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

每经网首页 > 每经热评 > 正文

每经热评|以人为本的城市 需要兼顾秩序与活力的社区

每日经济新闻 2019-11-26 22:27:11

若能尽早在社区层面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理想城市就将应运而生。

每经评论员 余蕊均

城镇化进入下半场,“以人为本”这条主线愈发清晰,能否在“社区”这个人可感知的小尺度空间里,做到秩序与活力的统一,事关城市未来竞争力的强弱。

在最新揭晓的“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中,成都再次脱颖而出,第11次蝉联冠军。不久前,她还拿下美国米尔肯研究所评选的2019年度“中国最佳表现城市”头名,五年内三度登顶。

近年来,这座西部城市似乎总在收获好评。究其原因,和城市发展逻辑之变密切相关——不再以发展速度和宏大论英雄,而是以宜居性和人文尺度论成败,具有鲜明“生活城市”特质的成都吸引着大批人才涌入,成长性被外界广泛认可。特别是两年前创新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把关注重心放到社区这个微观层面、放到普通居民身边,再次“实力圈粉”。

过去几十年,我们习惯了用物质条件来衡量一个人幸福与否,大房子、豪车、漂亮衣服等等。但今天,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带孩子出门很不方便,推着婴儿车在城市里寸步难行,即使住在高档小区,或是住在一个产业发展很好的城市,“满意”二字也很难说出口。

一位一线城市的市民曾感慨,外界如今都在讨论城市发展有多好、有多快,但每次加完班走出地铁站、坐不到公交车的时候,很难理解漂亮的经济数据对个人来说“有什么用”。柴米油盐的生活,好像总要有点不如意,才叫真实。

时至今日,很多非经济的社会因素,都在影响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如果城市管理者们能够下好“绣花”功夫,让这些细节符合人本需求,任谁来了也不会想走。所谓幸福感,不是“虚”的感觉,而是实实在在的获得与便利。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从一个8亿农民的国家转变为8亿城市人口的国家,城镇化上半场在“效率”中快速推进。进入下半场,要实现“以人为本”,就必须处理好“复杂”二字。

这在学界已成为一种普遍共识,各方尤其是城市管理者们,应该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多元化、城市的复杂性。正如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所言,社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型结构,不能再用工业化的遗产,带着一个单一治理目标的有色透镜来看这个复杂的社会。

城市有多复杂,治理就有多重要。

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无不体现着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目前,北京、上海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深圳、成都实际服务管理人口也已超过2000万。这些超大城市面临着更为复杂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等问题,更急需探索出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有效治理之路。

如今的趋势是,城市治理的重心和配套资源正在向街道社区下沉。在这个城市基础单元里实现生活的多样化、需求的多元化。其理想的结果是,有“秩序”更有“活力”。

当然,这样的理想社区不会单纯来自政府部门和专业人士的规划设计,它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比如,街角的老旧建筑是否拆除,拆除以后这块地用来做什么,是卖给开发商还是重新做一个公园,如此种种,社区居民以及社区组织都应该具备更大的发言权。

若能尽早在社区层面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理想城市就将应运而生。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城市治理 城镇化 以人为本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