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单向空间众筹续命:实体书店“困兽犹斗”,许知远的非典型创业告急?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2-24 20:13:51

今天,单向空间创办人之一的许知远在“单向街书店”的微信公号上发出了一封众筹求助信。

每经记者 李蕾 唐如钰    每经编辑 肖芮冬    

今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则来自实体书店的“求救”信息刷屏了。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单向街书店”的名字并不陌生。而今天正是在这家书店的微信公众号上,单向空间创办人之一的许知远向大家发出了一封众筹求助信。信中透露,书店2月份收入较往年直线下滑80%多,电商销售自1月以来也几乎腰斩,一半以上的供应商未能开工,所有产品制作项目陷入停滞。在这样严峻的情形下,对商业世界始终保持距离的许知远似乎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寻求众筹以帮助书店渡过难关。

事实上,长期以知识分子、文人自居的许知远一直在进行一场非典型创业,单向空间书店只是他迈出的第一步。在此之后,他还广泛涉足了电台音频、网站视频、文艺沙龙、文创设计等多个领域,有的产品曾一度被大众所熟知。不过在商业世界里,“游离”才是他一贯的状态。他不断在这个边缘试探,却又说自己“无法完全相信商业逻辑”。文人VS创业者,中间夹着一个矛盾而又纠结的许知远。作为后者,他做得是否成功,或许要打个问号。

而在这背后,折射的是整个实体书店行业当前面临的死亡威胁。

与自己和解:一场文人的非典型创业

2005年,带着对前东家正义感缺失的失望,许知远愤然离开媒体行业并开启了他知识分子非典型的创业之路。

他曾用,托尼•朱特的《责任的重负》和布拉德•斯通的《一网打尽》两本书,形容自己创业心路的挣扎与分裂——既不能丢掉自己所迷恋的文人的“责任的重负”,也无法拥抱商业与经济活动的“润滑剂”(往往意味着道德上的失败)。

正因为如此,或许从一开始,他的创业历程就注定无法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2006年,他与几位媒体人共同创立的单向空间书店——单向街图书馆在北京圆明园附近开业。后来的许多年里,书店一直因租金上涨等问题艰难地维持生计,并时常在破产的边缘。

当然,对于许知远而言,单向街远不止是一家书店那么简单,他渴望有自己的精神乌托邦,而书店就是最合适的寄托。他在早年给FT中文网的专栏里曾撰文道:“单向空间不再是一家书店,它要变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定义者。”2014年,单向空间所属公司北京单读科技有限公司在接受挚信资本的投资后,也开启了其商业化的运作之路。也有消息称,自此单向空间突破了连续9年的亏损,开始实现了盈利。

如今,纵观许知远的“商业版图”,早已不再局限于书店,其作为股东的公司主要打造了“单读”和“微在”两大品牌。“单读”品牌依靠实体书店及其周边发展而来,目前旗下囊括了“单读”出版物、“单谈”文艺沙龙、“单选”原创设计以及“单厨”餐饮等一系列产品。“微在”则是由“单读”公司创立的一个主打搞笑有趣内容的分享网站,并在2016年独立发展,之后还衍生出了“微在涨姿势”等短视频娱乐栏目。

许知远的商业版图

 

据悉,“微在”成立之初是以美国BuzzFeed为原型,是单向街为抓住更多年轻群体在2014年采取的举措,也被视为对其公司过于文艺气质的补充。彼时的许知远对于类BuzzFeed是坚决否定且抵触的,但他未曾想到这份“坚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观。后来在FT中网的专栏里,关于“微在”他写道,“最初,我对这些内容心生怀疑,觉得它浅薄、琐碎,但我慢慢发现,他们的确在打破我的习惯性的思维、语言方式。在他们嘲讽的语气下,是对既有秩序的反感;他们像是在倡导另一种‘知识的民主化’‘世界的个人化’——是的,在他们的个人生活中,一个萌猫的表情与乌克兰局势、星巴克的新款咖啡、Line上的新表情符号同样重要,他们天然地怀疑权威、强调自主性。这或许不过是一种自我说服。那个我熟悉的大写的历史与世界,转化成一个更私人化、亲密化、简单化的‘小时代’了。”

