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学生返校不适应学校节奏怎么办?湖北籍劳动者就业受到歧视如何应对?这场发布会给出解答……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5-15 21:17:07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陈旭    

5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心理健康服务有关情况。

在发布会上,复学后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湖北人民恢复常态化生活和心理状态,新冠疫情长期共存下的心理适应等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介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后,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有松懈思想,不能麻痹大意,还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也是一个基本的心理准备。

图片来源:新华社

学生返校不适应学校节奏怎么办

近日,北京市公布了学校的具体开学时间。而教育部也透露,全国已有约一半的学生返校开学。

经过历史上最漫长的寒假,一些学生可能会从心理上不适应学校的节奏。对于复学后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应当从哪些层面去解决呢?

对此陈雪峰表示,现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各地也在有序推进开学复课。有些学生在复学过程中心理压力比较大,甚至出现心理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通常可能会是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在复学过程中心理行为的适应问题。

第二种,复学以后面临着升学或者面临着毕业就业等客观问题带来的心理压力。

第三种,可能和复学、升学、毕业就业没有直接关系,但一些学生本来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复学只是一个诱因,引发了问题。

陈雪峰建议,第一种情况是个共性问题。对于新情况、新环境的适应需要一段时间,家长、教师、学生都应该有心理准备,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有行为上的改变。特别是学校应该结合实际,做好校园防控工作,并把这些防控措施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到位,减少担忧。

另外,家长和学生也要制定好学习计划,尽快调整好作息时间,调整好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在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下,尽快度过适应期。

第二种情况是客观压力带来的心理压力。应对这种心理压力,最主要的是要解决客观压力。

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做好心理调适,尤其是面临毕业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如果遭受挫折,或者计划就业的岗位不是很理想,可能会有挫败感、无助感,甚至会有自我否定、放弃努力的情况。如果家长和孩子在升学和就业过程中有意见分歧,往往也会给彼此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第三种情况很可能是本来就存在问题,在复学过程中压力叠加,导致问题暴发。对于这些问题,家长、老师和孩子要进行分析判断,找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并及时加以应对,同时尽量避免耽误干预的时机。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任何歧视湖北籍劳动者的行为都属违法

湖北人民、武汉人民为抗击疫情作出了很大的牺牲。现在疫情趋于平稳,在支持湖北人民、武汉人民尽快恢复常态化生活和心理状态的相关方面,又应该如何做呢?

陈雪峰对如何帮助大家尽快恢复到常态化的心理状态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要普遍提高大众的理性认识。经历了疫情防控到取得阶段性胜利,大家应该有这个感受——疫情防控的整个过程,就是我们的理性认识不断战胜非理性认识的过程,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偏见等现象发生。

二是在具体的行动中增加关爱。在返城、复工、复学的过程中,有一些地方,比如社区管控的举措,或者是工作单位、学校的管控举措比较严格,虽然是落实管控的具体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细节方面有可能会伤害到湖北或者武汉人民的感情。

“其实,对于必要的防控举措,大家是能够理解和配合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防控举措合理,详细沟通,友好平等对待,是获得理解、得到配合和表达关爱的关键。”陈雪峰说。

三是各地应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举措,尤其是要减少、消除在招工和就业等工作中出现的歧视行为。陈雪峰强调,就业歧视影响的是社会公平,它剥夺的是一部分人的就业和工作的权利。从长期来看,对于稳就业、促消费是有伤害的。

“对一部分人的伤害很可能最后是让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伤害。换句话说,在歧视和伤害别人的同时,可能也在伤害自己。最高法也明确强调,任何歧视湖北籍劳动者的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采取实际的行动和增加关爱的行为。”陈雪峰强调。

防控常态化需调整一些日常行为

今年5月,世卫组织官员曾表示,据已发表的研究显示,新冠肺炎还会与人类共存很长时间。如果是这样,人们应该在心理上如何适应呢?

对此陈雪峰建议,要真正做到接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并且要改变一些必要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五个方面20条具体要求,很多实际上是对我们每个人的具体行为提出的要求,比如说科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室内多通风、勤洗手、使用公筷等,这既是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做出的行为改变,长期来看也是提高每个人健康素养需要做出的行为改变。

“这不是阶段性的事情,而是将来生活方式的常态。”陈雪峰说。

同时,要持续关注国家和地方疫情防控举措的新政策。由于疫情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疫情防控的举措也会根据发展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工作,需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所以,我们应当对疫情防控的举措保持一定的关注。这种关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我们产生麻痹或者松懈思想。”

陈雪峰表示,一旦我们身边出现了散发疫情或聚集性感染的情况,不要过度恐慌。因为在疫情暴发初期,疫情发展速度快,而我们对病毒不了解,当时医疗资源也不够充足,所以当时应对很艰难。但经过了前一个阶段的疫情防控,各级政府和我们每一个人实际上都积累了疫情防控的经验,也有了应对疫情的心理准备。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疫情防控 复工 复学 心理健康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