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刚刚,北斗“收官之星”升空!从发卫星到推应用,“大国重器”市场征途还要爬坡过坎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6-23 10:55:32

今日(6月23日)9点43分04秒,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定位系统“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升空,“后北斗时代”从此开启。

每经记者 李少婷    每经编辑 吴永久    

 

巨大的白色气体随着火焰点燃升腾起来,反冲力托举起火箭,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随之成功升空,好消息从西昌发射基地向全国扩散——今日(6月23日)9点43分04秒,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定位系统“北斗”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升空,“后北斗时代”从此开启。

“我们已经让北斗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卫星导航系统,接下来就是怎么让北斗好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今年1月表示。

从建设北斗到应用北斗,新的征程开始了。北斗产业链企业、高精度时空服务平台千寻位置CEO陈金培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将北斗比作电,就像各类电器的出现成就了电,作为底层时空技术,北斗的成功也将体现在其应用的繁荣上。

为珠穆朗玛峰量身高、给武汉的医疗废弃物画路线图……北斗正扩大其应用边界。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3450亿元,目前已经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智能手机接入了北斗服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技术已不再是北斗产业发展的最高门槛,北斗的应用空间只受想象力限制。不过,北斗产业的发展并非“由A即可推知B”的简单逻辑,摸索的过程是无法跳跃的。

后北斗时代:盼千亿级智能硬件市场爆发

在江苏的一片2000亩的水产养殖基地里,总共有23个工人,年龄最小的65岁,其余的都在70岁以上,整体高龄化亦是我国水产养殖工人年龄结构的现状。

“10年之后谁来做水产养殖?一定是靠机器。”泰州珈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乐创业三次,将公司从上海搬到江苏,基于北斗+GPS技术开发了亚米级定位的无人投饵船,实现按照预设路径自主航行,定时定量精准投喂,节省人力的同时也可以降低饵料沉底的污染。

农业、交通等是目前北斗技术参与较多的领域。正如张乐所开发的项目那样,大部分北斗应用目前采用与GPS兼容的双频模式,作为“后来者”,兼容也是北斗在全球发展的路径。

北斗系统共有三代,对应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三个阶段: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随着第55颗北斗卫星入轨,北斗三号将建成,一个可以提供全球服务的定位导航系统就正式面世了。

从北斗二号区域系统发展到北斗三号全球系统,不仅仅体现在服务范围的扩大、服务性能的提升等方面,这些都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北斗三号与其它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和互操作方面,这是质的变化。

由于采用了新的频点、新的信号,北斗三号实现了与GPS、Galileo的兼容与互操作,真正融入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大家庭,为北斗走向世界、服务全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兼容与互操作还可以降低多系统卫星导航接收机芯片的复杂度,从而进一步降低接收机芯片的功耗和成本,简单来说,能够在基本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性能,非常有利于产业发展和市场拓展。

“对于最常见的多系统单频接收机来说,北斗与其它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意味着把以前的‘三频’变成了真正的单频接收机,基本上可以认为只需用以前的三分之一成本就能实现更好的服务性能。”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陆明泉教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目前国内厂商的部分北斗芯片成本已经在一美元以下。

低廉的成本是大范围推广的基础。以无人投饵船为例,其消费群体是渔民,因此性价比、可靠性和易用性就是开发的标准。无人投饵船不仅要保证性能发挥,以“傻瓜式”操作配合高年龄群体对智能产品的接受程度,更要帮助渔民赚钱或省钱,否则无论如何先进,都无法推向市场。

“北斗想要发展起来非常简单,精度变高,成本降低。而不论是哪个行业,成本足够低需要量足够大,即使是最先进的技术,比如导弹,如果只造两枚导弹也便宜不了,民用市场的量够大,每个消费者都要用,但问题在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笔笔发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视听介绍,北斗通讯的应用成本包含硬件成本和使用成本(服务费),服务费多按年计算,需要综合评定成本承受力。

“如果北斗(应用层)有一天创新成功了,不是因为北斗用到了手机里面,而是因为北斗用到了很多我们想不到的地方”,陈金培希望有一天北斗可以被集成到千亿级的智能硬件中。

难点不在技术:汽车比原子弹更难造

全国两会期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目前已经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智能手机接入了北斗服务。这一比例让不少人感到惊讶,有人甚至在相关新闻评论区咨询:“在哪里啊?怎么设置?”

