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千亿美元市场引发资本热度 “飞行汽车”距离规模化还要20年?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0-29 01:04:19

每经记者 董天意    每经编辑 裴健如    

常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飞行汽车”,正在逐渐走入现实。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小鹏汽车通过一款概念飞行器——旅航者T1赚足了眼球。从外观上看,这款号称“超低空飞行汽车”旅航者T1由8轴螺旋桨和一个座位组成,负责提供能源的电池组被设计在飞行器顶部。据介绍,这款“飞行汽车”的飞行高度为5~25米,售价则与一辆豪华汽车的价格相仿。

值得一提的是,“飞行汽车”并非新生事物,其整体构想及相关研究已有百年历史。随着当下生产技术的迭代升级,“飞行汽车”早已摆脱制造技术的束缚。而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赋能之下,“飞行汽车”更是由最初的实验性产品,发展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据美国垂直起降学会统计,目前全球在研的“飞行汽车”项目已超200个,参与者既有大众、丰田等头部车企,也有谷歌、腾讯、英特尔等科技巨头。

不过,“飞行汽车”虽然带着“颠覆传统出行方式”的使命而来,但受制于相关政策、驾驶准则及法律法规,其推广仍将面临诸多棘手难题。

2020年9月26日,在北京国际展车上,小鹏汽车的概念飞行汽车——旅航者T1 视觉中国图

千亿美元市场待开发

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正让“飞行汽车”成为出行领域的新风口。据投资者网站PitchBook的数据,企业和私人投资者已经向至少100家航空领域的初创公司投入了至少23亿美元,其中包括无人机业务和电动空中出租车。

在资本催化下,全球范围内已有多款“飞行汽车”完成试飞甚至开始预售。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在正式亮相的近20款“飞行汽车”中,已有12款产品完成了试飞工作,或有7款产品正在尝试交付至用户手中。其中,由丰田汽车资助的Cartivator团队已初具规模,其首款飞行汽车——SkyDrive已于近日完成试飞首秀。此外,今年年初,美国空中出租车初创公司Joby Aviation宣布完成C轮融资,而丰田汽车作为本轮融资的领投方注资3.94亿美元,并获得参与部分研究项目的授权。

此外,包括大众、现代汽车、戴姆勒、保时捷、劳斯莱斯等全球知名车企,也陆续着眼于“飞行汽车”领域并展开布局,而其瞄准的是“飞行汽车”行业背后的巨大商业价值。摩根士丹利预计,2030年,“飞行汽车”行业将形成3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2040年,其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5万亿美元。

Uber方面曾表示,将在今年展开“空中出租车”的相关测试,并于2023年正式投入运营。而由现代汽车为Uber打造的首款“空中出租车”——S-A1也已公开亮相。

“我们正看到一个全新时代的曙光,这个时代将为我们的城市打开天空。”现代汽车城市空中交通部门负责人Jaiwon Shin表示,现代汽车计划在10年之内规划出完整的空中交通工具阵容,以期待在新型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落地仍待时日

与“飞行汽车”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相比,各地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目前仍处于空白地带,这或将成为其实现商业化的最大屏障,“飞行汽车”也因此遭遇“起飞容易,落地难”的窘境。

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显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50千克即被划分为大型无人机类别,而其飞行地点、航线及空域等都要接受有关部门管理。这意味着,“飞行汽车”实际上已不属于“汽车”范畴,现有的地面交通系统、法规对其并不适用。

