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生态环境部答每经问:全社会已形成约30万从业人员所组成的环境监测队伍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6-02 19:09:49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廖丹    

6月2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月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等相关内容,并同步发布《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彪 摄

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进展情况如何?今年有何重点任务?“十四五”时期针对当前环境特点和薄弱环境会有哪些考虑?在哪些重点领域加强监测网点的布局?

对此,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介绍了“五个明显提高”,包括:基础能力明显提高、运转效能明显提高、数据质量明显提高、支撑能力明显提高、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其中,柏仇勇指出,全社会已形成由3500余家机构、约30万从业人员所组成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人才队伍。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监测队伍从业人数达30万人

柏仇勇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十三五”期间陆续出台了关于监测网络建设、监测垂改、提高数据质量等三个文件,基本形成了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取得了积极进展。

其中,全国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达5000余个,覆盖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及部分区县;全国地表水监测断面总数达1.1万个,覆盖全国十大流域;布设全国土壤监测点位8万余个,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区县和土壤类型。

同时,加快培育和规范监测市场,鼓励社会检测机构参与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全社会已形成由3500余家机构、约30万从业人员所组成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人才队伍。

在监测数据质量保障方面,柏仇勇称,坚持“保真”与“打假”两手抓,形成覆盖气、水、土、固体废物、生态遥感等多个领域的监测类标准1200余项,基本满足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和管控标准的监测需求,构建了国家-区域-机构三级质控体系并有效运转,严厉打击监测违法行为,确保监测活动有章可循。

此外,柏仇勇强调,围绕七大标志性战役和四项专项行动,初步建成国家-区域-省级-城市四级空气质量预报体系和联合会商机制,国家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区域和省级基本具备7~10天空气质量预报能力,准确率达到80%以上,为重污染天气应对和重大活动环境质量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四五”期间环境监测领域将迎快速发展

当前,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仍面临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尚未形成、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精细化支撑不够、法规标准有待完善、数据质量仍需提高、保障力度依然不足等问题。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肖建军介绍,“十四五”监测规划将以实现统一监测评估的职能为目标,以全面科学客观的反映生态环境质量为原则,重点从理顺监测的体制机制、优化生态环境的监测网络、深化监测业务体系、强化新技术的引领、全面提升监测能力等方面发力。

其中,国家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方面,结合城市发展情况,针对城市新增建成区缺少国控城市点位、现有国控城市点位布设不均衡等问题进行优化完善,点位数量由1436个增加至1734个,监测的地级以上城市由337个增加至339个,实现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覆盖,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反映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水平和变化规律。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方面,针对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不够清晰、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尚未全面覆盖等问题进行优化调整,断面数量由2050个增加至3646个,并重点加强了长江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优化调整后,基本实现了对十大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重要水体省市界、重要水功能区监测“四个全覆盖”,能够更加全面反映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厘清地方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根据上述规划可知,“十四五”期间,断面数量增长将达77.9%。不难看出,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将会迎来快速发展期。

肖建军强调,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2020年,国家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新老点位并行监测,为“十三五”环境质量考核收官和“十四五”考核排名奠定基础。调整后的监测网络能够更加精准支撑生态环境管理,为科学确定“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奠定扎实基础。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6月2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月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等相关内容,并同步发布《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李彪摄 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进展情况如何?今年有何重点任务?“十四五”时期针对当前环境特点和薄弱环境会有哪些考虑?在哪些重点领域加强监测网点的布局? 对此,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介绍了“五个明显提高”,包括:基础能力明显提高、运转效能明显提高、数据质量明显提高、支撑能力明显提高、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其中,柏仇勇指出,全社会已形成由3500余家机构、约30万从业人员所组成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人才队伍。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监测队伍从业人数达30万人 柏仇勇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十三五”期间陆续出台了关于监测网络建设、监测垂改、提高数据质量等三个文件,基本形成了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取得了积极进展。 其中,全国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达5000余个,覆盖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及部分区县;全国地表水监测断面总数达1.1万个,覆盖全国十大流域;布设全国土壤监测点位8万余个,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区县和土壤类型。 同时,加快培育和规范监测市场,鼓励社会检测机构参与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全社会已形成由3500余家机构、约30万从业人员所组成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人才队伍。 在监测数据质量保障方面,柏仇勇称,坚持“保真”与“打假”两手抓,形成覆盖气、水、土、固体废物、生态遥感等多个领域的监测类标准1200余项,基本满足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和管控标准的监测需求,构建了国家-区域-机构三级质控体系并有效运转,严厉打击监测违法行为,确保监测活动有章可循。 此外,柏仇勇强调,围绕七大标志性战役和四项专项行动,初步建成国家-区域-省级-城市四级空气质量预报体系和联合会商机制,国家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区域和省级基本具备7~10天空气质量预报能力,准确率达到80%以上,为重污染天气应对和重大活动环境质量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四五”期间环境监测领域将迎快速发展 当前,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仍面临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尚未形成、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精细化支撑不够、法规标准有待完善、数据质量仍需提高、保障力度依然不足等问题。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肖建军介绍,“十四五”监测规划将以实现统一监测评估的职能为目标,以全面科学客观的反映生态环境质量为原则,重点从理顺监测的体制机制、优化生态环境的监测网络、深化监测业务体系、强化新技术的引领、全面提升监测能力等方面发力。 其中,国家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方面,结合城市发展情况,针对城市新增建成区缺少国控城市点位、现有国控城市点位布设不均衡等问题进行优化完善,点位数量由1436个增加至1734个,监测的地级以上城市由337个增加至339个,实现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覆盖,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反映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水平和变化规律。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方面,针对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不够清晰、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尚未全面覆盖等问题进行优化调整,断面数量由2050个增加至3646个,并重点加强了长江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优化调整后,基本实现了对十大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重要水体省市界、重要水功能区监测“四个全覆盖”,能够更加全面反映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厘清地方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根据上述规划可知,“十四五”期间,断面数量增长将达77.9%。不难看出,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将会迎来快速发展期。 肖建军强调,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2020年,国家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新老点位并行监测,为“十三五”环境质量考核收官和“十四五”考核排名奠定基础。调整后的监测网络能够更加精准支撑生态环境管理,为科学确定“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奠定扎实基础。
生态环境部 环境监测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