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成都市商务局局长张金泉:川渝自贸区合作,核心是改革试验系统集成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5-24 22:52:38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王可然    

第三批自贸区挂牌已满3周年。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近日指出,7个自贸试验区围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制度创新,7个总体方案确定的1055项试点任务已基本实施,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137项制度创新成果,较好实现预期目标。

自贸区下一步怎么走?同属第三批的四川、重庆自贸区开启一项新探索——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目标下,打造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推进通关一体化。

“目前,对自贸区提出协同开放要求主要是在川渝地区。”近日,成都市商务局局长张金泉指出。如何实现这一要求?张金泉认为,关键是形成两地自贸区系统集成,提升改革试验效率。“重庆有141项改革试验任务、四川有159项,其中有很多是相同的——比如放管服改革,也有一些差异化任务。打造协同开放示范区,实际上就是要求两地通过协同方式形成改革链条,核心是实现改革试验系统集成。”他说。

自贸区正走向综合改革

去年,国务院批复新设山东、江苏等6个自贸试验区。经过6年发展,全国自贸区“1+3+7+1+6”的雁阵格局初步形成。

自贸区“朋友圈”扩大,也意味着改革领域进一步拓展。在张金泉看来,一个表现是,自贸区建设从“点状突破”向“以点带面”推进,形成全面立体开放新格局。“原来只有一、两个的时候,相当于盆景,现在从一、两朵花推进到10多朵,下一步就会涉及一些综合改革。”他说,“全国百花齐放,整体开放水平和能力就提升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过去各自为阵、小而全的改革,正面临成本升高、增速下降问题,“集成改革”势在必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川渝自贸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恰逢其时。

“就像生产链条一样,改革也是一项‘链条式’工程。”在张金泉看来,系统化、集成化改革,不仅能有效提升改革效率,还能使改革红利尽快得到落实,实现改革成果优化、固化,尽快推广实施。

在新政策利好下,川渝有望率先对改革系统集成展开探索试验。张金泉指出,对于国家赋予的改革试验任务,川渝可以通过建立机制,互相分工合作,从而形成制度创新组合。通过建立机制,双方互相响应、成果共享、形成联动。

张金泉也强调,改革是手段,不是目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关键一招,改革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对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不一致的做法、规则、标准、制度的改革。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打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要素在全球的配置能力,增强中国经济全球影响力。

四川开放需提升服务业

那么,对四川来说,新一轮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重点在哪里?

“中国加入WTO以后,制造业开放水平与世界经济体之间差距已经大大缩小。扩大开放的下一步主要还是在服务业,难点在服务业、希望和机会也在服务业。”张金泉说,“未来西部新一轮开发开放中,最大的利好也在服务业。”

发展服务业不仅是产业升级方向,也是城市提升能级重要抓手。张金泉特别提到,成都目前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不仅需要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产业链融入全球,更需要生活性服务业吸引高端人才、优质资本和生产要素。“打造公园城市不只是栽树,核心是要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配套便利、居家成本低,这个地方就能吸引人才、吸引技术、吸引资本,最终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他说。

换句话说,“四川开放需要在服务业领域做文章”。但中西部地区开放水平和能级不够高,短板也正是服务业。

张金泉曾对成都服务业开放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他发现,造成四川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根源在于开放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而在服务业上,作为“主干”城市的成都仍然存在短板。比如,与北上广深等第一方阵相比,开放程度不高,在金融、科技、文旅、健康、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上市场准入不足、放权赋能不够。此外,国际枢纽通道功能也存在提升空间。

基于此,在成渝相向发展趋势下,成都需要大力推动天府新区和东部新区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重大功能性设施和产业开放载体;同时,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试点、打造国家级高端开放平台。

今年初,有关打造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的消息传出。张金泉透露,目前,成都在加强和日本工商界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建筑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全方位协作联系,推动双边互利合作项目落地。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第三批自贸区挂牌已满3周年。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近日指出,7个自贸试验区围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制度创新,7个总体方案确定的1055项试点任务已基本实施,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137项制度创新成果,较好实现预期目标。 自贸区下一步怎么走?同属第三批的四川、重庆自贸区开启一项新探索——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目标下,打造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推进通关一体化。 “目前,对自贸区提出协同开放要求主要是在川渝地区。”近日,成都市商务局局长张金泉指出。如何实现这一要求?张金泉认为,关键是形成两地自贸区系统集成,提升改革试验效率。“重庆有141项改革试验任务、四川有159项,其中有很多是相同的——比如放管服改革,也有一些差异化任务。打造协同开放示范区,实际上就是要求两地通过协同方式形成改革链条,核心是实现改革试验系统集成。”他说。 自贸区正走向综合改革 去年,国务院批复新设山东、江苏等6个自贸试验区。经过6年发展,全国自贸区“1+3+7+1+6”的雁阵格局初步形成。 自贸区“朋友圈”扩大,也意味着改革领域进一步拓展。在张金泉看来,一个表现是,自贸区建设从“点状突破”向“以点带面”推进,形成全面立体开放新格局。“原来只有一、两个的时候,相当于盆景,现在从一、两朵花推进到10多朵,下一步就会涉及一些综合改革。”他说,“全国百花齐放,整体开放水平和能力就提升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过去各自为阵、小而全的改革,正面临成本升高、增速下降问题,“集成改革”势在必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川渝自贸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恰逢其时。 “就像生产链条一样,改革也是一项‘链条式’工程。”在张金泉看来,系统化、集成化改革,不仅能有效提升改革效率,还能使改革红利尽快得到落实,实现改革成果优化、固化,尽快推广实施。 在新政策利好下,川渝有望率先对改革系统集成展开探索试验。张金泉指出,对于国家赋予的改革试验任务,川渝可以通过建立机制,互相分工合作,从而形成制度创新组合。通过建立机制,双方互相响应、成果共享、形成联动。 张金泉也强调,改革是手段,不是目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关键一招,改革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对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不一致的做法、规则、标准、制度的改革。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打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要素在全球的配置能力,增强中国经济全球影响力。 四川开放需提升服务业 那么,对四川来说,新一轮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重点在哪里? “中国加入WTO以后,制造业开放水平与世界经济体之间差距已经大大缩小。扩大开放的下一步主要还是在服务业,难点在服务业、希望和机会也在服务业。”张金泉说,“未来西部新一轮开发开放中,最大的利好也在服务业。” 发展服务业不仅是产业升级方向,也是城市提升能级重要抓手。张金泉特别提到,成都目前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不仅需要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产业链融入全球,更需要生活性服务业吸引高端人才、优质资本和生产要素。“打造公园城市不只是栽树,核心是要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配套便利、居家成本低,这个地方就能吸引人才、吸引技术、吸引资本,最终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他说。 换句话说,“四川开放需要在服务业领域做文章”。但中西部地区开放水平和能级不够高,短板也正是服务业。 张金泉曾对成都服务业开放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他发现,造成四川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根源在于开放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而在服务业上,作为“主干”城市的成都仍然存在短板。比如,与北上广深等第一方阵相比,开放程度不高,在金融、科技、文旅、健康、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上市场准入不足、放权赋能不够。此外,国际枢纽通道功能也存在提升空间。 基于此,在成渝相向发展趋势下,成都需要大力推动天府新区和东部新区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重大功能性设施和产业开放载体;同时,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试点、打造国家级高端开放平台。 今年初,有关打造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的消息传出。张金泉透露,目前,成都在加强和日本工商界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建筑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全方位协作联系,推动双边互利合作项目落地。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