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

每经网首页 > 推荐 > 正文

战“疫”实录丨乡村抗疫样本:从毫不设防到广播疫情 封村后仍有麻将声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2-06 23:17:46

原本以为村级单位是个相对松散的自治组织,但我第一次在村里见证了自上而下的高效——吃完早饭,村子的几个出口已经用半米高的土墙封好了,我们甚至都没来得及把车开出墙外。当天,菏泽一个大爷拿着大刀坐在桌子上守在村门口的图片广泛流传,网友点评道:山东终于“抄作业”了。

每经记者 李少婷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图片来源:新华社(图文无关)

“在老家你也能戴口罩吗?”从北京返乡的高速公路上,我正喋喋不休地强调新型冠状病毒的危险性,父亲的反问令我一时语塞。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菏泽市下辖的一个小村子,名副其实的十八线城市,这里经济不发达,但民风淳厚。老乡们一年中为了生计不肯停歇,春节是最令人期待的放松机会。

但这个春节太特殊了——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蔓延,网络上对于疫情的报告数据实时更新,然而,不善用互联网的老乡们却对此知之甚少。同时,人员流动是乡村疫情防控最大的挑战之一——一个村落与周边村落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春节走亲戚意味着十里八乡间村民的充分交流。

在原本完全不设防的乡村,抗疫问题变得更加困难。直到大年初一晚上,村里的广播响起,次日早晨高效率“封村”,终于在最后关头阻止了春运后的大规模人员流动。政府采取了强制措施,但村民对“自觉不串门”难以适应,鞭炮声裹着麻将声,在封闭的村庄里回响。

“这个病毒是咋回事?”

腊月二十八,从北京驶离时,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出发前翻箱倒柜找出家中为数不多的口罩存货,那是几年前为了防雾霾买的,近年来北京冬季雾霾有所改善,高级别防护口罩已不是必需品。

自2019年12月底“武汉不明原因肺炎”被报道,我就开始在家庭微信群里转发相关消息,但或许“可防可控”的判断打消了大家的疑虑,没有人回应消息。临近春节时,事态突然升级,我们一家还没来得及抢购口罩、消毒液,就踏上了回乡的路。

老家的情况截然不同——这里没有疫情笼罩的紧张感,口罩几乎不见踪迹,集市上人头攒动,过年的气氛比城里更浓郁。

“这个病毒是咋回事?”有长辈主动问我,病毒在乡亲间的谈话中偶尔出现,但也仅限于知道,一位哥哥不知是从何处看到的消息,甚至告诉家人病毒已经有药可医。

乡亲们对病毒的警惕性低源于信息滞后,没有人告诉他们不严加防控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危险离得远,就显得虚幻。1月23日,武汉“封城”,攀升的数字和专家的解析都透露出这场疫情的严重程度超出预计。彼时菏泽尚无确诊病例,山东也仅有个位数确诊病例,对于一个人口过亿的大省而言,这似乎不算严重。但单就菏泽而言,当地经济不发达,外出务工是多数人的选择,春节人口大规模回流将带来巨大的风险。

在我的家乡,热情好客的风俗意味着一场场聚会、一个个风险。不少朋友告诉我家庭聚会已顺利取消,我只能坐在老家的院子里,对即将到来的春节忧心忡忡。而此前已接受出门戴口罩的父亲和母亲,回到老家后却身不由己。

“你在家捂这么严实干啥?”一大早看我戴着口罩,邻居好奇地问。喜庆的春节,没有理由将亲戚朋友拒之门外,戴口罩被视为异类,没有对疫情防控的共识,怎么才能让乡亲们戴上口罩?

“啥样的口罩才安全”

“那咋着呢?”我的大娘问我。她听我絮叨了几天疫情进展,但又觉得无计可施,从大年初二开始,大规模的走亲访友就要开始了,她更发愁初二当天如何做出花样菜式,保证几十口人吃得满意。在观念相对传统的长辈们看来,就算日子再穷再苦,也没有春节关门谢客的道理。

农村的疫情防控,仅一家一户有觉悟是远远不够的。武汉“封城”当天,就有评论文章呼吁加强农村的新型肺炎防疫宣传,这也切中了不少返乡青年的痛点:如何说服长辈戴口罩、如何劝说全家取消年夜饭成为当时网络上讨论的热门话题。

“我给你找个大喇叭,你自己去村里喊吧。”我的喋喋不休让家人觉得无奈,聚会不停,家庭冲突频起。我这才意识到,自己一个人就算是口吐莲花也无法阻止接下来持续数日、规模浩大的“走亲戚”。

村里的喇叭声迟迟没有响起。在农村,朗朗上口的标语和广播才是最高效的宣传,河南村长的硬核广播上了微博热搜,B站的up主剪辑了一个鬼畜视频,播放量数百万,弹幕中是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报到”。

