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国研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成都富有“消费基因”,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优势明显

每日经济新闻 2019-12-16 19:41:58

王微表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都不仅“有基础”,更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她建议,下一步,成都不仅要利用好这些优势,更要注重消费供给的进一步创新。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梁宏亮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伴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群的形成,消费资源日益向城市,特别是大型城市加快集聚,推动了这些城市消费市场的繁荣扩张,成为区域乃至全国领先的消费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指出,“如今,我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正当其时。”

不久前,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在5年内,建设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12月16日,一场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主题的大会,在成都拉开帷幕。在王微看来,这意味着这座拥有“消费基因”的城市,正式吹响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号角”。

王微在现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都不仅“有基础”,更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她建议,下一步,成都不仅要利用好这些优势,更要注重消费供给的进一步创新。

消费能提升城市能级

如今,消费之于国家经济,早已从“三驾马车”之一,成为经济增长不折不扣的“第一驱动力”。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

在王微看来,消费之于城市的发展意义同样重大,这从全球140多个重要的消费中心城市的经验和成果中,就可见一斑。

她指出,通常当一国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消费和服务业,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方面,中等收入群体的不断壮大,带动全社会消费持续升级,推动了中高档商品和服务供给大幅增长。另一方面,服务消费快速增长,也成为拉动城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这样的发展,也为城市能级提升,提供了更多可能:“消费人群的大量涌入、消费市场的繁荣扩张,不仅提升了大型中心城市发展能级,而且促进了城市功能的丰富拓展”。

具体而言,即城市中开始涌现出“消费活动高度集中、消费服务业高度集聚”的“城市新型功能区域”。这些“功能区域”,又将极大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增强城市竞争力,成为聚集高收入、高素质、高品位国内外消费群体,以及高端人才的“独特优势”。

正因如此,任何争做“上游”的城市,都不会愿意在这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赛跑中掉队。王微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一些国际大都市,迅速成为国际消费中心。

不过,想要成为“消费中心”,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已经成为消费中心的城市,就并非“千城一面”。

王微指出,这些城市,一部分是“大型化、综合化发展的”:“以巴黎、纽约、伦敦、东京等为代表,依托国际大都市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消费环境,形成了多元化消费功能、国际化高端品牌、全球化企业总部高度集聚的城市功能区”。

另外一部分,则是“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王微表示,这主要是在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如迪拜、首尔、洛杉矶等。

消费供给创新是国内城市痛点

无论对国家还是对城市,消费的巨大“拉力”都显而易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也被提上了各个城市的“发展日程表”。在王微看来,“我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正当其时”。

她指出,一方面,我国人均收入已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国内中等收入群体持续壮大——这无疑为消费提供了收入基础。与此同时,入境游客数量位居世界第四,国内外消费联动日益形成,新兴消费快速发展,“这些都对商品、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正因如此, 王微认为,我国迫切需要以“国际消费中心”为新的平台和载体,加快消费升级及新动能培育。

此前,《意见》提出,5年内要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业化、区域化消费中心,同时要打造新型消费商圈,推动智慧商圈建设。王微指出,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等在内,许多城市都以此为“航标”迅速启航。

不过她也直言,目前国内城市打造“消费中心”,也普遍存在一些难点,其中之一就是“消费供给”问题。

王微指出,经过40年改革开放发展,消费可以说是“从少到有”,消费需求也在悄然改变——从大规模互相模仿式消费,已然转变为更高品质、更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然而,“多样化、高品质消费供给,在中国仍然是短缺的,这是下一步应补齐的‘短板’”。

此外,她认为,各个城市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时,基础设施是另一块还需完善的短板。“有没有连接国际市场的航线运力?航空枢纽与铁路、高铁、地铁之间能不能形成快速转换?要吸引国际消费者,通关免税政策是否便利?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王微说。

成都富有消费“文化基因”

在王微眼中,商圈打造,也是消费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全国乃至全球,能够叫得响的标志性商圈还是较少。”不过在这一方面,王微非常看好成都:得益于这里的“消费基因”,成都的春熙路商圈已经享誉中外。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王微认为,成都的优势可谓明显:消费集聚能力突出、消费市场创新活跃、消费资源多样、区位优势突出、消费文化独具特色以及政策环境好。

“成都有非常好的消费文化基础。”在王微看来,这样的“文化基因”,也为成都消费性产业高度集聚,以及新消费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撑。

在此次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中,以“文化”为关键词的消费场景就是重点之一。作为成都提出的八大消费场景之一,“文艺风尚品鉴场景”提出,要重点打造博物馆、城市音乐厅、图书馆、书店、咖啡馆等多元立体文化空间,在美学熏陶中追求高格调审美的有品生活。

成都作为西南交通枢纽信息中心,有着络绎不绝的人流,拥有重要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正在向万亿级消费市场迈进。王微认为,成都本身以及周边拥有丰富、多样的消费资源。

对于成都如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王微特别指出,在定位上要突出特色,打造消费品牌和名片。

夜间经济、绿道经济、网红巷子等逐渐成为成都消费发展的特色。早在去年印发的《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行动计划》中,成都就将实施标识性消费场景塑造工程作为重要内容,提出打造承载成都记忆的特色商业街区。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锦里前不久曾上榜全球最美街区,成为唯一一个上榜的中国街区。

“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是简简单单让成都人自己生活好一点。”王微表示,“关键是它能够为整个城市群和更大范围内的消费者,创造一个很好的中高端消费者供给。”

