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西部大开发再升级 成渝如何构筑“增长极”?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5-22 01:45:14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内部发展不均衡情况下,发挥比较优势尤为重要,这也是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历史性跨越的关键。

每经记者 胥帅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中央再推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作用无比关键。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是我国西部内陆地区资源禀赋条件最优、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创新程度最高的区域。多种比较优势叠加,足以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和韧性。

近日,成都市社科院提交了一份成都市两会提案,详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机遇。其建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内部发展不均衡情况下,发挥比较优势尤为重要,这也是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历史性跨越的关键。

立体交通网络通达全球

成都市社科院在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意义时提到,这是推动成渝地区打造多中心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客观要求。

而将视角放诸于全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沿长江可以同长三角地区直接联系,西南方向可连接东南亚、南亚,还可连接中欧、打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南向,打通我国又一个出海国际大通道;北向西向,依托中欧班列通道,推进与中亚、欧洲等地经济联系。

要把潜力转化为能力,首先需要通过立体交通网络拓宽空间边界。毕竟,世界级城市群已普遍形成立体交互式综合交通运输网。反观成渝地区,可以探索经济圈内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张网”,打造“通道+枢纽+网络”都市圈物流运行体系。比如,共建世界级机场群,西部陆海新通道、强化铁路港——海港枢纽联动;加快建设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城际交通网络,打造核心城市间1小时通达交通圈。

向战略性新兴制造业转型

成都社科院建议,成渝地区的开放势头可以更快一点,建设成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探索内陆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模式、新途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化与欧亚市场经贸往来,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就产业结构来看,成渝地区已开始向战略性新兴制造业转型。目前,成都以电子、装备、医药、材料、食品为支柱产业,重庆以电子、材料、能源、装备汽车和消费品为主导。同时,在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领域,成都具有一定优势。

此外,成都市社科院还建议,强化成都主动作为,加快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具体而言,成都可以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开展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示范,加快建设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争取布局建设氢能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另外,成都还可以联合打造一批创新型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比如,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电子核心部件、新材料、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看来,与众多世界级城市群一样,成都和重庆两大中心城市将各种资源和优势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有效整合,将形成一个双城、双中心的经济带和产业带。其对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意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政策能够使成都发展空间更大,让重庆发展更有支撑。比如解决成都、重庆的能源问题,向东有三峡电站,向西有丰富的风能、光伏发电能源。”

提升竞争力引领西部发展

以全景式区域平衡视角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带动城市群整体融入。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杨文星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能够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比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这些城市群,他们形成的经济圈带动了区域发展。西部,也需要一个引领发展的经济圈,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是起这样一个引领作用的圈。”

成都市社科院建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内部发展不均衡情况下,发挥比较优势尤为重要,这也是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历史性跨越的关键。

要引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通过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带动下一级城市发展,引导周边城市发挥“磁场效应”吸引信息流,发挥“洼地效应”吸引资金流,发挥“灯塔效应”吸引人才流。整合川渝共有优势的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资源,深化产业链合作,形成良好的产业分工格局。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