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区域经济

每经网首页 > 区域经济 > 正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何体现“层次感”? 专家提六个字:错位、分工、互补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0-19 17:10:10

“双城经济圈内的城市要找准定位,形成错位分工互补的形态,所以需要很好的谋划。”一些不适于在成渝发展的产业,其实可以外放出去,这样整个城市圈的活力才能体现出来。

每经记者 鄢银婵    每经编辑 梁枭    

今日(10月19日)早间,成渝双城经济圈概念股一度受到资金追捧,包括渝开发(000514,SZ)、金科股份(000656,SZ)、成都银行(601838,SH)等个股盘中均有冲高表现,涨幅一度超过4%。

上周五(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当日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也被解读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即将出炉的前奏。

事实上,自今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后,成渝双城经济圈便一直是两地的热门话题。其中,如何解决成渝双城经济圈内的“中部塌陷”问题则成为重中之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针对这一问题,在近日举办的重庆解放碑论坛上就有所探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城市要找准发展定位、形成错位分工互补的形态被认为是一剂良药。

圈内城市须错位发展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当日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据了解,成渝双城经济圈以全国1.9%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6.9%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全国6.3%的经济总量,而在内循环发展格局考虑安全与效率兼顾的背景下,成渝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增长极中安全性较高、韧性较强的区域。

成都城市风景 图片来源:摄图网

而对于呼之欲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多名专家认为,圈内城市需要提前谋划布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若对标长三角城市群,成渝经济圈的“层次感”不够好。

张威所说的“层次感”不好,即成渝经济圈的“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中部塌陷”较为突出。据了解,四川纳入成渝城市群的15个地市人均生产总值呈现由成都向川东城市逐渐递减趋势;重庆纳入成渝城市群的29个区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现从主城9区向渝西城市递减趋势,出现了成渝衔接带的中部塌陷现象。

“比如长三角,上海处于发展的高级水平,南京、无锡等区域则通过产业承接成为中级发展区域,另外一些产业则再分到芜湖、马鞍山等低一点的发展水平区域。”张威认为,成渝双城经济圈要形成更好的联动效应,分层发展非常重要。

“双城经济圈内的城市要找准定位,形成错位分工互补的形态,所以需要很好的谋划。”张威建议,一些不适于在成渝发展的产业,其实可以外放出去,这样整个城市圈的活力才能体现出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受访时也表示,成渝地区在建科学城、金融中心等规划上要实现错位。“错位的同时,更要注重合作。比如两地可共同设立一些产业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谋划产业发展、打造产业高地。”

更注重城市内涵提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0月16日的政治局会议提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多名专家就此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新的国际形势和挑战,随着优势产业在西部地区,也利于延伸并形成新的供应链和产业链,进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重庆城市风景 图片来源:摄图网

张威认为,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成渝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通航空、铁路“最后一公里”。

另一方面,随着成渝地区在“十四五”期间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贸易的发展将与其制造业的传统优势进一步匹配。“成渝区域处于以前的“老三线”布局地,进一步发展服务业不仅能够激发出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一些潜能,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赋予更多能量;也能为服务业发展征得更多空间。”张威说道。

记者了解到,在撬动服务业未来潜在能量上,重庆部分区域已经有所行动。比如,近日重庆渝中区就拿下了重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名号。资料显示,2019年渝中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80亿元,占到全区生产总值的90%以上,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11%。

“注重服务业发展其实是城市内涵提升的重要表现。”张威表示,根据2019年数据,我国城镇化率已超60%,第三产业的占比为54%。根据发达国家的过往规律,市中心衰败是大概率事件。推进步行街建设,则能激发城市发展的文化内涵和商业张力。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今日(10月19日)早间,成渝双城经济圈概念股一度受到资金追捧,包括渝开发(000514,SZ)、金科股份(000656,SZ)、成都银行(601838,SH)等个股盘中均有冲高表现,涨幅一度超过4%。 上周五(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当日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也被解读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即将出炉的前奏。 事实上,自今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后,成渝双城经济圈便一直是两地的热门话题。其中,如何解决成渝双城经济圈内的“中部塌陷”问题则成为重中之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针对这一问题,在近日举办的重庆解放碑论坛上就有所探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城市要找准发展定位、形成错位分工互补的形态被认为是一剂良药。 圈内城市须错位发展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当日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据了解,成渝双城经济圈以全国1.9%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6.9%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全国6.3%的经济总量,而在内循环发展格局考虑安全与效率兼顾的背景下,成渝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增长极中安全性较高、韧性较强的区域。 成都城市风景图片来源:摄图网 而对于呼之欲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多名专家认为,圈内城市需要提前谋划布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若对标长三角城市群,成渝经济圈的“层次感”不够好。 张威所说的“层次感”不好,即成渝经济圈的“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中部塌陷”较为突出。据了解,四川纳入成渝城市群的15个地市人均生产总值呈现由成都向川东城市逐渐递减趋势;重庆纳入成渝城市群的29个区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现从主城9区向渝西城市递减趋势,出现了成渝衔接带的中部塌陷现象。 “比如长三角,上海处于发展的高级水平,南京、无锡等区域则通过产业承接成为中级发展区域,另外一些产业则再分到芜湖、马鞍山等低一点的发展水平区域。”张威认为,成渝双城经济圈要形成更好的联动效应,分层发展非常重要。 “双城经济圈内的城市要找准定位,形成错位分工互补的形态,所以需要很好的谋划。”张威建议,一些不适于在成渝发展的产业,其实可以外放出去,这样整个城市圈的活力才能体现出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受访时也表示,成渝地区在建科学城、金融中心等规划上要实现错位。“错位的同时,更要注重合作。比如两地可共同设立一些产业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谋划产业发展、打造产业高地。” 更注重城市内涵提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0月16日的政治局会议提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多名专家就此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新的国际形势和挑战,随着优势产业在西部地区,也利于延伸并形成新的供应链和产业链,进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重庆城市风景图片来源:摄图网 张威认为,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成渝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通航空、铁路“最后一公里”。 另一方面,随着成渝地区在“十四五”期间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贸易的发展将与其制造业的传统优势进一步匹配。“成渝区域处于以前的“老三线”布局地,进一步发展服务业不仅能够激发出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一些潜能,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赋予更多能量;也能为服务业发展征得更多空间。”张威说道。 记者了解到,在撬动服务业未来潜在能量上,重庆部分区域已经有所行动。比如,近日重庆渝中区就拿下了重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名号。资料显示,2019年渝中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80亿元,占到全区生产总值的90%以上,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11%。 “注重服务业发展其实是城市内涵提升的重要表现。”张威表示,根据2019年数据,我国城镇化率已超60%,第三产业的占比为54%。根据发达国家的过往规律,市中心衰败是大概率事件。推进步行街建设,则能激发城市发展的文化内涵和商业张力。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