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每经专访平安信托固定收益部业务总监陈勇:做固收+要切实去增厚收益,不是为了“+”而“+”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0-22 19:34:22

每经记者 胡琳    每经编辑 段炼    

2020年全球进入新一轮货币宽松周期,低利率环境背景下,货币类资产收益率全面下降,同时资管新规下,传统稳健型理财难以满足投资者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以债券资产打底的“固收+”策略获得资产管理行业和市场追捧。

平安信托固定收益部业务总监陈勇认为,“固收+”不是为了“+”而“+”,而是通过“+”,可以达到资产配置的目的,从而切实为客户增厚收益,减少风险。

平安信托固定收益部业务总监陈勇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固收+渐受追捧

今年以来,受基本面、政策面和资金面的影响,利率中枢水平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国内资金面逐步宽松,市场上资金相对充裕,固收类资产的收益率持续走低。

在陈勇看来,固收+的流行主要源于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率的下降。他指出,债券市场2018年以来整体呈现牛市行情,但未来持续上涨的空间相对有限。为提升固收业务的盈利能力,信托、银行理财子公司、券商和基金等“大资管行业”开始积极布局“固收+”业务。有业内专家认为,从供给端来讲,纯固收策略表现不可避免受债市beta影响,随着收益率下行未来收益空间越发有限。在纯固收策略基础上加上一些其他资产或策略既可以分散组合风险又能一定程度上增强收益,从产品策略设计角度更具有吸引力。从需求端来看,大量低风险偏好资金从保本理财、非标产品、P2P中流出,对于绝对收益型产品将有显著需求,而固收+策略既能满足大资金容量需求,又能尽可能提供低风险偏绝对的收益。

尽管产品都叫固收+,但是不同机构在配置思路、资金稳定性的追求上仍有不少的差别。目前公募基金债券型基金中类型可分为:纯债基金、一级债基(即固收+打新模式),二级债基(固收+权益投资)和指数型债券基金四种类型。券商推出的固收+产品的个性化更为突出,资产配置比例的灵活度更高。

陈勇认为,信托行业的“固收+”业务具备独特的差异化优势。从机构角度看,信托在城投和地产等非标业务方面比较擅长,而信用债市场最重要的发债主体即为城投和地产;从投资者角度看,在资管新规背景下,信托投资者需求从过去刚兑型理财产品中大量释放,需要寻找新的稳定回报类产品,“固收+”产品更能契合原有客户客群的低风险高收益偏好。

陈勇介绍了平安信托的“固收+”投资策略。他表示,平安信托的业务开展目标明确,不是为“加”而“加”,而是以资产配置切实为客户增厚收益,减少风险。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很多机构在做固收+时设定了债券、股票的投资比例,然后股票、债券分开投资。与之相比,平安信托的“固收+”业务会从“资产配置”和“信用精选”两方面考虑业务,通过对经济周期、宏观政策、估值水平和资金流动等因素进行分析,寻找高性价比资产,动态优化配置;综合信用环境、行业变化、估值水平和财务分析等因素,建立信用分析模型,挖掘信用alpha投资机会。例如,如果分析认为中资美元债、打新或者可转债能增加产品盈利,平安信托就参与进去,而不是为了强调“+”而加入。

同时,陈勇表示,债券投资要坚持"天时、地利、人和",做到顺周期,顺趋势,严守价值底线,寻找性价比最优的品种;看图形、看人气,寻找阻力最小的方向进行进攻。

此外,信托打破刚兑后,投资人群体也遇到了新问题,那就是如何选择产品,尤其是固收+权益类型的产品。陈勇对于投资人的建议是关注产品历史业绩和管理团队。他指出,历史业绩肯定是最重要的,其次是产品管理团队的投资风格、价值取向。

自建固收体系:信托业务转型的必然选择

在资管新规约束下,去通道、降杠杆、破刚兑,压减非标产品,加码标准化产品,主动寻求转型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信托固收业务也在寻求升级转型。陈勇告诉记者,信托要做主动管理,肯定要自建固收体系,这一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内部交易文化和外部信托品牌建立。

传统信托业务集中于非标融资领域,其前中后台体制设置也多配合这一业务目的,与标准资产业务的组织架构需求不尽一致。在另一方面传统信托机构中的“信贷文化”如何转换为“交易文化”,也有待于行业探索。陈勇认为,如何管理标准资产是信托行业转型升级中必须回答的题目。“在选择股票和债券资产后,机构还需要进行主动管理。”陈勇说,“与传统的房地产领域不同,股票和债券的投资者更关心的是购买价格,而这与信托公司的专业能力、交易文化息息相关。”

另一方面对于信托品牌建立,陈勇认为,信托公司的品牌建设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平台大、稳定性高、专业能力优秀的公司将在“大资管”时代获得更多优势,行业的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高。

