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疫情下的中国家庭“画像”:对经济复苏乐观 更愿储蓄和投资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4-21 19:06:19

每经记者 胥帅    每经编辑 卢九安    

图片来源:摄图网

疫情之下,家庭财富是买股票还是买房子?哪类群体受疫情冲击力度最大?短期提振消费措施是否会影响长期消费行为……

4月21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2020年第1季度)》(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主要描述疫情之下,中国家庭消费方式、资产配置方式的变化和预期等家庭财富相关的情况。其中,报告显示,曾预料的“报复性消费”没有来,反而居民的“报复性储蓄”来了。这背后反应居民在疫情之下的风险规避意识,他们也更加注重购买商业保险。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振华、华夏新供给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等专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鼓励消费的政策并不会透支未来的消费能力,政策执行还可以在保障制度等多方面下功夫。

疫情后人们偏好储蓄

城市逐渐恢复生活“烟火气”,大街上的人们逐渐增多,原本预计疫情后出现“报复性消费”是否到来受到关注。

然而人们可能不会“报复性消费”,而是“报复性储蓄”。

“疫情后家庭储蓄意愿增加,有50.2%的家庭计划增加储蓄并减少消费。”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分析报告时指出,年收入50万以上的家庭减少储蓄而增加消费的意愿高于其他收入组,而收入在10万及以下的家庭减少消费而增加储蓄的意愿更强。

甘犁表示,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消费刺激政策,不太可能出现“报复性消费”。央行披露最新金融数据显示,一季度91天里,平均每天700亿存款涌向银行。

“疫情对收入较低人群,疫情较严重地区的居民收入影响较大。”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振华表示,疫情让人们更倾向于增加储蓄和投资。

在个别领域的消费反弹也会出现。“少数行业会出现报复性反弹,比如高铁。但比正常水平高一点后会收敛到正常水平。”华夏新供给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表示。

疫情影响着社会经济的众多环节,但报告显示,大部分家庭对经济恢复的预期较为乐观,“这份样本数据比我预估的好很多。”甘犁说。

报告显示,多数家庭对经济恢复是很乐观的,预计9月份经济会恢复正常。但报告也提到,需警惕乐观情绪带来的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线上消费代替了线下。报告预测,疫情过后,消费者培养起来的线上消费习惯也可能会进一步持续,线上消费的占比有望持续提高。

“数字经济在疫情中有蛮大的发展。但要注意缩小数字鸿沟,让不同层次的人都可以加入数字经济,不要让鸿沟成为居民扩大收入的阻碍。”甘犁表示,需要更具有包容性的数字经济,覆盖越来越多的人群。

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2019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只有61.2%,且城乡差异大。

专家认为短期消费刺激不会透支未来

报告还显示,疫情当中,中低收入家庭受疫情影响较大。中低收入群体日常支出较大,工资收入下降,可支配现金下降。自由职业和个体户等工作稳定性最差,受到冲击最大。

实际上,疫情特殊时期,居民对应会削减消费开支。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发放消费券等政策是为了鼓励消费。但政策刺激的短期消费行为是否会影响到未来,透支未来的消费能力?

贾康、李振华、甘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否认了这一种可能性。

“可能消费补贴会造成‘养懒汉’的问题,所以对应需要有与激励相容的制度,奖励劳动、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甘犁表示,疫情特殊时期要特殊看待,当家庭面临流动性约束,很多人缺钱花,“现在面临一个很好的机会,就是把主要的转移支付精准补贴到低收入人群。”

李振华对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短期的经济措施要及时,疫情这类突发事件和金融危机有差别的。”更长远的逻辑在于,居民在已定时间的消费并非固定不变,并不意味着今天消费了,以后就不消费。

贾康进一步表示,更重要还是制度创新,健全低收入保障体系,以支撑长期消费,“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通过有效投资拉动有效建设,比如新基建。这样可支撑长期消费,调动市场潜力。”

“要拉动消费更重要的是保住就业。”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李宏彬说。

甘犁还建议到,疫情后要好好研究针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特别是打破各个政府机构内部的‘数据孤岛’,以便于精准研究对小微企业和工商户的补贴政策。”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疫情 消费 经济复苏 储蓄 投资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3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