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新经济?成都、香港、新加坡三地齐献策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9-28 21:50:10

“在发展新经济的过程中离不开用户思维、场景思维和生态思维。”成都市新经济委副主任李佳林表示,成都强调用户思维,根据新经济企业的发展需求灵活调整相关政策措施,而不是“条块式”的政府管理来促进产业发展。

每经记者 谢陶    每经编辑 杨欢

_____20200928211006.thumb_head

论坛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9月28日,以成都为主会场、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为分会场的“全球科技创新论坛”在三地同时连线举行。

此次论坛以“科技创新:新经济竞争力全球化”为主题,由南华早报主办、每日经济新闻协办。来自全球的260多位科技翘楚、金融领袖以及世界500强企业大咖,围绕企业竞争力、科技创新、发展新经济等议题,展开了深度交流对话。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无论是在科技创新还是城市治理领域一直都是领先全球。所以今天对成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特别是在新经济领域。”成都市新经济委副主任李佳林表示。

三大思维助力成都新经济发展

“在发展新经济的过程中离不开用户思维、场景思维和生态思维。”李佳林向记者表示,以前政府在组织经济工作的时候,更多是“政府配菜”。现在我们强调用户思维,根据新经济企业的发展需求灵活调整相关政策措施,而不是“条块式”的政府管理来促进产业发展。

在谈到场景思维时,李佳林表示,新场景不是一个具体的项目,它结合了成都市的一些重大战略,包括国际消费中心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东部新区建设等。以天府绿道为例,我们把打造天府绿道的理念和目标面向社会公布,帮助企业更好地参与到城市战略当中,实现城市场景和企业产品服务的有效对接。

记者了解到,2018年,成都就提出城市机会清单。目前已对接成功项目300多个,投资过百亿。不同于传统企业,新经济企业进入的是新兴市场,会面临不同法律法规的管制,也会面临用户的“不信任、不认可”。于是,为了鼓励新经济企业创新发展,成都站在城市的高度出台了城市机会清单,给新经济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李佳林介绍,“今年疫情期间,我们对原来的城市机会清单进行了深化和迭代。通过政府搭建平台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入市场,于是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场景营城 产品赋能’的新经济、新产品、新场景发布会。通过政府信用背书,帮助企业在政府平台上发布创新的产品,让企业产品更好地进入市场。”

无疑,构建完善的产业发展生态是成都新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所谓生态思维,李佳林认为,“新经济企业的发展不是唯技术论,它一定是一个多方面生态作用的结果。这个过程中需要两个方面的支撑,一个是要素支撑,比如金融和人才。在金融领域,我们现在建立起了新经济天使基金和新经济产业基金。另一个是政府服务支撑,通过不断优化政府服务,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新经济企业打造良好的发展生态。”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成都对外宣布面向全球持续发布1000个新场景和1000个新产品,期望通过打造新场景构筑城市发展的新机会。截至9月25日,成都已举办6场“双百”发布会,发布600个新场景和600个新产品,其中前5场共释放投资需求超3500亿元。

未来,通过持续完善“城市机会清单+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创新应用实验室”机制,深入实施“十百千”场景示范工程,成都将为新经济企业的发展释放出更多的城市机遇。

金融和教育是香港科技创新两大优势

“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香港是金融和物流的中心枢纽。事实上,香港近几年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科技创新。香港也拥有巨大的科技创新潜力。”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表示。

近两年,香港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加大资金和人才的投入。以2018年为例,香港本地研究及发展总开支为244.97亿港元,同比上升10%,占GDP比重稳步提升。同时,香港还不断加快建设创新创意园和各类孵化器,聚焦人工智能和医疗科技等领域。“政府把这当成了当务之急。”黄克强表示。

在谈到香港科技创新的优势时,黄克强认为,“香港拥有两大优势。香港有多所世界排名前100的高等学府和多所知名科研机构,集聚了非常顶尖的科研力量,这是巨大的优势。此外,在金融领域,香港还利用IPO方面全球领先的优势,通过支持更多医疗公司IPO来促进医疗领域的技术创新。”

最后,黄克强重点介绍了香港科技园。2018年初,香港特区政府向科学园拨款100亿港元,旨在促进香港初创的科技企业发展。黄克强称:“该100亿元主要用于加强支持科技初创企业,以及为园内企业提供租金支持,协助寻找投资者,设立共享实验室等。我希望未来可以培育出1000家初创企业。”

“当前,香港科技园‘科研的密度’正不断提升,已经孵化出上百家科技公司,其中两家成长为独角兽。我们会为大学生和很多初创团队筹集资本,帮助其研发,完善科技产品,帮助他们和风投圈建立起连接。仅2017年至2019年,我们就帮助筹集了大概300多亿港元的投资。”黄克强表示。

新加坡重视培养“企业级”人才

某种程度上,新加坡代表了全球科技创新的典范,大量的科研投入令新加坡的新经济发展充满了活力。记者了解到,五年前,新加坡就已启动为未来经济转型的工作。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正在敲定未来五年的科研发展计划,将拨出超过200亿新元,支持基础和应用研究,特别是在医疗和生物医药、气候变化和人工智能等影响深远的领域。”

而近年来,地处新加坡城市中心的新加坡管理大学迅速发展成为新加坡及所在区域的创新中心,为新加坡新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新鲜血液”。“这离不开我们大力培养创业人才、设立创业基金和汇聚全球的创新思想。”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江莉莉表示。

江莉莉直言,我们非常注重“企业级”人才的培养,我们给学生提供了大量海外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沉浸”在海外创业创新的生态中。过去4年,我们和240多家不同公司进行深度合作,选派800名学生深入企业,引导他们根据市场需求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优化创新创业项目。

此外,记者了解到,新加坡管理大学还专门设立了创业基金,由学生来管理运营,重点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我们会对学生进行风投培训,并邀请行业资深专家进行指导,在创投和法律方面给出专业建议。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和校友都可以参与这个创业基金。”江莉莉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管理大学还通过各种各样的创新实验室和创新大赛来汇聚全球的人才。江莉莉介绍到,“比如我们打造了李光耀全球商业计划大赛,通过这个平台让拥有创意头脑的人汇聚在一起。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名参赛者在这里分享他们的创意,激活了我们大学和这座城市的创新活力。”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成都 科技创新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