封面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2020年全球进入新一轮货币宽松周期,低利率环境背景下,货币类资产收益率全面下降,同时资管新规下,传统稳健型理财难以满足投资者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以债券资产打底的“固收+”策略获得资产管理行业和市场追捧。 平安信托固定收益部业务总监陈勇认为,“固收+”不是为了“+”而“+”,而是通过“+”,可以达到资产配置的目的,从而切实为客户增厚收益,减少风险。 平安信托固定收益部业务总监陈勇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固收+渐受追捧 今年以来,受基本面、政策面和资金面的影响,利率中枢水平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国内资金面逐步宽松,市场上资金相对充裕,固收类资产的收益率持续走低。 在陈勇看来,固收+的流行主要源于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率的下降。他指出,债券市场2018年以来整体呈现牛市行情,但未来持续上涨的空间相对有限。为提升固收业务的盈利能力,信托、银行理财子公司、券商和基金等“大资管行业”开始积极布局“固收+”业务。有业内专家认为,从供给端来讲,纯固收策略表现不可避免受债市beta影响,随着收益率下行未来收益空间越发有限。在纯固收策略基础上加上一些其他资产或策略既可以分散组合风险又能一定程度上增强收益,从产品策略设计角度更具有吸引力。从需求端来看,大量低风险偏好资金从保本理财、非标产品、P2P中流出,对于绝对收益型产品将有显著需求,而固收+策略既能满足大资金容量需求,又能尽可能提供低风险偏绝对的收益。 尽管产品都叫固收+,但是不同机构在配置思路、资金稳定性的追求上仍有不少的差别。目前公募基金债券型基金中类型可分为:纯债基金、一级债基(即固收+打新模式),二级债基(固收+权益投资)和指数型债券基金四种类型。券商推出的固收+产品的个性化更为突出,资产配置比例的灵活度更高。 陈勇认为,信托行业的“固收+”业务具备独特的差异化优势。从机构角度看,信托在城投和地产等非标业务方面比较擅长,而信用债市场最重要的发债主体即为城投和地产;从投资者角度看,在资管新规背景下,信托投资者需求从过去刚兑型理财产品中大量释放,需要寻找新的稳定回报类产品,“固收+”产品更能契合原有客户客群的低风险高收益偏好。 陈勇介绍了平安信托的“固收+”投资策略。他表示,平安信托的业务开展目标明确,不是为“加”而“加”,而是以资产配置切实为客户增厚收益,减少风险。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很多机构在做固收+时设定了债券、股票的投资比例,然后股票、债券分开投资。与之相比,平安信托的“固收+”业务会从“资产配置”和“信用精选”两方面考虑业务,通过对经济周期、宏观政策、估值水平和资金流动等因素进行分析,寻找高性价比资产,动态优化配置;综合信用环境、行业变化、估值水平和财务分析等因素,建立信用分析模型,挖掘信用alpha投资机会。例如,如果分析认为中资美元债、打新或者可转债能增加产品盈利,平安信托就参与进去,而不是为了强调“+”而加入。 同时,陈勇表示,债券投资要坚持"天时、地利、人和",做到顺周期,顺趋势,严守价值底线,寻找性价比最优的品种;看图形、看人气,寻找阻力最小的方向进行进攻。 此外,信托打破刚兑后,投资人群体也遇到了新问题,那就是如何选择产品,尤其是固收+权益类型的产品。陈勇对于投资人的建议是关注产品历史业绩和管理团队。他指出,历史业绩肯定是最重要的,其次是产品管理团队的投资风格、价值取向。 自建固收体系:信托业务转型的必然选择 在资管新规约束下,去通道、降杠杆、破刚兑,压减非标产品,加码标准化产品,主动寻求转型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信托固收业务也在寻求升级转型。陈勇告诉记者,信托要做主动管理,肯定要自建固收体系,这一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内部交易文化和外部信托品牌建立。 传统信托业务集中于非标融资领域,其前中后台体制设置也多配合这一业务目的,与标准资产业务的组织架构需求不尽一致。在另一方面传统信托机构中的“信贷文化”如何转换为“交易文化”,也有待于行业探索。陈勇认为,如何管理标准资产是信托行业转型升级中必须回答的题目。“在选择股票和债券资产后,机构还需要进行主动管理。”陈勇说,“与传统的房地产领域不同,股票和债券的投资者更关心的是购买价格,而这与信托公司的专业能力、交易文化息息相关。” 另一方面对于信托品牌建立,陈勇认为,信托公司的品牌建设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平台大、稳定性高、专业能力优秀的公司将在“大资管”时代获得更多优势,行业的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高。
平安信托 固收 专访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