那就试试官方渠道吧!腊月二十九到大年初一,我连着3天拨打12345,反馈乡村疫情宣传问题,有位同乡人自称一天之内打了三次12345,我们“相聚”在菏泽市官方微博的评论区。

村民的觉醒在菏泽第一例确诊病例出现后。大年初一,菏泽市首次报告1例确诊病例,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7人。“菏泽的首个病例逃跑了。”不久,表妹在家庭群里发来朋友圈截图,还有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在救护车旁处理一名患者的视频,虽然消息随后被接连证伪,但家人们终于意识到,病毒入侵了。

“啥样的口罩才安全?”舅舅在群里发问。我趁机提出不串门,得到了响应,聚会的根基开始松动,“我早就想说了,反正也见过了。”表弟和我悄悄交换意见,随后长辈们商议一番,最终决定取消原定初四的聚会。

然而,更急迫的是大年初二当天爷爷的生日聚会,姑姑一早买好了蛋糕,大娘也备好了菜,大家在是不是要取消上陷入僵持。“不能不让你姑姑来,你爷爷就这一个娇闺女,她隔三差五不管刮风下雨都来,过生日不让来算咋回事?”大娘一口驳回了取消的提案。我只能放弃抵抗,做好了随缘的准备。

没想到转折在大年初一晚上到来——村里的喇叭响了,传来线路接触不良造成的沙哑的声音:“刚开了会了,武汉有病毒了,病毒可厉害了,都待在自己的家,少在外面跑,避免不了的出门,都戴上口罩!再一个有去武汉上学或者打工的,主动跟村委会说一声,别不吭声,这是对自己好,也是对村民好,出了事就麻烦了。”

同样的内容重复了二十分钟,村里的喇叭停了之后,可以听到周围的村庄也在广播,这是一个从上而下的指令性广播。之后的事情迎刃而解,奶奶以村委会的广播为由头通知所有村外的亲戚都不必来了。

“不打麻将我干啥呢”

“咱这个走亲戚别走了,打个电话叫人家外面的也别到咱庄上来了,咱自己的人都在家关住门,有吃有喝的多得劲……咱这个病毒确实特别厉害,都重视起来,别不当回事,真是个大事啊!”初二一大早,村里的喇叭又响起来了。

原本以为村级单位是个相对松散的自治组织,但我第一次在村里见证了自上而下的高效——吃完早饭,村子的几个出口已经用半米高的土墙封好了,我们甚至都没来得及把车开出墙外。当天,菏泽一个大爷拿着大刀坐在桌子上守在村门口的图片广泛流传,网友点评道:山东终于“抄作业”了。

突如其来的“封村”把一天的安排都打乱了,村里主街道的路口,人慢慢聚集起来,亲戚不能走了,大家一时间不知道该做点什么。有的人戴上了口罩,有的人把口罩挂在耳边,口罩的种类五花八门,大家相互保持着想要亲近又略带疏远的安全距离。

有位叔叔没把封村当回事,让亲戚把车停在村外走路进来,刚上菜,村委会把亲戚劝走了,他气得破口大骂。封村之后我才知道,村里有一家人是“封城”前后从武汉回来的,初二时已被隔离,有人说他们前脚刚进村,后脚警察就到了,也有人说他们家在街上晃荡了好几天都没人知道。村里的亲戚们说起他们时称,“都是挣口饭吃,人家也不想得病”。

被广播催起来的紧张感没有持续多久,土墙象征性地把村与村隔离了起来,但不串门的要求大部分村民都做不到,虽然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学会了上网,但他们还是更喜欢面对面说话。

我大娘平常没啥爱好,就喜欢搓几圈麻将。封村之后连着几天我都没在街上看到她,一问才知道是去打麻将了。一场就是几个小时,口罩戴上又摘下来,不知道是出于相互之间的信任还是对病毒的无知。

春节时回了山东临沂老家的叔叔一家初二在封村前跑了出来,一路狂奔回到北京,阿姨打电话劝我们一家赶紧回京,老家串门、聚餐不耽误,她有些害怕。

封了村子,网络上关于农村疫情防控的评价开始转向方式妥当与否的探讨,但大部分仍是正面评价,严厉的防控措施给了人安全感。

初五,我们一家冲破“土墙”回京,当晚菏泽市就封了一半的高速出入口。出发前我再三叮嘱大娘别玩麻将了,“不打麻将我干啥呢?”我的大娘反问我。的确,春播还没开始,也不能出村干活,手机不太会玩,看书又识不得几个字,歇着也很煎熬。

截至2月6日12时,菏泽市确诊病例13例,紧急改造了一处隔离观察所。我大娘说,“土墙”还在,村里开始吆喝不让聚堆,出门的人都会戴上口罩,但麻将还是有人打。我说山东省通报了60起聚集性病例,“咱村里没事!”大娘回复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农村疫情防控 乡村抗疫样本 山东菏泽 封村 麻将 广播 喇叭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