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

每经网首页 > 每经热评 > 正文

每经热评 |中国消费市场基础好 未来向好态势明显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5-25 23:01:08

总体来看,当前中国消费的基本面未变,未来向好态势将进一步显现。

每经特约评论员 赵萍

今年以来,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内消费下滑。

但是随着复工复产全面推进,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减税降费、促进消费等多项政策措施,有利地带动了消费市场回暖。而且,疫情催化新业态,很多企业在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把经济的短板和弱项加快补上。

总体来看,当前中国消费的基本面未变,未来向好态势将进一步显现。

消费市场供求平稳 基本生活消费稳定

从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看,当前消费市场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消费市场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全球疫情蔓延导致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对国内经济造成的下行压力,导致收入预期受到影响;二是一些行业停工停产对消费市场的部分供给按下暂停键,在较短时间内影响消费需求的释放。但是随着国内六稳政策发力,复工复产全面展开,消费持续向好的基础仍然稳固。

稳价保供政策给力,基本生活消费始终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饮料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更是高达12.9%和8.3%。

电商对消费增长的龙头引领作用更加显著。在疫情期间,电商起到了对消费市场的保障作用。在复工复产过程中,网上商品的供给能力率先恢复,进一步提振了市场需求。1~4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比1~3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

市场供给持续恢复 消费政策效果显现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行业主要是文化旅游、等服务行业,以及百货商店、购物中心、汽车零售等商品零售业态。

面对疫情冲击,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前所未有。“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5月22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说,今年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开始复工复产,服务消费将会快速回暖。5月1~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随着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消费将加快恢复。

疫情催化消费新业态 消费增长亮点多

从商品消费看,直播电商新模式将为线上消费注入新的增长动力。从传统电商到移动互联网电商,再到直播电商,电商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图文到视频直播,电商的商业模式快速迭代,特别是电商头部企业发力直播市场,加上视频平台带货规模快速增长,激发了线上消费增长的潜力。

从服务消费看,各种云经济的消费新模式前景广阔。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业加快发展云经济,在创新中突围,行业供给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院线停工停业,网络大电影爆发式增长。今年一季度,网络电影分账票房前30共分账4.3亿元,票房超1000万元的影片达23部,较去年同期增长188%。

直播+旅游、直播+综艺、直播+健身成为文化旅游体育消费的新亮点。线上直播的旅游攻略、沉浸式旅游场景,直接参与整个综艺互动的直播综艺,不用聚集就能参与的线上体育活动,满足了无接触的防控需要,解决了生活节奏快、闲暇时间不足的问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疫情期间服务消费的损失,而且创造了服务消费的新亮点。

市场加速恢复 消费仍是第一拉动力

近年来,消费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的作用不断增强。201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消费与投资两者合计对增长的贡献率为89%,而外需的贡献率仅为11%。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11年中,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有7年为负数,只有4年为正数。其中,贡献率最大的年份是2019年,为11%;贡献率最低年份是2009年,为-42.9%。在去年中国经济6.4%的增速中,外贸的贡献只有0.7个百分点。

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对冲外部压力,实现平稳增长重要力量。今年国家将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在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将控制在5.5%左右,这些政策目标的落地将会有效稳住和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使消费规模持续恢复,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更加倚重消费。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生活秩序有序恢复,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前期受到抑制的部分消费逐步释放,消费市场将会持续改善。同时,今年我国投资领域的重点是新型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网络、5G应用,充电桩,这些投资将为疫情催化的新消费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加快消费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消费亮点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使未来消费市场持续改善,长期平稳向好。

(作者系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消费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