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成都向东:东部新区破茧“未来之城”初显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5-22 01:44:19

2020年5月6日,成都东部新区挂牌成立。这座城市从三年前开始谋划的“千年之变”,正从一张白纸变得愈加丰满,为冲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不断蓄力。

每经记者 刘艳美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4000多年前,古蜀先民沿岷江上游河谷迁徙至成都平原,寻找理想定居之所。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延续千年的建城史,从先秦“天府之国”到唐宋“扬一益二”,成都在世界城市坐标中早就有过“高光时刻”。

一座拥有梦想的城市,不会沉湎于过往荣耀,而是着眼于未来创造。

在“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多重机遇叠加之下,成都正站上时代“风口”,拉开视野,立高远眺。

罗马非一天建成。2020年5月6日,成都东部新区挂牌成立。这座城市从三年前开始谋划的“千年之变”,正从一张白纸变得愈加丰满,为冲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不断蓄力。

一个讲堂:消除“本领恐慌”

2019年3月2日,一个普通的周六,在简阳市会议中心,首期“东进大讲堂”迎来“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的设计团队。

他们的讲课主题,是新加坡这座花园城市的规划建设经验。而坐在台下的听众,是来自成都东部区域的近300名管理者、建设者。

讲座以几乎每月一次的频次展开,除邀请专家授课外,还会组织分组讨论,以在交流中形成共识,指导日常工作。

一年多来,走进“东进大讲堂”的讲课人,既有城市规划领域顶级专家团队,也有项目引进、开发运营业内大咖,还有数字经济等行业知名人士,主题涵盖经济、规划、战略、法律等等诸多内容。

“东进大讲堂”的组织者是成都市东部新城发展委员会办公室,2019年1月在成都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挂牌成立,负责实施“东进”战略牵头抓总。

成都“东进”战略最早要回溯到2017年4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落下重塑城市空间格局的关键一子——东进!

多少年来,成都受困于城东龙泉山、城西龙门山屏障,逼仄发展。此番落子“东进”,跨越龙泉山,从“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成都格局豁然开朗。

但是,千年立城,谈何容易?白纸上作图,需要成都以极大魄力打破发展惯性,亦需要消除“本领恐慌”以纵深视野前瞻谋局。

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所说,“这是成都给自己找的难题”,这么大的战略调整,需要有历史耐心,“统一认识就需要一个过程”。但他同时亦指出,“这是成都长远利益所在”。

举办“东进大讲堂”的初衷,正是尽快补上认识、能力短板,着力培养一批“讲政治、懂城市、会经济、善治理”的干部。

李晓江近年一直在关注成都发展。去年7月,他就曾做客“东进大讲堂”,当时授课的主题是,“为中国城镇化‘下半场’探路——学习北京、雄安、成都总体规划”;今年5月6日,李晓江再次走进“东进大讲堂”,这一次,主题变成了“成都东部新区规划”。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成都向东的步伐,正越走越稳。

一个新区:破题永续发展

正是在5月6日这天,东部新区挂牌成立。这距其获批省级新区,刚刚过去一周时间。历经三年酝酿,东部新区终于破茧。

规划面积729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54.2万人,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165亿元。一座蓄势待飞的“未来之城”轮廓初显。

根据同天公布的《成都东部新区总体方案》,到2035年,东部新区常住人口将达到16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0亿元。但这显然还不是终点。

凭借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一直以来,成都人口吸引力强劲。2019年末,成都常住人口达1658.1万人,实际管理人口超2100万人。

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9年,成都常住人口年均增长35万人,服务人口年均增量则达55万人。据此测算,未来30年,成都将新增约1000万人口。到2050年前后,成都人口规模将达到3000万量级,也就是北京和上海现在的服务人口规模。

在“新成都人”仍在快速涌入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和人口承载力?

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一座城市不可能无限蔓延扩张,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都要“跳出去”开辟新空间,容纳人口和产业增长。

东部新区,正是成都发展战略的重要转移。在李晓江看来,除北京外,成都是少有的,主动调整城市空间布局来疏解城市人口的城市。进而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开辟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

以“人城产”为营城逻辑,以优良生态本底、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丰富就业创业机会吸引人口集聚,是成都为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和“大城市病”瓶颈,以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谋划的破题之道。

未来的东部新区,力求生产、生活和生态平衡,承担着“公园城市示范窗口”的使命。“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这不仅承载着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的希望,更寄托着成都人美好生活的期待。

一个经济圈:提升城市能级

除了基于自身发展考量,成都东进背后更进一步的构想,还在于以东部新区为支点,以点连轴,推动成渝相向发展。而这一支点最终撬动的,是一个世界级城市群的远大抱负。

今年是东部新区成立元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之年。近年来,成渝地区频频进入国家视野,获政策利好加持。

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出台,明确要求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要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

去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明确指出,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仅仅四个多月之后,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就“点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并寄予“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厚望。

名称变化背后,是对成渝双核更大的期许,亦表明两座城市显示度日益提升。

就在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促进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核心引擎,再度被明确写入其中。

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极均位于东部沿海,即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而深处内陆腹地的广大中西部地区一直是“相对短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国家战略机遇叠加之下,可以发挥比较优势,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亦指出,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三个十年,西部地区要通过开放逐步摆脱对国家投入的依赖,“培育自我发展能力”。在此过程中,中心城市将愈加成为西部发展的动力源,也带动其国际化能级大大提升。