另外,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3450亿元。

人们感受不到北斗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作为底层时空技术的低调,一位常年从事北斗科普工作的人士在今年1月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基础的时空服务在生活当中是很容易忽略的一种能力,它的存在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

另一方面,北斗的确尚未有能够让大众眼前一亮的突破级应用。尽管走的是兼容路径,但北斗必然要直面与GPS的竞争。北斗系统是第四个可以提供全球卫星导航服务的系统,此外还有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和欧洲伽利略系统(Galileo)。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独步天下的仅有美国的GPS,GPS早于北斗20年进入应用市场,凭借免费开放全球民用服务,趁着智能手机的“东风”已构建了完整的生态。

“只要市场是打开的,有充分的竞争,我们肯定是选择最优的性价比。”一位北斗行业从业者表示。依迅科技副总经理李葛海介绍,目前北斗和GPS在成本上没什么差别,只是北斗模块体积更大一点,功耗更大一点,这就决定了目前仍有些场景局限,尚需上下游联动优化。

按照杨长风的说法,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但就应用层而言,对于多数北斗从业者,技术不算是什么门槛。根据千寻位置今年1月发布的《北斗智造者报告》,行业应用需求持续旺盛,但终端产品层面的短板正在阻碍时空智能产业高速发展。

“科技的发展最终落脚点是应用。全球定位技术的应用,底层技术不是核心门槛,应用的难点到底在哪?我认为是针对应用领域的集成创新和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以及这个过程中经验和技术的积累。”普玄物联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贾昆鹏表示,从业者面对的是个综合性目标,需要综合考虑性能、成本、功耗以及终端用户的使用环境特点。

贾昆鹏以汽车和原子弹的差异做了个形象的比喻,北斗应用层面临的突破难度正像是造汽车,不仅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还要考虑包括乘坐的舒适性、价格的接受度以及使用场景等问题,而原子弹的突破难点几乎只在于技术。

国家在推动北斗应用层拓展上不遗余力。今年5月,中央企业北斗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揭牌暨线上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旨在进一步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而此前的许多年间,北斗已经在交通、农业等领域努力拓展创新应用。

仍待开拓的市场更具吸引力。用技术去找市场这种方法在北斗产业化上不再被奉为圭臬,应用场景先行才有搅动一池春水的可能。

“最重要的挑战是融合创新能力,时空非常基础,基础到就像空气一样,很多人会忽略。它在大部分场景中发挥作用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需要融合到各个领域不同的技术中。”陈金培表示。

应用层探路艰辛:瓦特改良蒸汽机时也无法预料将来

6月2日,武汉市集中核酸检测结果出炉,终于摆脱了疫情的阴霾。就在4个月前,新冠疫情正肆虐,测量体温是武汉社区排查病患的重要一步,庞大的工作量和短缺的志愿者资源成为精准上报的现实挑战。

总部位于武汉的依迅科技在2月开始研发AI测温仪,4月推向市场,如今产品销路已经达到南美。AI测温仪正是基于北斗技术,将体温数据、位置数据与身份信息、时间信息作对比,四大要素的交叉分析可以判断传播源关系,已在医院、机场等场景落地。

“北斗能产生多大的应用价值或经济价值,谁也不知道。爱迪生改良灯泡、瓦特改良蒸汽机,他们也不知道将来会怎样。一切都依赖于技术到底最终会在哪个业务场景下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现在虽然是不得而知的,但是不怕。”李葛海一点也不担心北斗应用没有前景,只是北斗产业发展的逻辑并非是“由A即可推知B”,想象空间太大了。

