是,由于缺乏产业支撑,与大多数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一样,赣州还处于人口流失状态。2019年底,当地户籍人口983.07万人,但常住人口只有870.80万人,人口净流出超百万。

放开落户之后,如何真正留住人,或许将是包括赣州在内的众多中西部副中心城市,未来能否站稳脚跟的关键。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