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

每经网首页 > 每经热评 > 正文

每经热评|携号转网 请让分手多些体面

每日经济新闻 2019-11-28 00:06:16

运营商和老用户本已在一起了这么多年,分手时体面一些,爽快一些,留一些情分,还有再走到一起的可能。而总是让用户感觉到被套路,则两方必会越走越远。

每经评论员 李秀明

11月27日,工信部举行全国“携号转网”正式提供服务启动仪式,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多月。

天下苦绑定久矣。那11位数字无论跟了你多少年,它都像“张李氏”这样的旧时代姓名一样,无时无刻提醒着你:姓名是你的,而你是张家的。可以携号转网,就像婚姻自由一样美好。

可是,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近日,多家媒体在已先期开通携号转网的地区试验,结果都是困难重重。比如,《南方都市报》记者随机测试了不同运营商的30个手机号,但转网申请全部被拒绝,原因也五花八门。中国移动表示“有需要取消的语音业务”,中国联通则要求取消港澳台漫游等业务,中国电信表示“具体原因需咨询营业厅”。

是运营商在故意设限吗?倒不是。因为根据携号转网操作细则,申请携号转网用户需要与转出方结清电信费用并与转出方没有在网约定期限限制协议或已解除相关协议。而每一个在网时间稍久一点的用户,几乎都不可避免地与运营商在通话服务之外存在更多业务,比如各种套餐、绑定家庭宽带等等,一些协议甚至是在你默认“无感”的情况下签的。

虽然如此,但在很多更复杂、更重要的业务都已经 “办事不见面”的当下,在携号转网这件事情上,能否给用户多一些方便?要知道,在大家都很忙的当下,“跑一趟”已经是一笔不低的成本。

除了各种有效协议之外,几家运营商的客服还透露:用户以号码绑定的第三方应用,接收验证码会受影响,“像什么网银啊,支付宝、微信啊……”

那么,既然已经“分手”,为啥日后的生活还要受到持续影响,甚至无法正常生活?技术原因使然吗?北京邮电大学的专家说,携号转网根本没有技术难度,这项技术、模式在国外十几年前就在使用了。而工信部发布的《携号转网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应相互配合,确保用户携号转网服务正常办理和携号转网后的通信服务质量。

技术上没难度,政策上有要求,运营商的这一手,可谓是人为制造障碍了。上述两回合之后,部分运营商还有第三招:客服打电话挽留。称如放弃转网,可以办理内部的优惠套餐云云。

明的条款、暗的套路以及感情牌,无非都是希望老用户留下。这时我们就不免回头问一句:早干嘛去了?

多年以来,受益于我国手机用户的爆发式增长,几大运营商都不大愁客户,至今年10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5.99亿户。而几乎同期发布的一个数据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0.2%、0.8%、1.18%,增长陷入停滞。

在用户规模几乎已经到顶,营收增长乏力甚至下降的情况下,运营商留老用户的急切心情可想而知。可真正能留下用户靠的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更稳定快速的网络、更可靠热情的服务、更优惠的资费……而允许携号转网政策的导向,也是给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以市场机制奖优罚劣,进而倒逼竞争。

回头看我国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一路走来很多名词都已写在了里程碑上,比如“双向收费”“漫游费”。这条路直指的方向,是提速降费。大势浩浩荡荡,只有顺势而为,走在潮流的前头,提速降费、升级服务,才能留住用户,赢得发展。而在更开放、竞争更激烈的市场上努力砌墙,补不了牢,更有可能损失更多。

运营商和老用户本已在一起了这么多年,分手时体面一些,爽快一些,留一些情分,还有再走到一起的可能。而总是让用户感觉到被套路,则两方必会越走越远。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携号转网 电信 移动 联通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