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

每经网首页 > 推荐 > 正文

北京本轮疫情中新冠病毒感染性变强了吗?专访武大病毒所教授杨占秋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6-23 23:14:54

在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毒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占秋看来,百事可乐和薯片不可能传播新冠病毒。而随着北京累计确诊病例增加,外界也在思考,这轮疫情中病毒的感染性是否增强了?杨占秋称,“我认为需要考虑这种可能性。”

每经记者 郑洁    每经编辑 魏官红    

“一觉醒来,我爸‘幸灾乐祸’地对我说现在不能吃乐事薯片了。啊,这一定是在梦里。”6月22日一早,如此“哀鸣”在社交网络上此起彼伏。

6月21日,百事(中国)位于北京大兴磁魏路分厂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当日下午到晚间,百事(中国)连发三份声明,分别就百事可乐饮料、乐事薯片的安全性进行了正面回应。6月23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专家李凤琴明确表示,新冠病毒不会在食品间传播。

虽然能放下心来继续吃薯片喝可乐,但目前,北京新发地的病毒溯源尚未最终解密。6月11日起,北京12天累计新增确诊249人,天津、浙江、四川等地也发现多例北京新发地关联病例,无疑为各地流行病学溯源调查增加了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22日下午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的确诊病例中,有多名患者主要活动轨迹既无新发地直接接触史,又非确诊病例密接者。

这是否说明北京的疫情进入社区感染阶段?新冠病毒传染性变强了吗?此次北京新发地确诊病例的病毒是“人传人”还是“物传人”?哪个可能性更大点?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毒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占秋。

病毒序列说明了什么?

6月11日,北京市西城区唐先生被确诊为新冠肺炎,这是在时隔55天之后,北京再度出现本地病例。通过对唐先生的流调,北京新发地被疾控部门锁定为重点地区。新发地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称,相关部门抽检时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

从三文鱼到可乐薯片,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对食物的质疑周期:各地三文鱼纷纷下架,进口生鲜行业损失不菲;尽管百事公司积极回应,舆论仍对薯片和可乐存疑。

在杨占秋看来,百事可乐和薯片不可能传播新冠病毒。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欧美多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明确指出,冠状病毒在物体表面的存活率极低,从历经数日运输的产品或包装上感染该病毒的风险极低。

另一方面,6月16日,全国政协在上海就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开展专题调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透露,北京这次疫情很可能不是5月底、6月初才出现的病人,很可能要提前推一个月。

这是否表明,最晚从4月底起,新冠病毒在北京已经存在于一条隐性传播链?

对此,杨占秋持有不同观点。杨占秋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不管是否有新冠肺炎的症状,感染都是同时发生的,不存在无症或轻症感染者感染早一步出现的情况。”

对于一些专家给出的查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抗体的溯源方式,杨占秋也并不认同。他认为,目前从抗体溯源并不一定能确定对方是否是在此次疫情中感染,总体来说意义不大。“不管是否已经变异,新冠病毒产生的都是同样的抗体”。

由此,病毒基因序列的公开似乎成为此次疫情流调溯源的一个路径。

6月18日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发布了3条北京新发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分别为北京市确诊病例基因组序列数据(NMDC60013902-01、NMDC60013903-02)以及环境样本基因组序列数据(NMDC60013903-03)。

根据公开报道,这3个序列落在一个进化簇中,该簇包含了很多来自欧洲的样本,和2020年3月19日~20日采样的3个输入北京的病毒的基因序列不一样。在全球冠状病毒的进化架构中,和这3个北京的新冠病毒序列最接近的为来自捷克、中国台湾、希腊和葡萄牙的新冠序列。

当地时间6月19日,WHO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目前有不同毒株在传播,不代表疾病来自欧洲,很有可能此次病毒由北京以外输入,现在重要的是要确定何时传入以及病毒传播链。也就是说,此次北京疫情输入性病例可能性更大,但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序列类似,暂且无法定论它起源于何处,何时传入北京的。

那么,如果是输入性病例,接近欧洲流行毒株的病毒怎么“跑到”北京去的?近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吴凡表示,无非几种可能:人带进来,各种产品、食物链带进来。当一位感染者进来后,污染了新发地市场的环境,然后病毒在环境中不断繁殖,到达一定量时,由于部分人有了共同暴露因素,进而造成了暴发。

然而,到底是人传人还是物传人,杨占秋认为,还未有定论。

病毒感染性变强了吗?

6月23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曾晓芃通报:6月22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例。随着累计确诊病例增加,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这轮疫情中病毒的感染性是否增强了?

“我认为需要考虑这种可能性。”杨占秋向记者表示,“欧洲本身(出现了)大流行,病例多,死亡率也高,不仅说明病毒不同,也足以说明比今年初武汉的新冠病毒传播能力要强,既然是输入性病毒,需要考虑是否在本轮北京的疫情中,病毒的感染性与传播能力已经增强。”

据公开报道,通过数据比对发现,上述3组序列均带有D614G突变。携带D614G突变的新冠病毒毒株自今年2月份出现以来,在欧美地区不断传播,到今年5月,已经成为世界主流毒株。据公开报道,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病毒学家Hyeryun Choe团队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发表的最新研究表明,在整个欧洲和美国流行的SARS-CoV-2变异体中的微小基因突变,有可能增加冠状病毒上刺突蛋白的数量,这将大大提高该病毒感染力,其感染人细胞的能力提高9倍至10倍。

新冠病毒的刺突S蛋白是介导其进入宿主细胞的蛋白,也是疫苗和药物研发的主要靶标之一。D614G变异指的是新冠病毒的第614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D)变成了甘氨酸(G),因此变异毒株也可称作G614,而老毒株被称为D614。

对此,中国学者亦有研究和阐述。据澎湃新闻报道,当地时间6月20日,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爱龙团队在医学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发表论文,详细阐述了新冠病毒S蛋白在614位置的显性突变(D614G突变)。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所属的RNA病毒突变率极高,这可能助长传播和毒性。

“但并不是所有带有位点突变的冠状病毒感染人的能力都会增强。”杨占秋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称,“病毒位点的致病性和病毒基因特点有关系,也就是跟它的结构有关系,但还是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去证明。”

北京的3个病毒基因序列虽然接近,但都不相同。业内有声音认为,这暗示在本轮北京的疫情暴发之前,新冠病毒可能已经在北京社区里默默传播了一段时间。

值得警惕的是,在6月22日下午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的确诊病例中,有多名患者主要活动轨迹既无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直接接触史,又非确诊病例密接者,这是否说明北京进入了社区传播范畴?杨占秋认为目前不能下此结论,”需要进一步调查这些病例的生活轨迹,特别是有无间接接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份,IBM AI医疗团队在一项研究中警告称,D614G突变可能会降低针对该病毒刺突蛋白的疫苗计划有效性。

黄爱龙教授团队也指出,鉴于SARS-CoV-2 RNA基因组的进化性质,可能需要进一步考虑抗体治疗和疫苗设计,以适应D614G和其他可能影响病毒免疫原性的突变。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