(实习生刘家琳对本文亦有贡献)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建摄 “伴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群的形成,消费资源日益向城市,特别是大型城市加快集聚,推动了这些城市消费市场的繁荣扩张,成为区域乃至全国领先的消费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指出,“如今,我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正当其时。” 不久前,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在5年内,建设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12月16日,一场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主题的大会,在成都拉开帷幕。在王微看来,这意味着这座拥有“消费基因”的城市,正式吹响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号角”。 王微在现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都不仅“有基础”,更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她建议,下一步,成都不仅要利用好这些优势,更要注重消费供给的进一步创新。 消费能提升城市能级 如今,消费之于国家经济,早已从“三驾马车”之一,成为经济增长不折不扣的“第一驱动力”。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 在王微看来,消费之于城市的发展意义同样重大,这从全球140多个重要的消费中心城市的经验和成果中,就可见一斑。 她指出,通常当一国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消费和服务业,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方面,中等收入群体的不断壮大,带动全社会消费持续升级,推动了中高档商品和服务供给大幅增长。另一方面,服务消费快速增长,也成为拉动城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这样的发展,也为城市能级提升,提供了更多可能:“消费人群的大量涌入、消费市场的繁荣扩张,不仅提升了大型中心城市发展能级,而且促进了城市功能的丰富拓展”。 具体而言,即城市中开始涌现出“消费活动高度集中、消费服务业高度集聚”的“城市新型功能区域”。这些“功能区域”,又将极大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增强城市竞争力,成为聚集高收入、高素质、高品位国内外消费群体,以及高端人才的“独特优势”。 正因如此,任何争做“上游”的城市,都不会愿意在这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赛跑中掉队。王微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一些国际大都市,迅速成为国际消费中心。 不过,想要成为“消费中心”,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已经成为消费中心的城市,就并非“千城一面”。 王微指出,这些城市,一部分是“大型化、综合化发展的”:“以巴黎、纽约、伦敦、东京等为代表,依托国际大都市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消费环境,形成了多元化消费功能、国际化高端品牌、全球化企业总部高度集聚的城市功能区”。 另外一部分,则是“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王微表示,这主要是在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如迪拜、首尔、洛杉矶等。 消费供给创新是国内城市痛点 无论对国家还是对城市,消费的巨大“拉力”都显而易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也被提上了各个城市的“发展日程表”。在王微看来,“我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正当其时”。 她指出,一方面,我国人均收入已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国内中等收入群体持续壮大——这无疑为消费提供了收入基础。与此同时,入境游客数量位居世界第四,国内外消费联动日益形成,新兴消费快速发展,“这些都对商品、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正因如此,王微认为,我国迫切需要以“国际消费中心”为新的平台和载体,加快消费升级及新动能培育。 此前,《意见》提出,5年内要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业化、区域化消费中心,同时要打造新型消费商圈,推动智慧商圈建设。王微指出,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等在内,许多城市都以此为“航标”迅速启航。 不过她也直言,目前国内城市打造“消费中心”,也普遍存在一些难点,其中之一就是“消费供给”问题。 王微指出,经过40年改革开放发展,消费可以说是“从少到有”,消费需求也在悄然改变——从大规模互相模仿式消费,已然转变为更高品质、更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然而,“多样化、高品质消费供给,在中国仍然是短缺的,这是下一步应补齐的‘短板’”。 此外,她认为,各个城市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时,基础设施是另一块还需完善的短板。“有没有连接国际市场的航线运力?航空枢纽与铁路、高铁、地铁之间能不能形成快速转换?要吸引国际消费者,通关免税政策是否便利?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王微说。 成都富有消费“文化基因” 在王微眼中,商圈打造,也是消费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全国乃至全球,能够叫得响的标志性商圈还是较少。”不过在这一方面,王微非常看好成都:得益于这里的“消费基因”,成都的春熙路商圈已经享誉中外。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王微认为,成都的优势可谓明显:消费集聚能力突出、消费市场创新活跃、消费资源多样、区位优势突出、消费文化独具特色以及政策环境好。 “成都有非常好的消费文化基础。”在王微看来,这样的“文化基因”,也为成都消费性产业高度集聚,以及新消费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撑。 在此次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中,以“文化”为关键词的消费场景就是重点之一。作为成都提出的八大消费场景之一,“文艺风尚品鉴场景”提出,要重点打造博物馆、城市音乐厅、图书馆、书店、咖啡馆等多元立体文化空间,在美学熏陶中追求高格调审美的有品生活。 成都作为西南交通枢纽信息中心,有着络绎不绝的人流,拥有重要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正在向万亿级消费市场迈进。王微认为,成都本身以及周边拥有丰富、多样的消费资源。 对于成都如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王微特别指出,在定位上要突出特色,打造消费品牌和名片。 夜间经济、绿道经济、网红巷子等逐渐成为成都消费发展的特色。早在去年印发的《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行动计划》中,成都就将实施标识性消费场景塑造工程作为重要内容,提出打造承载成都记忆的特色商业街区。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锦里前不久曾上榜全球最美街区,成为唯一一个上榜的中国街区。 “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是简简单单让成都人自己生活好一点。”王微表示,“关键是它能够为整个城市群和更大范围内的消费者,创造一个很好的中高端消费者供给。” (实习生刘家琳对本文亦有贡献)
成都 消费 王微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