“城市空域管理,包括航线的制定、行驶的规则、事故责任的划分、空中执法手段等,目前为止全球没有任何针对飞行汽车认证和空中交通管理的清晰、统一的标准及规章体系。”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扬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除政策限制以外,“飞行汽车”实际市场需求及载人安全性等问题也有待进一步验证。据了解,民营飞行器申请适航许可,要按“空载—载物—载人”的顺序推进。在载人阶段,需取得适航证,以获得运行许可,而后续的商业化,还需取得经营许可。但就现阶段的“飞行汽车”产品而言,能否在满足国内适航管理规定下取得适航证,仍是未知数。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常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飞行汽车”,正在逐渐走入现实。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小鹏汽车通过一款概念飞行器——旅航者T1赚足了眼球。从外观上看,这款号称“超低空飞行汽车”旅航者T1由8轴螺旋桨和一个座位组成,负责提供能源的电池组被设计在飞行器顶部。据介绍,这款“飞行汽车”的飞行高度为5~25米,售价则与一辆豪华汽车的价格相仿。 值得一提的是,“飞行汽车”并非新生事物,其整体构想及相关研究已有百年历史。随着当下生产技术的迭代升级,“飞行汽车”早已摆脱制造技术的束缚。而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赋能之下,“飞行汽车”更是由最初的实验性产品,发展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据美国垂直起降学会统计,目前全球在研的“飞行汽车”项目已超200个,参与者既有大众、丰田等头部车企,也有谷歌、腾讯、英特尔等科技巨头。 不过,“飞行汽车”虽然带着“颠覆传统出行方式”的使命而来,但受制于相关政策、驾驶准则及法律法规,其推广仍将面临诸多棘手难题。 2020年9月26日,在北京国际展车上,小鹏汽车的概念飞行汽车——旅航者T1视觉中国图 千亿美元市场待开发 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正让“飞行汽车”成为出行领域的新风口。据投资者网站PitchBook的数据,企业和私人投资者已经向至少100家航空领域的初创公司投入了至少23亿美元,其中包括无人机业务和电动空中出租车。 在资本催化下,全球范围内已有多款“飞行汽车”完成试飞甚至开始预售。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在正式亮相的近20款“飞行汽车”中,已有12款产品完成了试飞工作,或有7款产品正在尝试交付至用户手中。其中,由丰田汽车资助的Cartivator团队已初具规模,其首款飞行汽车——SkyDrive已于近日完成试飞首秀。此外,今年年初,美国空中出租车初创公司JobyAviation宣布完成C轮融资,而丰田汽车作为本轮融资的领投方注资3.94亿美元,并获得参与部分研究项目的授权。 此外,包括大众、现代汽车、戴姆勒、保时捷、劳斯莱斯等全球知名车企,也陆续着眼于“飞行汽车”领域并展开布局,而其瞄准的是“飞行汽车”行业背后的巨大商业价值。摩根士丹利预计,2030年,“飞行汽车”行业将形成3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2040年,其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5万亿美元。 Uber方面曾表示,将在今年展开“空中出租车”的相关测试,并于2023年正式投入运营。而由现代汽车为Uber打造的首款“空中出租车”——S-A1也已公开亮相。 “我们正看到一个全新时代的曙光,这个时代将为我们的城市打开天空。”现代汽车城市空中交通部门负责人JaiwonShin表示,现代汽车计划在10年之内规划出完整的空中交通工具阵容,以期待在新型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落地仍待时日 与“飞行汽车”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相比,各地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目前仍处于空白地带,这或将成为其实现商业化的最大屏障,“飞行汽车”也因此遭遇“起飞容易,落地难”的窘境。 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显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50千克即被划分为大型无人机类别,而其飞行地点、航线及空域等都要接受有关部门管理。这意味着,“飞行汽车”实际上已不属于“汽车”范畴,现有的地面交通系统、法规对其并不适用。 “城市空域管理,包括航线的制定、行驶的规则、事故责任的划分、空中执法手段等,目前为止全球没有任何针对飞行汽车认证和空中交通管理的清晰、统一的标准及规章体系。”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扬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除政策限制以外,“飞行汽车”实际市场需求及载人安全性等问题也有待进一步验证。据了解,民营飞行器申请适航许可,要按“空载—载物—载人”的顺序推进。在载人阶段,需取得适航证,以获得运行许可,而后续的商业化,还需取得经营许可。但就现阶段的“飞行汽车”产品而言,能否在满足国内适航管理规定下取得适航证,仍是未知数。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