近年来,许知远本人也开始尝试电台音频、网站视频等节目,蜻蜓FM的《许知远:艳遇图书馆》以及为大众熟知的腾讯视频文化访谈节目《十三邀》,都是这位拒绝向时代与现实妥协的文人在鼓起勇气后的试水之作。

回过头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创业之初的无力感,这一点许知远并不否认。但经过这几年来的无数轮纠结与往复,他也开始厌倦外界赋予的“经商的知识分子”这一充满矛盾感的标签。文人许知远和创业者许知远,似乎在慢慢达成一种和解,尽管这种关系的缓和并未给他的商业带来多少现实利益。有评论甚至指出,单向空间产品过于小众且拒绝大规模商业化,因此多年来难以盈利。许知远也曾透露,做《十三邀》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赚钱养活公司”。

今年正好是单向空间成立15年的日子。一家实体书店已经开出了15年,并且毫无疑问是一个大IP,为啥还是不挣钱?

危机四伏:实体书店的困境与自救

自2020年春节以来,大量售书企业暂停营业,但线下的“书店们”却没闲着。以上海“地标”之一、位于复兴中路的思南书局为代表,不少实体书店变身直播间,戴着口罩的店长们纷纷举起手机化身“主播”,带读者“云打卡”逛店。

使尽浑身解数的背后,是当前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以及一场积极自救。

《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实体书店数量超7万家,仅2019年就关闭了500多家书店。而《2019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则显示,网店图书零售规模同比增长24.9%,规模达715.1亿元;实体书店则继续呈现负增长,同比下降4.24%,规模为307.6亿元。

看书五分钟,拍照两小时。在“网红”书店遍地的当下,人均纸质书阅读量却并未有明显增长。

随着疫情的爆发,这一情况变得更加残酷了。单向街书店事业部总经理武延平在“单读”公号发布的音频中表示,目前单向街仅剩的4家书店中,只有北京朝阳大悦城一家店开始营业,并且现在客流十分少,不到平日里的十分之一,消费额在平时的10%~15%,一天卖出15本书左右,销售至少下滑80%。

他还透露,1、2月份销售额同比下滑了65%左右,照此形势发展,估计书店只能支撑2~3个月,形势非常严峻。年初该公司开通了线上销售平台,但受疫情期间物流区域限制和速度影响,销售情绪仍不乐观,目前采取的许多措施都不足以维持店面的运营成本。

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也列出了同样严峻的数据,在他看来,受到疫情冲击的实体书店业务下降80%~95%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线下书店的主要特点在于固定成本高,也就是说它的租赁成本、人力成本、日常经营成本相对是比较高的,这类业务现在势必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这个周期需要多久?根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北京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对995家中小微企业进行的调查,如果疫情持续,85.01%的中小企微业账上的资金最多维持3个月。

而杨歌说,实体书店面临的周期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疫情隔离期;第二阶段是运营恢复期,只有进入到该阶段书店们才算解除了生命警告;第三个阶段才是元气恢复期。“对于线下书店,至少要到今年的Q3下至Q4上才能到达第三个阶段,这还是比较乐观的估计。所以这个影响周期还是非常长的。”

目前市场上实体书店的玩家主要分为几类:有国资背景的连锁书店,有资本支持的书店+线下体验馆,还有大量的小型独立书店。在杨歌看来,无论是三联韬奋书店、西西弗、方所、诚品还是单向空间,尽管线下书店业务受到冲击的逻辑和程度是一样的,但股东结构、长期管理方式、财务成本结构、财务健康程度等都会影响该公司对危机的应对能力。

而被不少实体书店视为“走综合化经营之路”的图书营销与餐饮、文创商品等结合,实则是市场挤压下的转型自救之策。杨歌提醒道,当前书店加综合体验馆空间的竞争已经相当白热化了,明显供过于求。“此时要想办法调整,因为这个细分市场真没多大。我认为疫情是带给大家转型思考的一个契机。”

单向空间的求助信里说,“每一个普通人的疼痛和焦急,汇成了此刻我们共同的命运。”疫情之下,这封信更像是每一家实体书店,集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许知远 实体书店 单向街书店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