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产业趋势

每经网首页 > 产业趋势 > 正文

风华高科75亿元扩产高端MLCC 大陆企业在“工业大米”领域份额仅5%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3-30 16:15:46

当做惯了中低端MLCC的中国厂商突然想“翻身”,他们能把“高端”之歌唱响吗?

每经记者 陈鹏丽    每经编辑 陈俊杰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宣布封城一个月,华强北的商家们伺机而动。

马尼拉是全球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重要生产地之一,日本村田、韩国三星电机、太阳诱电(TAIYO YUDEN)等日韩巨头在那里都有大量产能布局,封城可直接搅动MLCC市场供应。素以商业嗅觉闻名的华强北老板们自然不愿错过良机。

MLCC是全球用量最大的被动元件之一,所有消费电子基本上都必须用到这个元器件,人称“电子工业大米”。举个例子,一台iPhoneX就大约需要用到1100颗MLCC。2018年,被动元器件“一天一个价”。商家动用卡车成吨囤货是当时华强北商业街的一道“风景”。

一颗工业类MLCC,平均单价不到0.2元,其制造却能难倒大片中国企业。而今年3月中旬,国内最大MLCC厂商风华高科(000636,SZ)宣布拟投资75.05亿元建设高端MLCC生产基地。3月初,三环集团(300408,SZ)已宣布拟定增募资21.75亿元用于建设“5G通信高品质MLCC扩产技术改造项目”。

当做惯了中低端MLCC的中国厂商突然想“翻身”,他们能把“高端”之歌唱响吗?

大陆厂商市占率不达5%

上个世纪40年代,日本一个名叫村田昭的年轻人,在自家烧制陶瓷的小作坊成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枚可以存储电气的钛陶瓷电容器,使得MLCC这种被动元器件诞生。当时恰逢二战结束,日本兴起一股收音机浪潮。村田昭创立的村田制作所就这样从收音机起步,发展成了如今MLCC行业巨擘。

如果将MLCC过去70余年发展放在一条时间轴上,上个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MLCC的发展一直是日本企业主导。到了1988年,韩国三星加入该领域,进一步壮大了MLCC的产业发展。中国台湾企业大举挺进MLCC则已经是进入21世纪的事情了。

事实上,中国大陆进入MLCC领域也很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风华高科官网显示,早在1985年,公司前身“广东肇庆风华电子厂”就引进了国内第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独石电容(也即MLCC)生产线和技术。到1991年,风高科技的MLCC年产能达1亿颗。

1994年,风华高科整体营收刚及8000万元,正在其筹备申请上市之时,竞争对手就陆续到达“战场”。当年7月,日本村田率先进入大陆市场,它第一站就选定了北京。在北京布局完MLCC产能后,12月又在江苏无锡成立了生产销售公司,次年再在上海成立销售公司。瞄准中国的不止村田,1994年至2000年前后,日本京瓷、太阳诱电等一批大型日系MLCC企业全面抢滩中国市场。

2000年,飞利浦在产业顶峰期放弃并出让被动元件事业部给国巨集团,我国台湾地区以国巨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全面崛起,打破了MLCC日韩垄断的局面。此后一直到现在,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MLCC企业一直占据着整个产业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1996年,风华高科实现上市,根据招股书,当时风华高科的MLCC年产量只有30亿只,销售收入是1.91亿元。风华高科当年MLCC总产能是年产40亿只,这个产能水平占到彼时国内生产总规模的75%。

除了风华高科,当时大陆没有其他可以叫得上名字的民用MLCC厂商。从现存的统计数据和文献来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2000年中国大陆的MLCC生产规模已经达960亿只,2005年生产规模已经达3500亿只,5年内产量基本翻了2番,不过,这其中大部分是外资厂商的产量。

2000年前后,MLCC迎来繁华时代,市场供不应求。那波行情推使两家大陆厂商入局。其中一家是三环集团,另一家是陈伟荣创立的深圳宇阳科技有限公司。

2001年,康佳集团当时的“掌门人”陈伟荣突然辞职创业,在深圳成立了宇阳科技。他的辞职原因成谜,当时在业界及媒体界引发轩然大波。不过无论外界怎么讨论,他本人始终保持沉默。7年后,他一手创立的宇阳控股(已更名为天利控股集团,证券代码:00117,HK)在香港主板上市,再次回归大众视野。

不过,2007年宇阳控股MLCC业务年收入也才2.21亿元,专攻微型MLCC。风华高科2007年营业收入是19.55亿元。

1994年至今,外资企业已经在大陆发展了26年,正是外资的加入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MLCC生产与销售国。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发布的《2019年版中国MLCC市场竞争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MLCC销量约为40520亿颗,其中中国的MLCC产量是29160亿颗,销量为28890亿颗。

