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

每经网首页 > 推荐 > 正文

ESG投资兴起?业内人士:可以采纳,但项目和资金不等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9-05 18:19:39

近年来,国际资本市场对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理念日益认同,这一理念也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始普及。

不过对于推广ESG责任投资,有业内人士表示“很难”,“在目前的市场上,有业绩的公司都过不好,没业绩的凭什么?”

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肖芮冬    

经济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企业亦需强调精益化管理的“软实力”,特别在环境保护、社会治理及伦常维护等方面,ESG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推行被业界寄予厚望。国内虽较国外起步较晚,但目前也有不少机构开始尝试。

不过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投资界对ESG评审的尺度和效果并不明显,多数仍以“概念+业绩”为主流风向。而在投前和投后管理方面,ESG评价体系则被机构当作加强法律风控的要务与时俱进。

“打补丁”重要还是清本溯源重要?在当下的PE界莫衷一是。有分析称,“若较真很多项目都不符合标准。”

式微于“赚快钱”之下

近日,国内首只基于MSCI(明晟指数)ESG评级的指数型基金成立,标志着国内ESG责任投资的兴起,即对所谓大类资产配置的逻辑中引入环境、社会和治理等三个维度的价值评判标准,与以往追求的“业绩为王”模式看似分化,实则互补。

有公募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指数的成立会给目前的二级市场资产结构给予新的划分,至少一些具有环保、大健康概念和基建类题材的个股会纳入其中。但他同样指出,相关指数其实并不缺乏,“市场关注的焦点或在于这个新提法到底能不能推行下去”。

“很难。”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向记者坦言,推广ESG责任投资更多是一种理念,不仅限于二级市场,在投资界普遍适用。“在目前的市场上,有业绩的公司都过不好,没业绩的凭什么?”他提到,以IPO为例,现有的PE基金绩效考核强化IRR(内部收益率)指标,真正赚钱的大项目因为投资周期长、前期投入大,计算出的IRR往往偏低,所以会看到很多投后期的基金重金砸出一个票。“从投资策略上讲,也是为了缩短回报周期,恨不得上市就趁着打新热退出来。”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股权投资市场不同方式下退出时的IRR中位数已从2010年的94.4%(市场整体水平)下降至2018年的22.5%。而投资人在股权转让退出时,因缺乏公允的市场定价机制而难以对标的进行合理估值,是造成收益波动甚至异常的原因之一。尽管早期VC日渐成为股权转让退出的主力,但出于确定性考量,仍有近48.6%的资金抱团中后期投资,压缩投资周期。

“但这恰恰与注重长期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ESG投资理念相冲。”上述私募基金经理坦言,如果要跟踪一个企业的自律价值,需要从萌芽阶段就开始,“而且最好是终身制管理”,不过并没有多少投资机构和被投企业能达到这种共识和默契。“即便有好的项目拿到上市后若干年,多半是因为其股息率高有利可图,但前提还是因为业绩拉动。”

可见,资产管理机构对ESG评价体系引入公司研究和决策的提法不敢苟同,原因也简单直接,即对投资回报没有太大帮助,所以流行不起来。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如果标的企业未来是在国内退出,那么不会考虑ESG,因为没有这个必要。

事实上,ESG作为一种新的投资理念,国外其实先有尝试,热衷于此的主要是大型的具有长期资金属性的主权基金、养老金及保险资金。但国内对此提法相对陌生,简单来说就是“投资人驱动”使然。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基金在发起募资的过程中,或多或少还是会听从LP的意见,“对于‘短平快’理念的中产投资需求来说,一味强调社会价值是行不通的。”

前述私募基金经理表示,ESG理念下,其实要展开的评判标准有很多,不能宽泛理解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方面。“更多的是在特定行业或特定场景下,企业经营与周边所有生产资料和谐共生之要求。”但他表示,涉及到隐私侵犯、信披合规违法及政策漏洞踩线等方面,“少有企业能做到万无一失”。

“若较真很多项目都不符合标准”

可见,无论从投资环境还是投资成效,以快速变现为主要目的投资行为似乎对于ESG投资理念下的精挑细选达不成一致,这其中除了利益驱使,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如果不涉及可不抗力,那就不一定遵循LP的要求。”有投资界人士在同每经记者交流时表示,除非涉及违反法律法规的项目,原则上他们没有太多时间顾及ESG评价指标的条条框框。

但记者也发现,目前市场上确实已经有投资机构将ESG评价体系纳入企业投顾的整体绩效考核范畴,包括从项目筛选到尽职调查,再到做出投资决策起草协议、完善投后管理实现退出。但据了解,除非签署相关协议约定,否则涉及ESG评价的诸多条款只能是吸纳LP投资路上的障碍。

该投资人坦言,在尽调中纳入独立的ESG核准,从制度上是可以实现的,但项目不等人,资金也不会等人。“争议事项或许很难在短时间内因为ESG评价不过关而搁浅,相反越是有风险的地方,初创团队在BP中的法律风控做得更严。”

该投资人表示,如之前的外卖APP接连获得重金投资,从解决市场需求的角度看,此类项目把“互联网+餐饮”做到了极致,同时也拉动了大量就业机会。但如果以ESG评价体系看待,涉及社会治理层面中,“类似像外卖小哥骑车在马路上逆行造成交通事故的案例不在少数”,仅从员工健康和道路安全隐患这一项就足以把此类项目全盘否定。

再如手机企业,有些厂商其实并没有考虑到材料的环保型和代工企业人员的劳动环境保障问题,高污染生产、高强度作息同样是ESG评价中与员工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相冲突的。“但当下的营销重点普遍集中在明星造势、5G技术推广或屏幕材质创新运用等方面,但凡有了这些字眼,其背后隐含的商机不言而喻,资本自然趋之若鹜。”前述投资人坦言。

但需要指出的是,投资人在对接项目的过程中,ESG虽然不能成为其被否的要素,但确实是规避风险而提请创业团队细化法律责任的出发点,即把可能出现的隐私、伦常等安全隐患发生的条件进行区分,人为造成的损失从此避免于制裁。

如近日刷屏网络的“ZAO”应用程式,由于其技术性换脸引发人脸识别安全讨论,但在其用户协议中其实已经说明,除非另有约定,用户对通过ZAO上传或发布的内容承担法律责任。意在说明除非是经ZAO授权的内容出了问题官方会负责,其他时候ZAO仅以“工具”属性自居,具体责任由使用者承担。

ZAO暴露出的问题恰恰在于隐私数据的潜在风险,亦属于ESG评价范畴之内。但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ZAO至今尚未获得融资的原因或出于其股权结构涉及上市公司而不易推行,并非是外界出于ESG评价不过关而迟迟未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如果考虑ESG,可能很多企业或行业都不符合标准,所以ESG成为强制性要求在国内不具备可行性。

综合来看,尽管目前国内经济处于“求速”到“求质”的换挡过程中,ESG投资的理念或从市场倒逼企业主动强化“软实力”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但也必须承认,在当前投资环境下,高回报才是推动资本的动力,缺乏强制要求下的ESG评价体系或许只是一厢情愿。

更多创投新闻,请关注外光锥创投(微信ID:waiguangzhui)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ESG评审 ZAO 隐私数据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