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每经专访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维:中国双循环绝非将外企排除在外 RCEP是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基石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1-17 00:24:37

每经记者 江然 吴林静    每经编辑 杨 欢    

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未能如期举行。但随着中国经济地位与日俱增,跨国企业家迫切希望了解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和扩大开放的政策举措。

为回应跨国企业家诉求,进一步宣介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国家发改委以世经论坛创新合作方式,联合组织跨国企业代表按月轮流举办各地方调研活动和政企交流会。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今年内将举办三场活动,10月的第一场调研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义乌市举行,深入了解了当地吸引外资政策和营商环境、数字经济、小商品外贸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而第二场政企交流会则于昨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之所以选择成都,“主要考虑成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自然禀赋,独特的文化性格优越的现实条件,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具备显著优势。”

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维是本次交流会的主持人。他自2015年8月起出任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全面负责包括夏季达沃斯在内的论坛在华活动。他认为通过搭建平台,让跨国企业家与中国政府更直接的交流,将有助于外界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这个政策交流会就是世界经济论坛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能够中立、独立地指出中国所做的努力。”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

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维接受每经记者专访

全球经济是时候做一次“大重构”

NBD:您认为刚刚举办的政策对话会是否成果丰硕?

艾德维:刚刚的政策会非常棒,我认为跨国公司都很享受这次交流。大家坦诚、开放地交换关于中国政策的想法、见解和问题。这些企业应该也很感谢这个会在成都举办,这座城市正在经历快速发展和创新。

NBD:跨国企业对中国机遇需求明显,但似乎对中国现行的几大重要战略并不太熟悉。

艾德维:我认为双循环对跨国企业来讲还是一个需要去理解的新概念。今天中国相关官员的解释也表明虽然这是一个新的提法,但从经济现状来讲,中国(双循环)已经存在好几年了。

我们注意到出口经济的变化,注意到在外商直接投资下降的同时,中国国内消费和服务产业的GDP占比越来越高。所以我认为从这个角度讲,双循环更是对现实情况的概括。从企业的角度讲,听到和理解这个政策是大有裨益的。但就像刚刚一位司长所说,寻找市场机会是公司自身的课题,而非由政府来创造。政府的职责在于打好基础、画好框架(顶层设计)。我想外企会很愿意听到未来的空间还会扩大,双循环绝非把外企排除在外。事实上,当中国讲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个内循环已经涵盖了诸多跨国公司,这些企业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多年,有得甚至已是“百年老店”,许多企业在历史上就与中国渊缘颇深。

我想指出的是,这种疑虑也不仅仅是发生在中国,各个国家都有类似情况。面对新政策,企业总是需要时间来消化。所以我认为今天的政企关于政策的对话有助于企业在中国语境下更游刃有余。

NBD:世界经济的走势总是备受关注,您对未来的预测是什么?

艾德维:在低迷的全球经济中,中国是一个亮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经济的预测是2020年将萎缩4.4%,眼下中国开始逐渐重回正轨,经济增速有望超过1.9%。我们总是说中国是全球经济的引擎,今年就更是如此了。与此同时,我认为全球经济还将持续低迷一段时间。这也就是中国的双循环要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尤其是内循环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能帮助中国稳住增长。中国现行的一些结构性改革也还将继续,各种改革措施将确保继续开放的态势。

中国当然也还要继续推进相关工作以确保外资的公平机遇及国内市场,不仅仅成为法律、文字条款,还有执行以及提供切实可行的营商环境。世界经济论坛与中国合作已经有40年,我们见证一个持续正向上升的轨迹,所以对中国有能力渡过难关并且继续向上保持信心。我同时认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上表现出了领导力,尤其是中国对减排的承诺。这释放出了强烈、可靠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形态的信号。

而站在世界经济论坛的角度,这也正是我们期望看到的。因为在新冠疫情下,我们是时候做一次重要“大重构”,审视现行经济下的问题,并且找到一条更好、更可持续、更包容的路径。我认为中国在正确的轨道上,可以为全球树立榜样。

NBD:中国即将迎来“十四五”时期,您认为这一个五年是否关键?