外资深耕大陆市场这26年里,本地企业一直是追随者。据财通证券今年2月发布的《MLCC行业专题报告:短期行业回暖周期再度开启,长期看好需求增长和国产替代》,MLCC全球竞争格局是:龙头日本村田占据25%以上市场份额,韩国三星电机以21%市占率排名第二;这两家厂商是MLCC第一阵营厂商,两者“吞掉”全球近半市场。第二梯队则是以台系厂商为主,国巨集团以18%市占率排名全球第三。中国大陆厂商合计市场份额还不到全球5%。

有行业专家进一步告诉记者,目前MLCC大陆厂商市场份额大约在2%-3%之间,可提升空间很大,现在需要担心的是规模和技术实力能不能跟上。

为何大陆厂商一直赶不上?

MLCC大陆厂商和一、二梯队的差距有多大?一组直观的数据是,日本村田2018财年销售额达13718.4亿日元(折合约903.5亿元人民币,以2020年3月30日汇率计算,下同),其中电容器销售额为5742亿日元(折合约378.2亿元)。国巨集团2018年营业收入为771.65亿新台币(折合约181亿元人民币);而风华高科2018年收入是45.8亿元,其中片式电容器的销售收入是17.05亿元;三环集团2018年营收37.5亿元。

产能的角度或更能说明差距。前述财通证券《MLCC行业专题报告》显示,风华高科目前的MLCC产能估计是150亿只/月左右;三环集团月产能约40亿只;村田的月产能约是1500亿只;国巨集团是500亿只。

日本村田制造所1944年成立之后,村田家族已经持续稳定经营了76年,创始人村田昭的一生都在为元器件事业奋斗。在他退位后,他儿子村田恒夫接任社长职位经营至今。国巨集团是1977年成立,由现任董事长陈泰铭的哥哥陈木元创办,1989年陈泰铭出任国巨集团总经理。陈泰铭擅长“并购”,在他的努力下,国巨集团成为了全球第三大MLCC生产企业。

对比之下,大陆MLCC产业整体起步较晚,整个产业和核心企业也几经沉浮。

陈伟荣成立宇阳科技做MLCC后,发现并不简单,现金回流困难。于是2005年他介入现金回流较快的手机行业,创立了“亿通”品牌。宇阳科技如日中天之时曾对外立志,要做“中国的村田”。但是梦想总是难照进现实。随着亿通手机连年亏损,宇阳控股上市2年后就将其剥离。2015年,陈伟荣将其所持宇阳控股股权几乎全部出售,彻底离开上市公司。此番“离去”,陈还带走了大部分MLCC业务并另起炉灶,成立了广东微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而香港上市公司主体天利控股集团目前一边做MLCC,一边搞起了投资与金融。

风华高科上市至今,董事长换了5个,公司还因2015年至2016年虚增6000多万利润被立案调查。为此,监管机构对26名公司在职或离职高管追责并开出罚单,其中包括公司三任董事长。

据中国电子元件协会统计,截至2012年,中国做MLCC的企业只有30家,具备规模量产能力的更是凤毛麟角。《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MLCC是一个重资金、重技术但轻毛利的行业。根据鸿远电子(603267,SH)的招股书,2018年公司代理的工业类MLCC平均单价是0.15元,消费类是0.04元。高门槛但低毛利,大陆厂商望而却步,入局者寥寥。

一位券商研究员3月28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生产材料和生产工艺是日韩巨头的核心壁垒。她告诉记者,生产工艺可以通过外购进口设备改进,现在大陆厂商与日系巨头的差距主要还是在原材料上。“MLCC主要原材料是钛酸钡,但除了钛酸钡,其他原料可以有几千种,很多个原料混合版本,还要混合有机溶剂。日系巨头对于用什么材料,怎么混合,有很深的技术诀窍。但大陆厂商在顶尖材料上还得靠进口。”

上述研究员称,她总体还是很看好MLCC大陆厂商,风华高科、三环集团、东莞微容也在加速扩产。从产能规模来看,或许2-3年大陆厂商的产能就能超过台湾。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不可忽略的是,大陆MLCC生产企业无论是进入高端市场、掌握关键性高端技术,还是面临市场价格波动,都毫无话语权。目前生产的产品仍然以中低端为主。2016年开始,以村田为代表的日韩巨头逐渐停产中低端产品,转向高端产品市场。2018年3月村田宣布停产0402、0603、0805、1206 等尺寸的低毛利产品。据了解,0402~1206 尺寸的104、105容值是最常规的料号,主要应用于小电器、家电、工控等刚需领域,日系退出的这部分产能,正是大陆和台湾厂商生产的主力型号。

在采访过程中,也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想短时间内从高端市场抢蛋糕难度比较大,但是在汽车、安防等领域,面对日韩巨头,国产化替代陆续会有所推进。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风华高科 MLCC 工业大米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