大部分从业者仍专注于亚米级精度应用的拓展。李葛海认为,亚米级已经能够满足现有大部分应用的需求。王视听也认为,北斗的产业化发展应当从现有需求替代入手,“比如亚米级低成本就是个很大的市场,比GPS精度高一点点,但成本差不多,机会就来了”。

相较于GPS,北斗的高精度服务更胜一筹:我国在全境范围内建设了地基增强系统,实现了天上北斗卫星、地上“一张网”。陈金培介绍,北斗具有精准时空服务能力,在中国全境范围能实现动态厘米级和静态毫米级定位。

高精度挖掘的是新场景和新需求。陈金培对装有高精度时空分辨率模组的汽车三角牌这一商业应用案例津津乐道。三角牌产生的位置数据跟地图服务商和交警报警平台打通,又能够回流或分发到过往行人的手机里去,从而串联起以往难以连接的数据场景,实现新的价值。

尽管有从业者指出,高精度的成本降不下来,仍难以铺开市场。但在陈金培看来,北斗最大的机会就是整个经济的数字化,随着智能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的进程对于时空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大数据时代需要同时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大要素,时间与地点的输出能力正是要靠时空智能基础设施,此外,自动控制设备将不再满足于几米、几十米的精度,高精度能力将催生巨大的创新。

大产业下的小企业:明星企业规模不如县级房地产公司大

此前,北斗相关企业多专注于元器件领域,比如芯片、模组、接收机等。但在下游应用没有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下,北斗相关企业很难获得业绩的巨大提升,这在“卫星导航概念股”的表现中可见一斑:Wind数据显示,A股共计29家“卫星导航概念股”,平均归母净利润不足A股整体平均值的5%。

以卫星导航产业首家上市公司北斗星通(002151,SZ)为例,该公司是推动北斗产业化的明星企业,但北斗星通扣非归母净利润却同比大幅下滑。2019年,北斗星通收入29.8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51亿元。这与北斗星通重点布局汽车智能网联与工程服务,希望打造“产品+服务”的业务模式,但汽车电子市场近两年略显低迷有关。

“北斗产业好像很大,有三四千亿,但北斗公司规模似乎都不大,还不如一个县里的房地产公司老板,房地产老板随便盖几栋楼都比‘北斗星通’销售额大”,一位不愿具名的北斗应用层从业者评价道,“但资本是生活在未来的,而不是生活在当今可量化的标准下的”。

“(北斗应用空间)有你看不到的一面,才有有魅力的一面。至于是谁能把握住这个机会,我觉得首先是活着的这波人,你摇摆了,你觉得很苦,笑到最后的可能就不是你。所以这个东西,不需要去想,只需要去埋头苦干。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紧跟时代,坚持活着。”李葛海表示。

纵观北斗产业,大部分应用企业也尚处起步初期,竞争力有限,加之面对已经建成生态的强敌GPS,构建生态也是新生的北斗产业的选择。“各行各业都不同,头部公司也不那么集中,想要一个个推广起来很难,所以要建生态。”王视听这样解释道。

不仅要让北斗应用层遍地开花,还要形成花丛。去年8月时,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指导下,千寻位置发起了“北斗智造者”计划,更早以前,千寻位置宣布开放其时空智能技术,均是意在推动构建生态。

生态链是生态圈的基础,这与产业基础不无关联。陈金培认为,产业基础好不好,一要看企业数量,二要看产业结构。就结构而言,是否有核心企业引领、是否有周边配套都是影响因素。

“每个地方都要搞北斗产业,搞很多北斗企业,这个不可能的。”陈金培表示。而根据千寻位置的调研报告,如上海、浙江等东部城市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支持,但中西部地区有制造和研发的潜力,不少人才储备其实是在中西部地区。

跨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是产业发展的需要。前述常年从事北斗科普工作的人士表示,如何优化配置取决于北斗产业的规模,不只是中东部发展或者只是西部发展的问题,只是目前整个产业还在比较初期的阶段,尚难以给出完美的答案。

记者:李少婷

编辑:吴永久

视觉:蔡沛君

排版:吴永久 杨诗涵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北斗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