艾德维:这是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就从现在的迹象看,世界经济论坛已经觉得备受鼓舞,其一,“十四五”规划更以科技、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为重点,这是我们讨论了多年的科技的转型力量。中国也深刻认同科技创新将根本性地改变我们的经济社会。更重要的是,中国正仔细思量如何通过这些新产业、新基建而达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更包容地发展。这就是当下所展现出的领导力。我们也看到一些短视的经济体,置问题于不顾,现在的日子就很难过。这不光是国家,企业层面也一样。那些能长远地看问题、更注重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企业,在全球疫情下就比竞争者过得更好。所以说会“十四五”规划,从已有迹象来看,是一个符合这个时代规律的规划,令人振奋。

RCEP将加速世界经济东移

NBD:如果要说全球经济有什么好消息,那应该是经过8年长跑后,RCEP终于正式签署,您对此是什么看法?

艾德维:我认为这是该区域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如果要说新冠疫情凸显了什么,我认为是凸显了东西方经济体不同系统下的不同思维模式。我们也看到亚洲的国家,在应对疫情上的表现更深思熟虑。我们也看到亚洲国家在控制疫情上也更迅速。一部分原因是其经济系统的独特性,另一部分则是其视世界、社会为一个整体的文化。RCEP就高度体现了这种精神。

我们已经探讨了多年,世界经济的中心在逐渐向东移动。通过破除壁垒、增加该区域的贸易,RCEP只会加速东移这个趋势。而与此同时,全球其他地区却保护主义盛行、边境被关闭、投资受阻。当下,所有的资金流、人流、创新流都会涌入RCEP所在区域,所以我认为这将不止对中国还有整个区域来都带来提升,对全球其他经济区带来压力。

我也希望其他西方国家能加入,因为我认为RCEP有诸多正面性。世界经济论坛一直倡议更好的全球化、更开放的贸易,我们希望好的想法、人、资本流入有机会之处。所以我们认为8年谈判后,这个区域迈出了非常正面的一步。

NBD:这是多边主义的一次胜利。

艾德维:我非常赞同。我们的角色就是加强所有的多边机制及其努力,因为我们知道自由贸易、更开放的边境是我们多年来通往和平、安全、繁荣的关键。

中国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减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贸易系统。但现在令人失望的事情就在于保护主义和一些国家正式图逆全球化。所以我们支持诸如RCEP这样的区域行为,因为这些才是全球多边系统的基石。我们见证的地区合作越多,就越能帮助我们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重回正轨。但我们也只能一步步来,毕竟我们不主张不计代价的全球化。我们需要的应该是一个更具包容性、人文性、可持续的全球化。现在有些地区反对全球化,原因是全球化未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感到被抛下了。所以,把这些区域基石建入全球系统就非常重要,照顾那些认为自己被抛下的群体以及我们的地球。

像成都这样的城市已经开始领先

NBD:虽然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但眼下全球的挑战的确是严峻的。

艾德维:世界经济论坛一直保持乐观向前看。但我认为中国当下的挑战是,过去40年,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得到很多实惠。有观点认为“中国赢了,别人输了”,但我们都知道不是这样的。我们知道在过去40年,全球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所以我认为中国所面临的更是一种单向的舆论,这是中国无法控制的。中国的文化和传统更多是保持谦逊、低调,不去过多的谈及自己的成就。这很高尚,值得倾佩。但我认为在当下这个信息快节奏流通的世界,这为中国用自己的声音讲出自己的故事带来了挑战。所以世界经济论坛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把中国的顶尖企业家聚在一起,大家一起讨论如何与跨国公司更好的合作,在媒体上更多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另外我们做的更多是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来展现中国真正的状态。

我们启动了一个全球性的框架让企业共同探讨这几大类问题,让中国企业家明白差异在哪里、哪些还有改善空间,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其中。因为这让中国公司用一种跨国投资者能听懂的语言讲述他们所做的努力,并得到尊重。

NBD:如果我们把尺度收缩至城市这个层面,您对后疫情时代城市之间的竞争,有何看法?

艾德维:当下的环境,对城市的转型和影响将是巨大的。目前95%的新冠病例发生在城市里,这也导致了人们开始重新考虑是否还要居住在城市里,也让很多大公司开始重新评估让员工聚集办公的好坏。可能还有好几年时间,这些转变才会真正成型,但我认为现在就开始重新想象城市会如何运行、如何更宜居、更可持续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我认为像成都这样的中国城市在品质生活方面就可以提供很多内容,成都现在重视科技创新,努力成为枢纽,吸引年轻的专业人才。这些是所有城市都会去做的事情,成都或许会经历很激烈的竞争,但好消息是,当我看到这座城市的绿意和美丽,我认为成都已经开始领先了。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