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新文化热点

每经网首页 > 新文化热点 > 正文

书店桥接历史与未来,理应打上城市文化烙印;书店业如何融合发展?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0-29 21:26:18

找到核心的文化命脉和精神对每一座城市而言都至关重要。梳理城市文化命脉,“取得一些共识,再在各自的领域中去发散,去创造”,然后就会带来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书店作为桥接历史和未来的纽带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应打上深深的城市文化烙印。当前,传统书店向“书店+”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已成为综合的体验空间。

每经记者 董兴生    每经编辑 兰素英    

10月28-29日,以“从文化空间到城市认同”为主题的2020第三届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在成都举行。本届论坛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世界文化名城论坛组委会(WCCF)主办,由成都传媒集团承办。

作为本届论坛的配套活动之一,世界城市书店沙龙于29日上午举行。沙龙现场,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围绕书店业与城市文化发展、书店业融合发展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城市要有与经济发展匹配的文化呈现

阿来虽然未能现场出席本次沙龙,但他通过视频访谈的形式,详细探讨了成都的文化性格,以及书店业对城市文化的重要性。

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摄

“成都不断发展壮大,首先是物质的发展,物质生产的发展也带来了成都文化的繁荣。”阿来说,成都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成都的基本文化性格。

找到核心的文化命脉和精神对每一座城市而言都至关重要。而举办本次世界城市书店沙龙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梳理城市文化命脉,“取得一些共识,再在各自的领域中去发散,去创造”,然后就会带来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

“今天的成都发展和扩张速度很快,经济走在前面,文化肯定要跟上,做出跟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文化呈现。”阿来表示,从书店业本身来看,成都的书店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不仅如此,成都还计划到2022年建成“中国书香第一城”,让成都的市民综合阅读率、城市综合阅读指数、个人阅读指数、公共阅读指数位居全国前三,实体书店发展水平位居全国一流。

如今的书店形态也与以往有了本质的不同。“书店不是买了书就走人,成了可以呆得下去,而且可以聚集朋友休息聊天、交换看法的空间。”

从这个角度讲,当今的书店业已经发展得比较充分。但阿来也观察到,如今的书店面临同质化的问题,“有一点像超市,带咖啡馆的超市,带冰淇淋店的超市”,从店内配书来看,看不到书店之间的差异性。

“城市生活当中,尤其在很多社群当中,应该有一些小书店。”阿来说,这种小书店应该走个性化的道路,让不同爱好的人都能选到自己喜欢的书。

阿来还透露,他正与一家机构合作,筹办一家以阿来名字命名的书店。这家书店将针对某一种喜好的人群,在布局上也会显得更人性化,更合理。

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侯志明:现代书店应用于自我革新

在沙龙上,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侯志明表示,书店应当聆听时代进步的呼唤,建立现代书店经营发展理论体系。

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侯志明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摄

“开书店是辛苦、一点也不浪漫的行业,但庆幸书店为这个社会保留了文化多样性。”侯志明说,2000多年来,纵使店面风格、经营业态、发展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书店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的本质一直没有改变。

近年来,我国书店业迅猛发展,但网络时代和高科技时代的到来也为传统书店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书店业也充满新的期待。

“现代书店要与时代同行,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侯志明说。首先,现代书店要善于应用科技成果。

“当前,网络试听产业发展迅速,给书店发展带来极大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书店可以开辟网购通道,让作者和读者加强互动,也可以开展阅读交流分享活动,巩固、培养和扩大读者群体,让现代书店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优质空间。”

另一方面,现代书店也要勇于自我革新。侯志明说,作为拥有2000多年书店历史的国家,却缺少著名的独立书店,“缺乏自我革新可能是原因之一”。

所谓自我革新,侯志明认为,现代书店要从单一卖书转变为给市民提供综合文化服务;要努力从地下向地面发展,从拥挤封闭的城区向优美开放的景区发展。

“书店还要为反碎片化阅读提供空间,当下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大众的阅读方式,但对有的人来说,充斥在生活各个角落的碎片化阅读绝对是个烦恼。书店恰恰是反碎片化阅读的空间,也是书店存在发展壮大的土壤。”侯志明直言。

具体到成都的书店业,侯志明建议,书店作为桥接历史和未来的纽带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理应打上深深的城市文化烙印。“换句话说,成都的书店无论从装修风格、经营理念,还是企业文化、价值观,都要符合成都的城市文化,使之成为成都人民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书店+”怎么加?要符合品牌方向

近年来,传统书店向“书店+”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管是“书店+咖啡”、“书店+美食”,还是“书店+文创”,总之,书店已经成为综合的体验空间。

成都本土书店品牌散花书院和见山书局,就是“书店+”融合发展的典型。书店创始人廖芸介绍,最初创办散花书院时是很纯粹地卖书,但到了见山书局,就增加了茶、川菜美食和文创产品等元素。说到“书店+”,廖芸说,一定要加,但也不会乱加,“一定是根据自己的品牌方向”。

对于“书店+”融合发展趋势,原三联书店总编辑兼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翟德芳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翟德芳认为,“书店+咖啡”越来越普遍,这种趋势反映出传统书店力求突破原有经营模式,为读者提供更多服务。这也是传统书店面对竞争和冲击时,采取的一种自救方式。

但是否意味着书店做好咖啡就行了?肯定不是。“办好书店的关键,是看经营者是否以最大的心思去选最好的书。”翟德芳说,对读者而言,“未必一定要到书店喝一杯咖啡、买一瓶水”,但必须要有一本好书。

翟德芳并不排斥“书店+”,不过,至于书店如何与咖啡结合,他认为,应该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翟德芳还以三联韬奋书店为例说,“1995年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开业时就有咖啡馆,但这个咖啡馆做得不太好,书店没赔,咖啡馆倒赔了。”最终,书店选择与一家专门的咖啡馆合作,最终实现了共赢的效果。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世界文化名城论坛 书店 融合发展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