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

每经网首页 > 推荐 > 正文

多位两院院士齐聚成都 医学人才培养、创新能力他们都谈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9-29 23:16:09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强调,医学教育成功的根本是“灿烂其职业前景”,才有人愿意学医,“严格其培养过程”,才能把人才培养出来。

每经记者 汤辉  宋思艰    每经编辑 张海妮    

今日(9月29日),在四川大学建校124周年暨华西医学110年纪念之际,学校举行了“新医科发展与医工结合”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上午的活动中,多位两院院士发表了演讲。同时,川大方面与相关单位签署了成都健康医学中心(未来医学城)、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四川大学医教研一体化项目等协议。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沈彬表示,川大将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立一个以罕见病和少见病为主要病种的医院,借助当地政策,第一时间将国内外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应用在患者身上。医院旁边还将设立一个研究院,研究总结临床应用成果,从而在国内推广。

王辰院士:“教育之要在于灿烂其职业前景,严格其培养过程”

王辰院士在活动中演讲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宋思艰 摄

除了相关协议的签署,高峰论坛的重头戏——院士论坛可谓干货满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等进行了主题分享。

王辰院士表示,未来医学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发展得好与不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得好与不好,会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现在是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也是遇到最多艰难险阻和各种矛盾交汇的时候,这时必须找到新的发展动能。在发达国家,医学和生命科学投资占到民口科技投资的40%~70%,我国则远远少于这个比例。提升对医学研究的支持是改善医学发展生态的重要条件,这需要大家一起加力改善。

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对医学高等教育有很多独到见解。他认为,医学本科教育应该是通识性的医学素养教育,本科教育不宜作过细的专业划分。医学院校要严格控制招生人数,确保医学教育质量。一些院校的医学教育质量令人担忧。业界和社会一定要知道“庸医之害甚于无医”。他还表示,要改变以往各学科割裂的教学方式,进行医学教学方式改革,实行针对临床问题的多学科交融的模块教学。

协和医学院近年开始实行招收多学科背景本科生进入协和医学院学医的“4+4”临床医学教育,起到了“纳多学科者学医,纳爱医者学医,纳天下贤才学医”的效应。王辰院士强调医学教育成功的根本是“灿烂其职业前景”,才有人愿意学医,“严格其培养过程”,才能把人才培养出来。

针对目前医务界工作量大的问题,王辰院士建议设立4年制的医生助理(PA)本科专业,毕业不拿医生执照,作为医生助手发挥作用。

詹启敏院士:科技创新和学科交叉是医学发展的关键

詹启敏院士在院士论坛上演讲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汤辉 摄

在院士论坛上,詹启敏作了题为《医工集合,助推现代医学发展》的演讲。詹启敏院士表示,过去的健康,主要是以疾病诊疗为中心,今天是以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地关注健康。

詹启敏院士认为,健康中国的蓝图美好、路径清晰,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第一,我们应对了新冠肺炎这样的新发、突发疫情的挑战,但也不要忘了一些重大慢性病仍在危害人民健康。

第二,医学创新能力不足。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化已经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链条,几乎是“沙滩上的贝壳”,拿来就用,或者是“自来水”,拧开龙头就会流水。现在的国际形势已经变化了,“水”从哪里来?“水”干净不干净?“这让我们重新调整发展思路,这就是科技创新。”

医学实践表明,任何一种重大传染病的最终控制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突破,几乎都有赖于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可以看到,每一项新的临床上的进步都是医学科技创新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临床经验的积累。

詹启敏院士认为,医学发展史几乎就体现为两个特征:一个是创新,一个是交叉。在任何交叉学科,在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工科、理科,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发展和任何一次突破,都给医学带来很好的发展。

实习生王重月对本文亦有贡献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王辰院士 詹启敏院士 医学发展 医学人才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