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战“疫”实录丨驰援武汉的“ 医学侦探”:破案控增量,为防控“开药方”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3-10 09:55:51

新冠肺炎疫情,将流调专家们推向台前。陈曦将自己与同事们比作“给群体开药方的医生”,通过对一个群体的望闻问切,开出防控药方。据刘辉介绍,流调人员就像疫情战场上的“侦察兵”,通过提前探查疫情发生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病例发生数量。

每经记者 滑昂    每经编辑 张海妮    

他们不是临床医生,却也穿着防护服,出现在超市、养老院、社区等人员聚集场所。他们的“武器”也很简单,随身手提箱内,通常只装着最普通的棉签、剪刀、试管、镊子、手电、记号笔……

他们是被称为“医学侦探”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不仅有各省份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由全国疾控系统内抽调的流行病学调查专家,也火速投入到湖北疫情最前线开始工作。

“他(患者)走过哪些地方,到过哪个点,交谈过哪个人,要一个个这样排查下去。”四川第二批援湖北疾控队队长陈曦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通过详细流调,可以还原患者整个的传染链条。

不过武汉由于此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人数过多,已经不具备还原单一患者传染链条的条件,陈曦和其他4名队员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新冠肺炎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流调和采样的环节还是具有一定风险的,但工作的成果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疾控队队员吴朝学介绍。

3月6日,武汉某小区,疾控队员采样中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破案,“我们是控增量” 

流调,即流行病学调查,这是一个公众较少接触的词汇。流行病学调查员这一职业,则同样带着些“神秘”色彩。四川第二批援湖北疾控队5名人员,全部为参加过国家或四川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技术骨干。在2月18日抵达武汉后,这支队伍立即投身到了洪山区的流调和巡回督导工作。

“临床医生是减存量,我们是控增量。”四川第二批援湖北疾控队队员刘辉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概述流行病学调查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我们通过抽丝剥茧,还原疫情传播链,尽早追踪密切接触者并进行规范管理”。

队长陈曦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通过详细的调查,可以还原患者整个的传染链条,进而做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但在武汉,由于此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人数过多,已经不具备还原单一患者传染链条的条件,因此将工作重点转向了调查新冠肺炎集中暴发场所。

通过对日常监测数据分析,队员们发现同一个地址出现多个病例,再深入了解,这个地址是一家养老机构。

一场聚集性暴发的调查就此展开,尽快找出感染途径至关重要。在疫情发生后这家养老机构已经关闭,院内居住的老人平均年龄在83岁左右,自理能力比较差,需要卧床。他们是如何感染上新冠肺炎的?

“老人不出来,那就牵扯到谁在照顾他们,就是护工。”吴朝学介绍,队员们迅速将可能导致养老院内疾病暴发的可疑人员,锁定在了护工身上。经过调查发现,这家养老机构的护工在“封城”后,吃住也一直在养老院内没有外出。线索一下子就断了。

疾控队员迅速扩大调查范围,发现该养老院实际上是一家医养结合单位,社区医院也设在同一栋建筑内。“(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要回家。”队员们发现导致感染的问题关键。

在1月底时,这家社区医院就已经出现发热的医护人员,后期又有工作人员被确诊。“但是他们院长说,医院与养老院没有任何的交集,医护人员走的都是医院通道。”吴朝学回忆。

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养老院暴发疾病传染的问题出在食堂。医院的医护人员、养老院的护工长期在同一食堂集中聚餐。

陈曦介绍称,“在大家都还没重视(养老院)时,我们很快就把调查报告写出来并上报了”。随后,相关部门组织力量进一步摸排武汉的养老机构,队员们很有成就感。

3月6日,武汉某小区,采样完毕消毒人员对患者家进行全方位消毒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侦察,“找到最后的盲点” 

当下,武汉采取了将新冠肺炎确诊重症患者、轻症患者,疑似人员分别集中治疗和隔离的手段,有效遏制了疾病的进一步传播蔓延。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出院并完成隔离,原本发生过感染的患者居所的消毒工作,成为当务之急。“(之前)没有来得及到每一个病人家里去(消毒),存在一些盲点,我们是找最后的盲点。”陈曦说。

四川第二批援湖北疾控队在到达武汉后,也承担了洪山区集中隔离点、患者住宅的消毒评估工作。队员们在进入污染区前,需要全副武装,防护服、N95口罩,戴两层手套、护目镜、鞋套统统不能少。

“通过消毒,我们可以将传播途径切断。结合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最后达到控制疾病传播的目的。”刘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进入病人家中的消毒工作由专业的消毒公司完成,疾控队员们也会一同进入可能存在病毒的患者家中,在消毒作业前和作业后,两次取样带回实验室,做消杀效果评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消毒前疾控队员使用浸泡后的棉签在患者家中的窗台、餐桌、玄关处的墙壁等人员流动大,接触多的位置进行擦拭采样。

“消毒过后,把门封闭30分钟,我再进去采样。”疾控队内专门负责消杀工作的范文成介绍,通过对比两次采样后的检测结果,对终末消毒工作进行消毒效果评估。

“达到消毒时间后,我建议您对已经消过毒的地方及时用清水进行清洗或擦拭。”吴朝学告诉社区居民。此前,四川第二批援湖北疾控队与洪山区疾控中心专门制作了一条短视频,科普日常生活中包括手机屏幕消毒、门把手消毒的注意事项。

当天进行消杀的居民小区,一名社区“网格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居民们都在找她要消杀作业时的现场照片,想要切实感受身边环境变得更安全。

3月6日,武汉某小区,30分钟后,疾控队员再次进入先前消毒的房间二次采样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逆行,看不见成果的现场冲锋 

经过长期与病毒打交道,流调人员也形成了特有的职业敏感。

陈曦在武汉曾接到一个任务,去一家特殊场所进行流调核查,这里报告了多个核酸阳性人员。“进入这种现场风险很高,我们全员出动全副武装。”陈曦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在类似的暴发中,陈曦看到的都是“聚集性发病,病人症状明显。”而在汇总这起疫情结果时发现仅有6人有临床症状,分布上也高度分散,完全不符合新冠暴发特征。最终他们认为造成这起疑似疫情最可能的原因是采样和保存造成的假阳性。“这个结果一出,他们的负责人的压力一下子就降下来了。调查到现在10多天了,那个场所又检查了两遍没发现阳性病例,说明当时的判断是准确的。”陈曦回忆几日前的一次虚惊。

流行病学调查,意味着医学侦探们要与疾病零距离接触,与细菌、病毒共舞。

吴朝学介绍,疾控流调人员面临的风险更多,更多的时候要去不可控的场所,一个未知的环境。

近年来吴朝学曾多次在四川省内参加过传染病疫情调查工作,积累了大量一线调查处置经验。

新冠肺炎疫情,将流调专家们推向台前。陈曦将自己与同事们比作“给群体开药方的医生”,通过对一个群体的望闻问切,开出防控药方。据刘辉介绍,流调人员就像疫情战场上的“侦察兵”,通过提前探查疫情发生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病例发生数量。

眼下,武汉每天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疑似病例数持续减少,疫情进入决战期。疾控队员们承担的消杀评估任务持续增多,发病数量减少了,也反过来证明他们的工作有价值。

最近一次,队员们进入污染区执行消毒评估作业时,来自眉山疾控中心的李杰,把女儿的名字“芒果”写到了防护服上。待疫情结束时,疾控队员们将回到家乡见到牵挂的亲人,继续承担起幕后“医学侦探”的工作。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医学侦探 武汉 控增量 防控 药方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