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业观察

每经网首页 > 商业观察 > 正文

给陕西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3-19 18:20:02

每经记者 师安鹏    每经编辑 毕华章    

旅游业是支柱产业,也是眼下疫情冲击最惨烈的行业之一。

在陕西,旅游业收入已跨入7000亿门槛,对GDP贡献超过10%,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逾200万——疫情之下,如何挺过去,如何突围出去,市场着急,政府焦虑,这是一个重大且紧迫的课题。

早先的疫情之初,已有大量行业思考文章,陆续见诸网络。谈的比较全面,也比较深入。

其实这段时间,粉巷君(ID:nbdfxcj)也走访了一些西安旅游企业,企业家的角度,更趋于理性,同时强调市场思维导向。略作梳理,篇幅不长,只谈干货,仅供参考。

一是理性研判后续走势,对“报复性反弹”持谨慎乐观。

目前来看,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远超当年非典。

体制内机构、国资背景企业的员工,感触或不是太明显。对于承压能力较弱的一些民营企业而言,裁员、减薪,很难避免,但也是迫不得已。由此,部分人群收入减少,后续旅游消费力自然会打折扣。

还有一点,受疫情影响,学生课程延期,不排除占用暑假的可能,后续五一、暑假等传统旅游旺季的家庭出行,大概率会受到影响。

基于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因素的判断,超过300公里半径的长途旅游,下半年不会太过理想。相对而言,近郊游等短距离旅游业态,可能会受到追捧,疫后市场应对此重点筹谋布局。

所以,针对所谓的“疫后市场报复性反弹”,还需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当然,这是基于疫后半年期的思考。长期来看,旅游业的上行趋势不会改变。

二是鼓励投资并购,引导市场主体自行活血纾困。

客观看待,阶段性的政府优惠政策、扶持政策,势必难以面面俱到、深入肌理,而且还要顾虑政府财政的压力。所以官方的优惠扶持政策之外,引导市场自行活血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

举例来说,可以鼓励承压能力较强的规上企业,尤其融资渠道多元的国有上市平台,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对一些资质良好的中小微企业、优质旅游项目进行纾困。

受疫情冲击,当前背景下的中小微企业资金链、人才结构普遍比较脆弱,行业面临市场主体规模衰弱、人才流失的风险。

而规上企业、国有平台资金流相对充裕,有主观意愿,也迫切需要优质标的、创新资源的补充。

同时金融机构也能够集中资源,更有效的发挥金融功能(银行也是企业主体,通过行政手段要求其降低利率、放弃利润,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可谓一举多得。

进一步讲,如何使上述多方主体更充分、更有效的沟通,则需要政府层面尽快进行有效的引导机制设计——所谓危中有机,换个角度来看,现阶段也是旅游业大范围投资并购的适宜时机,纾困之余,相信也能发现、孕育出一批好的标的企业和项目。

三是借行业承压期,倒逼旅游市场供给侧改革。

以景区为例,眼下,西安大多景区推出为期数月的免费开放政策,“裸奔”之下,出于稳增长、保业绩的考虑,调结构、拓渠道、促消费等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醒目和迫切。

此前,部分景区推出线上博物馆,不失为创新尝试,但更多体现的是品牌营销意义。

粉巷君也注意到一些积极尝试,比如曲文旅去年与《剑网3》的合作,陕旅的骏途网电商创收,包括部分企业近期酝酿的线上产品(暂时保密)……市场环境下,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从追求经济收益的角度出发,针对多元业态融合的创新开源手段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文创”“旅游+电商”“旅游+网游”等,政府层面可着力引导。尤其对市场表现突出、极具示范意义的创新案例,不妨给予大力支持。

四是长远发展考虑,加快国企体制机制改革步伐。

国企的平台、资源、融资等优势毋庸置疑,疫情之下,从保人才、稳就业,抑或其它承压表现,以及践行社会责任来看,无愧于社会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尤其陕西旅游行业,国资背景包括上市公司,占据较多资源,行业辐射范围广,融资能力显著。但客观讲,在管理程序、决策机制、人才保障、考核体系等方面,与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接轨。

试想,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给他远低于资本市场的待遇,按照体制内标准去考核他,经营决策重重束缚,同时要求他引领上市公司去行业厮杀、跨越发展,这本身就有些违背市场规律。

为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释放资源能量,发挥行业龙头带动作用,国企体制机制改革还得加快再加快,开放再开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