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如何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两地教育局长答每经问:关键要解决精准赋权和有效用权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9-24 21:29:44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旭    

2019年,我国小学的净入学率达到99.94%,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达到102.6%——中国基础教育已经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未来正在向“上好学”迈进。

924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障改革的顺利实施,要处理好政府办学主体责任与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厘清明晰政府和学校的责任边界。

“我们既注重打破部门壁垒,做到应放尽放,同时又注重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不能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吕玉刚说。

在发布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针对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向两位地方教育部门的负责同志进行了提问。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张怀水摄

“放管服”改革要落实到位

在贯彻《意见》要求、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同时,如何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地方一线教育部门又有着怎样的思考?

针对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需要突破哪些重点难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向四川省成都市和山西省晋中市两地教育部门的负责同志提出了问题。

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刘强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从实践当中来看,最难的是评价体系,即对学校、对校长、对地方政府履职的一个科学评价体系问题。重点是学校校长的人事自主权,和校长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自主权的使用,这是应该突破的重点。

“我们要精准地赋权,有能力的校长先多给一点权。”刘强说,对于放权,他的体会是持续和活力的平衡问题,既要讲持续,更要讲活力。“我们还要做一些专门的学习、研究、调研,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化推动。”

晋中市教育局局长张海荣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落实《意见》需要突破的关键在于有关部门的“放管服”改革要到位,也就是说,要赋权到位。

“在赋权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办学的主体责任和学校办学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各个职能部门都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要以‘放到位’为出发点,以‘管得好’为着力点,以‘优服务’为落脚点,持续推进部门的简政放权这项改革。”

张海荣进一步表示,落实《意见》需要突破的难点还在于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就是校长“用权”要有效。

他强调,《意见》从教育教学、人事、经费三个方面,对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做了科学合理的制度性安排,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学校接不住、不善用、不会用、不敢用的问题,这就要实现“依法赋权”向“有效用权”质的飞跃,必须建立起一个现代化学校管理体系,提升学校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坚决克服“唯升学、唯分数”倾向

《意见》要求,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更加注重评价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实际成效,并作为对学校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对校长教师实施考核表彰的重要依据,引导和促进学校持续改进提高办学水平。

《意见》指出,各地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不得以中高考成绩或升学率片面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坚决克服“唯升学”“唯分数”的倾向。

吕玉刚表示,评价具有重要的指挥棒作用、重要的导向作用。激发办学活力,必须保证学校沿着正确的方向去实施。所以这次文件当中专门写了一条,强化评价的导向作用。

图片来源:新华社

吕玉刚强调,要把考试升学建立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把素质教育的功夫做足、做实、取得成效。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认为,唯分数、唯升学的导向,过于看重对孩子进行知识传授和应试操练,而忽视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全方位培养,让全面发展变成跛脚走路,在“五唯”中危害最甚。而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一环套一环,相互助力,容易形成“负循环动力机制”。

扩大学校对聘任副校长的参与和选择权

《意见》指出,加大学校行政领导人员聘任制推行力度,进一步扩大学校在副校长聘任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鼓励地方积极探索由学校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提名、考察、聘任副校长,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此外,《意见》还要求,完善教师“县管校聘”具体实施办法,充分尊重和发挥学校在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依据核定的编制、岗位数量及岗位结构比例和教育教学需要,提出教师招聘需求和岗位条件,并全程参与面试、考察和拟聘人员确定。

吕玉刚介绍,《意见》提出的主要政策举措非常明确,就是要围绕着基层反映的这些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政策举措。

第一项举措就是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在学校层面,提出鼓励支持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强化学校课程实施主体地位,明确学校在遵循遵守国家关于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自主安排教学进度、自主运用教学方式、自主组织研训活动、自主实施教学评价、自主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

其次,就是扩大学校人事工作的自主权。吕玉刚强调,一方面要扩大副校长聘任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文件提出鼓励地方积极探索由学校按规定的条件和聘任程序提名、考察、聘任副校长。另一方面要扩大学校中层管理人员的聘任自主权,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学校自主设置中层管理岗位,包括内设机构,自主择优聘用中层管理人员。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基础教育 入学率 办学主体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