从辐射西部到经略全球,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崛起。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建摄 4000多年前,古蜀先民沿岷江上游河谷迁徙至成都平原,寻找理想定居之所。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延续千年的建城史,从先秦“天府之国”到唐宋“扬一益二”,成都在世界城市坐标中早就有过“高光时刻”。 一座拥有梦想的城市,不会沉湎于过往荣耀,而是着眼于未来创造。 在“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多重机遇叠加之下,成都正站上时代“风口”,拉开视野,立高远眺。 罗马非一天建成。2020年5月6日,成都东部新区挂牌成立。这座城市从三年前开始谋划的“千年之变”,正从一张白纸变得愈加丰满,为冲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不断蓄力。 一个讲堂:消除“本领恐慌” 2019年3月2日,一个普通的周六,在简阳市会议中心,首期“东进大讲堂”迎来“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的设计团队。 他们的讲课主题,是新加坡这座花园城市的规划建设经验。而坐在台下的听众,是来自成都东部区域的近300名管理者、建设者。 讲座以几乎每月一次的频次展开,除邀请专家授课外,还会组织分组讨论,以在交流中形成共识,指导日常工作。 一年多来,走进“东进大讲堂”的讲课人,既有城市规划领域顶级专家团队,也有项目引进、开发运营业内大咖,还有数字经济等行业知名人士,主题涵盖经济、规划、战略、法律等等诸多内容。 “东进大讲堂”的组织者是成都市东部新城发展委员会办公室,2019年1月在成都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挂牌成立,负责实施“东进”战略牵头抓总。 成都“东进”战略最早要回溯到2017年4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落下重塑城市空间格局的关键一子——东进! 多少年来,成都受困于城东龙泉山、城西龙门山屏障,逼仄发展。此番落子“东进”,跨越龙泉山,从“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成都格局豁然开朗。 但是,千年立城,谈何容易?白纸上作图,需要成都以极大魄力打破发展惯性,亦需要消除“本领恐慌”以纵深视野前瞻谋局。 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所说,“这是成都给自己找的难题”,这么大的战略调整,需要有历史耐心,“统一认识就需要一个过程”。但他同时亦指出,“这是成都长远利益所在”。 举办“东进大讲堂”的初衷,正是尽快补上认识、能力短板,着力培养一批“讲政治、懂城市、会经济、善治理”的干部。 李晓江近年一直在关注成都发展。去年7月,他就曾做客“东进大讲堂”,当时授课的主题是,“为中国城镇化‘下半场’探路——学习北京、雄安、成都总体规划”;今年5月6日,李晓江再次走进“东进大讲堂”,这一次,主题变成了“成都东部新区规划”。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成都向东的步伐,正越走越稳。 一个新区:破题永续发展 正是在5月6日这天,东部新区挂牌成立。这距其获批省级新区,刚刚过去一周时间。历经三年酝酿,东部新区终于破茧。 规划面积729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54.2万人,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165亿元。一座蓄势待飞的“未来之城”轮廓初显。 根据同天公布的《成都东部新区总体方案》,到2035年,东部新区常住人口将达到16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0亿元。但这显然还不是终点。 凭借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一直以来,成都人口吸引力强劲。2019年末,成都常住人口达1658.1万人,实际管理人口超2100万人。 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9年,成都常住人口年均增长35万人,服务人口年均增量则达55万人。据此测算,未来30年,成都将新增约1000万人口。到2050年前后,成都人口规模将达到3000万量级,也就是北京和上海现在的服务人口规模。 在“新成都人”仍在快速涌入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和人口承载力? 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一座城市不可能无限蔓延扩张,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都要“跳出去”开辟新空间,容纳人口和产业增长。 东部新区,正是成都发展战略的重要转移。在李晓江看来,除北京外,成都是少有的,主动调整城市空间布局来疏解城市人口的城市。进而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开辟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 以“人城产”为营城逻辑,以优良生态本底、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丰富就业创业机会吸引人口集聚,是成都为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和“大城市病”瓶颈,以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谋划的破题之道。 未来的东部新区,力求生产、生活和生态平衡,承担着“公园城市示范窗口”的使命。“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这不仅承载着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的希望,更寄托着成都人美好生活的期待。 一个经济圈:提升城市能级 除了基于自身发展考量,成都东进背后更进一步的构想,还在于以东部新区为支点,以点连轴,推动成渝相向发展。而这一支点最终撬动的,是一个世界级城市群的远大抱负。 今年是东部新区成立元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之年。近年来,成渝地区频频进入国家视野,获政策利好加持。 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出台,明确要求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要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 去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明确指出,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仅仅四个多月之后,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就“点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并寄予“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厚望。 名称变化背后,是对成渝双核更大的期许,亦表明两座城市显示度日益提升。 就在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促进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核心引擎,再度被明确写入其中。 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极均位于东部沿海,即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而深处内陆腹地的广大中西部地区一直是“相对短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国家战略机遇叠加之下,可以发挥比较优势,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亦指出,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三个十年,西部地区要通过开放逐步摆脱对国家投入的依赖,“培育自我发展能力”。在此过程中,中心城市将愈加成为西部发展的动力源,也带动其国际化能级大大提升。 从辐射西部到经略全球,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崛起。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